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青岛第十六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青岛第十六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骆非翔
(1)思贤是我们在楚玛尔河东岸的一个保护站认识的少年,他来自河北廊坊,17岁,是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的时候,听到了前方路段出现坍塌的消息,于是我们在保护站停了下来,遇到了保护站的一伙青年志愿者,而思贤正是其中的一位。

(2)他在这里当志愿者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

藏羚羊每年的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

每一天,他们都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机警地来到了马路旁,他们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马路上扯一条横幅拦住来往的车辆,上面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人称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犹豫着走过公路,前往可可西里的西部腹地,去繁衍后代。

(3)他说,我们虽然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4)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想到来这里当志愿者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5)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6)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好是摄影。

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气得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

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给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

他想一一拍下这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

他说,他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7)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去拍照去了。

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8)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

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那年少执着的梦想吧。

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他并鼓励他。

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9)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

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

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10)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11)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半散去了。

他们为此悲愤不已。

然后,捧着那幼小的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羊羔挖的坟墓里。

他们葬了羊羔之后,却看到有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

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给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

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

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重新埋葬了羊羔。

(12)说完后,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

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13)我搂着他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
(14)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15)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拥在怀里。

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

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附:可可西里介绍“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

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这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区内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1. 下面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贤和其他志愿者一样,虽然每天只是做着简单的事情:拉横幅,为藏羚羊“开路”,但他们觉得很意义。

B. 思贤决定9月之后离开可可西里,是因为他的相机报废了,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

C. 司机的鲁莽行为和志愿者们把羊羔埋了又挖出来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志愿者们心中的善良与爱。

D. 文章的标题“在可可西里回头”,充满蕴味,不仅点明了主旨,而且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结合全文,试从思贤前后心路的变化,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特征。

3. 结合全文,试分析文章结尾的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
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

如无人超市,是一种顾客通过手机扫码或人脸识别进入超市购物、无现金支付的新商业模式。

它24小时营业、无干预购物、结账速度快,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其中,针对“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部分,方案明确,要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

(摘编自MBA智库·百科、搜狐网)材料二:
2012-2019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走势图
因受新冠肺炎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增速同比下降6.8%,1-2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1万亿人民币,较同期大跌20.5%。

但是,疫情催生下,“宅”经济发展迅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逆势增长3%。

2月中旬,各省陆续复工复产,国内消费逐渐回暖。

3月,部分产业产值降幅明显收窄。

(摘编自《宏观看行业:网上生活之直播带货》)材料三:
疫情期间,由于贸易往来受限,通过跨境电商对接海外客户时降低交易成本,传统外贸大额交易的特点改变了,变为多批次、小批量地把本土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球”。

广东社会科学院专家丁力将这些在疫情期间催生的新经济现象称为“隔离经济”。

他用四句话来概括“隔离经济”,分别是线上交易主流化、线下生产无人化、企业运营虚拟化、终端服务视频化。

在这些变化背后,本质是市场需求的改变。

“既然市场需求改变了,未来需要怎么样的产业结构来对接则是一个大问题。

”丁力说。

(摘编自南方周末《一季度GDP成绩单复盘》)材料四:
记者:很多人也担心,非常时期培养出来的用户消费习惯或理念,能否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王微:这一阶段产生的一些创新,有些可能是暂时性的需要,但总归是有需求基础的。

如果这些行业企业能够加快完善服务,拓展应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多数创新前景是可期的。

记者:为应对疫情影响,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些新业态经济发展?
王微:行业协会要广泛开展新模式、新业态知识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及企业组织创新等方式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在全球范围内聚集制造资源和需求,提前抢占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先机,积极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应用范围。

政府部门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缩短审批流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解决新业态涉及的分工协作问题、新模式涉及的体制障碍问题,为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摘编自《王微:疫情催生五大行业机遇爆发式红利需转为持续动力》)
4. 下列不属于疫情防控中催生出来的经济新业态是()
A. 知名企业短期租用多家餐饮企业员工,实现“员工共享”。

B. 博物馆将馆藏文物的资料分类录入云端,开设线上展览。

C. 多家企业采用云签约、云招标等形式进行线上远程办公。

D. 教育部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传统行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宅”经济却发展迅速,可见新业态将逐步取代传统行业。

B. 材料二中可见,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逐年稳步上升。

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却逆势增长。

C. 防疫期间爆发式涌现的新业态,有些是昙花一现的应急之计,有些则培育了新的生活、学习、办公、社交习惯,给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D. 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防控防疫、复兴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抓好新一代信息设施建设,是发展新业态的技术前提。

6. 疫情下活跃的经济新业态如何在未来成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而这间病房十分狭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病房设有一张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廊,另一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打发时光,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谈什么呢?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都做过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这两个小时的所见所述,几乎成了他和同伴共同生活的全部内容。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吧。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呢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开始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妩媚、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些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漫不经心地把球击打得这里那里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无刻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了。

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医生们对其病因也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大双眼盯着天花板。

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过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

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靠窗的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剩下的这位病人也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

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

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气喘吁吁地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选自《外国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窗》的故事里有着艺术的辩证法,不同读者自可作出并不相同的解读,其寓意可谓多多,若用心回味,从中能悟出人生的况味和哲理。

B. 作者设置的环境十分简单:一病房,一张门,一扇窗,两个人,一为主角一为配角,其他一概从略,天地如此狭小而人物塑造格外丰满。

C. 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惟一的矛盾是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微观世界里这一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

D. “窗”构思之妙,采用正反、虚实之法表现人性:靠窗病人嘴里窗口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到了不靠窗病人眼里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

8. 小说以“窗”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何易于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

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

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刺史惊问状。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

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

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即自纵火焚之。

观察使闻其状,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

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

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
冀优贫民。

”“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

”“擒盗如何?”曰:“无盗。

”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

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

’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

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有删节)注:①榷(què)管:专管专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B.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C.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D.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笏是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 明府是唐时对观察使的尊称,也泛称府州级的主官,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

C. 劾可以指审理判决案件,也可以指检举揭发他人的罪状,文中指后者。

D. 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

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

B. 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

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愤慨地烧掉茶树。

C. 何易于一芯为民,不求名利。

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

D. 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

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岀粟帛。

14. 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游三首(其一)
徐铉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①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②春深道路赊。

【注】①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

②洞口:神仙所居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所历之境。

B. 承接首联点明的时间,颔联的“香蒙”和“蜡烛”营造出幽会的朦胧美。

C. 妆容精致,云鬟簪花,调弄着箫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D. 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

16. 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偶句表现秦朝统治者对掠夺来的财富毫不珍惜、大肆挥霍。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点染了蜀地的传奇色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

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
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
A. 钟灵毓秀他山之石人间百态
B. 自然风物人生智慧人间百态
C. 钟灵毓秀人生智慧百家争鸣
D. 自然风物他山之石百家争鸣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花样年华。

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请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内容、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面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其次,了解在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破绽。

分析时,要注意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辩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

B项,“因为他的相机报废了,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赏析错误。

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因为思贤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以及在看到失去小羊羔的母亲伤心绝望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文中叙述性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第五段“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第六段“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