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

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

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

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

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

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D.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C.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B项,“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错误,选项张冠李戴。

从文中来看,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
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

C项,“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错误,选项强加因果。

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

D项,“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错误,选项曲解文意。

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故选A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中,C项,“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A项,“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错误,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这种推断过于武断。

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故选A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
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

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

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

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

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抻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

你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

我就这样在草原上跟着你度过了一春又一秋,一头头小牛犊长成了大奶牛,我也练成了臂力强壮的小牧童。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

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

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

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

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

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

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

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

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

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

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

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

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

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

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

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

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

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

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

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

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

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 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成长过程。

C. “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生气,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的冷饿病痛等。

D. 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5. 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有何含义?
【答案】4. C 5. ①内容上,紧扣主题。

作者以“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表现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作为草原的儿女要学会与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处、患难与共的。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既是对前面“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的教训的总结,也为后文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作铺垫。

6. ①标题中“你”指老祖母,象征牧人的前辈;“我”是老祖母的孙子,象征牧人的后代。

“这样”是指祖母把草原交给我的方式,包含着祖母在言传身教中严格地训练我。

②标题表明牧人的后代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与草原的相处之道,折射出应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草原上的生灵。

③体现对草原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的坚守传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C 项,“老祖母不但没有生气”错误,文中说老祖母“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可见祖母对于“我”因为急躁给小个子母羊造成极大伤害是生气的。

故选C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然后要先看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再看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

从文中来看,内容方面,画线部分紧扣标题中的“就这样”,写老祖母是怎样“把草原交给了我”的,她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好牧人,突出了文章主题。

结构方面,画线部分位于文章中间,上承“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下启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联系全文说说标题‘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有何含义”,然后理解标题中“你”“我”“草原”分别指代什么,再结合文章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地分析标题的含义。

从文中来看,“你”是指老祖母,也指牧人的前辈,而“我”既指老祖母的孙子,也指牧人的后代,“这样”是指祖母把草原交给“我”的方式、对待草原的态度、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等;结合文章来看,老祖母让“我”抓抱小牛犊,体现出对“我”的严格训练,交给“我”羊群,嘱咐“我”如何对待要生产的母羊,教育“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不让“我”伤害需要帮助的“狼”,这些都祖母交给“我”的东西,这其中包含着老祖母在言传身教中对我的严格训练,让我懂得了如何养牛羊,如何面对、爱护草原上的生灵,这其中折射对对草原应有的态度——平等尊重、互惠互利,要与草原对话,要与自然交流。

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理解标题的含义即可。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

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

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

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

中间段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段是呼应上文,卒章显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课内知识检测(15分)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 朱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时期重要作家之一。

《匆匆》《绿》《背影》《荷塘月色》等是其散文创作的经典作品。

B.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鲜明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

D.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本题中,D项,“《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应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离骚》。

故选D项。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 “总角
..之宴,言笑晏晏。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 “初七
..,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代农历..及下九
每月二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 “奄奄黄昏
..初。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后,寂寂人定
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D.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本题中,B项,“下九,古代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下九”错误,下九是农历每月十九。

故选B项。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A. 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
B. 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
C. 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
D. 适.得府君书少无适.俗韵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副词,的确/名词,媒人。

B项,动词,辞别/动词,告诉;C项,动词,赠送。

D项,副词,刚才/动词,适合。

故本题选C项。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
..的一项是()
A. 昼夜
..莫相忘
..勤作息嬉戏
B. 共事
..体无比
..二三年可怜
C. 处分
..
..适兄意汝岂得自由
D. 叶叶相交通
..此月内
..便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本题中,A项,“昼夜”古今都指“白天和黑夜”;“嬉戏”都指“游戏,玩耍”。

B项,“共事二三年”中“共事”古义指“在一起过日子”,今义指“处于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