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必修一语文名句考前默写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篇名句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篇名句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的默写是语文的必考考点,那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本有哪些名句需要默写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名篇名句默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篇名句默写(一)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携来百侣曾游,。

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篇名句默写(二)
1、,后事之师。

2、,行而不远。

3、一年一度秋风劲,。

,寥廓江天万里霜。

4、芭蕉不展丁香结,。

5、,丁香空结雨中愁。

6、,琉璃叶下琼葩吐,,雅称幽人趣。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篇名句默写(三)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情景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晋书·祖逖传》中记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这个成语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名词。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也写下了这样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月”常被文人用作寄托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

如苏轼的“___________”,安慰了多少离人;李白的“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3)杜甫《春望》中,以花鸟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二、句子默写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进,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那样:,。

(3)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5)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6),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篇名句默写(期末复习)题目+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篇名句默写(期末复习)题目+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篇名句默写(期末复习)(120分)1.《劝学》(20分)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3.《荀子·劝学》中的“,”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5.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7.《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8.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9.《荀子·劝学》中,用“,两句说明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好好学习罢了。

10.《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师说》(24分)1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12. 韩愈在《师说》中,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指明择师标准是学道的两句是“,”。

13.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14.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从师与年纪无关,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的人,还有“,”的人。

15.韩愈在《师说》中,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16. 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高度概括了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学于师的心理。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总复习(全)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总复习(全)答案

《劝学》1.学不可以已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赤壁赋》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而今安在哉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答司马谏议书》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提示: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中新课程标准高考推荐背诵篇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琵琶行》《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古诗诵读篇目:《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3.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4. 《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回忆的两句是:,。

5.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8.《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9.《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第一部分 名句默写(必修一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第一部分  名句默写(必修一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第一部分名句默写(必修一名句默写(必修一)">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训练第一部分名句默写(必修一)驼走大漠必修一1、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

2、,,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6、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7、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她是有,,,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8、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9、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甚至她的。

10、晋侯、秦伯围郑,,。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1、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不仁;,不知;,不武。

”亦去之。

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高渐离击筑,,,。

又前儿为歌曰:“,!”复为,,。

,。

13、大行不顾细谨,。

,,?14、今者项庄拔剑舞,。

15、杀人如不能举,,天下皆叛之。

16、真的猛士,,。

惨象,;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沉默呵,沉默呵!,。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默写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默写

1.《赤壁赋》(苏轼):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氓》: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离骚》(屈原):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6.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4.《蜀道难》(李白):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5.《登高》(杜甫):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琵琶行》(白居易):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情景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___________________”。

(3)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3)樊哙曰:“,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鸿门宴》)(4)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5)《〈论语〉十则》中谈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1),得仙人之旧馆。

(王勃《滕王阁序》)(2)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合百草兮实庭,。

(屈原《湘夫人》)(4)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6)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7),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归纳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归纳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归纳高一语文阶段的名句默写考查重在积累,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突破,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名句默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8.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1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16.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17.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18.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19.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20.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8.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9.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10.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11.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12.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句默写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句默写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句默写1.在《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举例,认为凭借车马、舟楫的人能“致千里”“绝江河",其中以车马为例而进行论证的句子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6.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崇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在《师说》中,土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囗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苏轼的《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的人生短暂的感叹是“哀吾生之须臾,羨长江之无穷”。

12.苏轼在与朋友泛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3.《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凉。

1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自己飘飘然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的两句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述刚登上山顶时看到的冰雪覆盖、雪光耀眼的句子是“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023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名句

2023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名句

2023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名句(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3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名句本店铺精心为你准备了以下内容,感谢你的阅读与分享!【必背名句】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必背高一(上)名句名篇默写25题(涵盖必修上全部篇目)

必背高一(上)名句名篇默写25题(涵盖必修上全部篇目)

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 儒道两家都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与荀子《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3.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两句说明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4.苏轼《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箫声凄凉而幽怨,极富感染力的一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 在古典作品中,面对永恒浩瀚的宇宙,作者常容易产生盛衰无常、人生短促和个体渺小之感。

如《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苏轼便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上述之感。

6.《赤壁赋》中,苏轼与友人最后在精神上到达了豁达而又超脱的境界,从而忘记了空间也忘记了时间的句子是: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7.《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

8.姚鼐《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描写了太阳将出时,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五彩缤纷的景色,为喷薄而出的太阳蓄势。

9.《琵琶行并序》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借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中与此情意相似的两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1.芙蓉花大而艳丽,是古代文人借以抒怀的典型意象。

《红楼梦》中贾宝玉也曾为晴雯写过长篇祭文《芙蓉女儿诔》。

请举出带芙蓉二字的诗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义相近的词句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名篇默写专题一(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名篇默写专题一(含答案)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题,总分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比喻贤士不知何去何从。

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曹操《短歌行》)(4)《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两句,表现了青年人意气风发,劲头正足的状态。

(5)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7)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生机勃勃秋景的句子是:,。

(8)《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的景色的诗句是:“,。

”(9)《沁园春▪长沙》一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10)《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的句子是:,。

(1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实景转入到对过去学生时代的回忆的开头两句是。

(12)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13)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彼此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

(14)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以周公自喻,表明自己的政治胸怀,号召天下贤才前来归附。

(15)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16)《归园田居》(其一)中,采用远景勾画及动静结合的方式写出乡村之宁静祥和的两句是“, ”。

(1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写鸡狗的叫声,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期语文名句背诵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
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6、轻轻的我走了,;,。

7、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8、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__。

9、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10、寻梦?,,,。

11、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1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1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烛之武退秦师》)
1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邻之厚,君之薄也。

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

16、夫晋,______________?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唯君图之。

1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不知;,不武。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19、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0、良曰:“甚急!______________,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21、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

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__,何辞为?”
22、真的猛士,敢于______________ ,敢于______________ 。

(《记念刘和珍君》)
23、惨象,;流言,。

24、沉默呵,沉默呵!,。

25、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志者,,破釜沉舟,。

,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