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文化规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文化规约作者:蒋羽瑶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8期
摘要:《平凡的世界》自1986年出版至今始终受到读者的喜爱,而这种喜爱与该作品中人物存在的受文化影响属性联系紧密,基于此,本文就人性的多维思索展开分析,并对《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描写、《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文化规约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文化规约
引言
《平凡的世界》采用全景式方法描写了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图景,作为耗时六年创造出来的作品,作者路遥将自身调查所了解到的真实社会历史背景深深融入到了作品的创作之中,该作品由此得以与读者处于共同的文化认知层次,《平凡的世界》的成功也得益于此。

一、人性的多维思索
优秀的文学作品多需要从深处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脸谱化描写的情况出现,《平凡的世界》当然也不例外。

人性向来是文学作品探讨的重要内容,其实质上指的是人所具有的正常情感和理性,事实上人类的自我意识产生往往伴随着自身属性的探索,无论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尼采的“上帝已死”、亦或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均属于这类探索范畴。

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很难使用一种理论或学说概括其属性,但生存对人类本性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而当生存与文化教化带来的精神力量相冲突时,原始本性和文化规约之间便产生了激烈矛盾,这种矛盾也正是本文研究《平凡的世界》作品的切入点。

二、《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描写
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王满银等均属于《平凡的世界》所描绘的经典人物,其中孙少平的精神世界属于作品的重点描写内容,其对爱的追求、受他人尊重的愿望、物质的态度、自我的归属感均在作品中得到了直观展现。

作为地道庄稼人的后代,孙少平的更高层次需求受到了物质方面的影响,孙少平因此出现的强烈反感派头十足的班长顾养民、常常幻想自身的未来便是这一影响的最直观体现,由此作者通过对孙少平的描写阐述了人性中的各种需求[1]。

除了孙少平外,《平凡的世界》中的很多人物同样存在不同层次的需求,这类需求同样与人性联系紧密,如田晓霞的家庭地位使其“受尊重感”充裕,但其与孙少平在接受新思想方面却存在共同之处。

而孙玉厚由于接受了黄土地几千年的文化、道德知识影响,而成为了文化规约的执行者,这些均较好展示了人性中文化的痕迹。

三、《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文化规约
作为社会群体在心理、行为等方面所体现的集体规约性,文化规约本质上属于文化影响的产物,该产物与人的社会动物属性也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人类从出生便处于文化规约之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族、社会群体行为也均属于文化规约影响下的表现。

如果将人性视作人类这一高级动物的一种天然本性,那么文化规约便存在一定放大或压制相关本性的能力,这里的放大源于文化社群的认可,而压制则源于文化社群的贬低和否定。

在《平凡的世界》中,黄土高原社会群体传承的是我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该地区的人们也在这类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心理气质和性格,最终社群的文化思维系统由此构建,儒家、宗族、道家思想由此成为了这片地区祖祖辈辈传承的文化法则[2]。

1.儒家思想
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社会价值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该体系的核心观念,受此观念影响,人性中不利于社会秩序的成分往往会被社群整体所舍弃,自我道德约束也将因此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准。

《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的自我完善、吃苦精神进行了重点描写,这一人物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儒家文化影响的典型。

而在《平凡的世界》对孙玉厚的描写中,书中提到“只要儿女们能活的好一些,他受罪一辈子也心甘情愿”,这则属于儒家思想制约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孙少平在分家后为兰香提供生活费同样属于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儒家思想的潜文化影响能力可见一斑。

2.宗族思想
宗族思想同样属于《平凡的世界》作品所揭示的文化法则,作为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的社会经验,宗族思想长期以来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作品中提到的“他哥终究是他哥”、“革命是革命,亲人是亲人”也较好展示了宗族思想规约下人性中的社会归属感更多体现在宗族关系中。

事实上,宗族思想的规约作用虽然有时表现的不明显,但其在每一个宗族成员内心深处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这种存在往往无法因个人意志而抹去。

3.道家思想
内心的平静和安逸属于道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拒绝润叶便源于道家思想的规约作用,这种规约作用使得少安压抑了自身追求精神满足的需求。

而在《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描写中,田晓霞的死结束了这段感情的一切,作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由此即可得到一定展现,即“没有道家思想提供的文化规约,缺乏内心安逸将最终催生痛苦”,孙少平最终选择了惠英嫂也直接源于作者的这一认知。

总的来说,文化规约本质上可以被视作“人类在长期生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使得人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往往会遵守一定行为准则,在文化规约的抑制、摒弃、弘扬作用下,人们的行事往往会最大程度上符合整体文化规约,也只有这样,个体的社群生活
阻力才能够大幅减少。

在《平凡的世界》作品所描绘故事的最后,所有出场人物的人性均被文化规约所改造,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孙少平最终也在这种改造影响下压制了自身的人性需求,而王满银最终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田晓霞最终作为孙少平的精神伴侣、孙少安最终成为社群中的领头人物也较好地证明了文化规约的影响力。

总之,文化规约使得人的人性受到“洗礼”、使人忘记初衷,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但社会、个人的进步也会直接受其压制,这点必须得到现代人的重视。

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的文化规约可以视作《平凡的世界》一书的核心。

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儒家思想、宗族思想、道家思想所带来的具体文化规约,则提升了研究的深度。

因此,在《平凡的世界》的相关研究中,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亚运.苦难中的人性美——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考察对象[J].新西部,2017(15):100-101.
[2]黄伏香.闪耀人性之光又融合教材信息的典范——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J].考试周刊,2016(87):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