“是药三分毒”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药三分毒”之我见
近年来,流行全民补钙补各种维生素,似乎人人都缺钙、缺维生素。

从中医角度来看,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五谷杂粮,阴阳气血自然会平衡,并不会出现偏盛偏衰的情况。

既然不病,也就不需要服药。

需知“是药三分毒”,若听信广告而胡滥吃药,反而会吃出阴阳气血的不平衡来。

若是生病,建议请明医面诊后再开方,而不能按广告吃药。

那我今天就说说“是药三分毒”!常见很多人不理解中药,认为“是药三分毒”!其实,很多中药却是我们的日常食物,甚至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比如,生姜、大蒜、葱白、大枣、胡椒、花椒、肉桂、丁香、黑木耳、桑椹、龙眼肉、核桃、芡实、枸杞、山药、小麦、小米、高粱米、赤小豆、绿豆、豆豉、白糖、酒、醋、茶、盐等等,既是中药,也是食物或调味品,这些有毒吗?我认为,“是药三分毒”这种说法更适用于西药,因为西药是单一化学合成物,极少存在于自然界,故我们机体不易接受,出现毒副作用也就成为必然;但中药是自然界有的东西,机体可以完全接受。

因而对于中药则应该是吃对了是药,吃错了是毒。

因为中药是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上的天地之气形成的,与人类信息场相符,能为人体所接受的。

服中药就如同吃饭,即使是最平和的米面,吃正好了滋养身体,吃多了撑着了,也会损伤身体,变成“毒”。

上火时,仍吃人参、羊肉、辣椒便是毒;身体虚弱时,吃牛肉不消化也是毒,吃苦瓜性寒伤阳气,也是毒。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吃得是否正确。

所谓中药(狭义上的)也是如此,不过是偏性更大一些。

吃对了好处就更多一些,吃错了毒害也会更大一些。

这便是中医讲辨证论治,不同的体质用不同的药!吃饭也是如此!我们吃的饭广义上讲都是中药,如果说是“药三分毒”的话,我们不吃饭才行。

所以更准确的讲应该是吃对便是药,吃错便是毒。

中药调理就如同是饮食调理,是大学问,也是人人应该掌握的知识啊!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自己买中药泡茶煲汤,甚至看书后为自己或家人开中药方,他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的,安全无害,其实不然,药物和食物有别,药食皆具偏性,而药物的偏性较大,即寒热补泻之性较强,故用药必
须要根据各人的体质而定,而体质判断非常人在短期内所能掌握,必须是精通中医四诊的明医所能为之。

如今之人以寒湿、湿热体质居多,而常用之保健中药多为温补或清热之品,误用的几率极高,故自己用中药保健是不可取的,有很大的风险,必须先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后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或食物。

我们经常在中成药说明书等处发现有“中药毒副作用尚不明确”等字,这又该如何理解呢?我的观点:一则,是药三分毒,所谓毒,即偏性。

中药偏性比食物大,所以不能滥用;药物偏性大者为“毒”药,如附子之温热,石膏之寒凉,麻黄之辛散,大黄之泻下,即《神农本草经》中之下品,运用这些药物要特别当心,用错可伤人性命,但治疗危急重症也正要依赖这些药物,善用大毒者才是医林圣手。

二则,若药能对证,则药的偏性即是治病仙丹,不但无毒,且有良效;反之,若药不对证,则药的偏性即成毒副作用。

比如,外感风寒表实证用麻黄,其偏性正好治病。

若表虚证而用麻黄,即是有毒。

正如扶阳派鼻祖郑钦安先生曰:“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故药物是毒还是宝完全由医生决定,尤其不可滥服补药,自古死于人参鹿茸者还少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