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导学案(精推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导学案第【1】篇〗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61页例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
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
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
学生能发现小
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
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师;老师手里也有一个宝贝(出示圆形磁铁)你看,老师让它贴到了黑板上,它就贴到了黑板上。
老师让它移动,它就在黑板上移动。
(老师边说边演示)神奇不?不够神奇,那就看更神奇的!(老师在黑板的一角写4个1234)一起读一下这几个数。
这四个数是一样的。
(老师再把其中的'3个1234分别贴上磁力块,即1.234、12.34、123.4、1234)大家一起读这四个数。
读的还一样吗?我说
它有魔力吧!想想怎么回事?
(2)看来小数点不同,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吧,你最喜伙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无数妖魔鬼怪,每次都是孙悟空降妖除魔,这不今天又遇到妖怪了(大屏幕出示图)通过看图,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0.009米=9毫米
(1)你知道0.009米的金箍棒多长吗?把它画在练习本上。
(2)看到这根金箍棒,你有什么想法?
3、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只听悟空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多长?
(1)那你知道0.09米是多长吗?0.09米=90毫米
(2)请同学们再把90毫米的金箍棒画在本子上,和刚才画的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3) 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来的10倍,对吧?
4、可是,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9米
(1)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知道0.9米是多长?
(2)它有多长呢?我们用手势来比一下。
(3) 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那这个时候金箍棒是原
来的多少倍?
5、最后悟空用多长的金箍棒把妖怪打死的 9米=9000毫米
6、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又有怎样的变化?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7、出示自学提示,生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8、课件出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生轻声读,并拓展省略号的内容。
9、阶段练习
10、悟空打败了妖怪,只听他说了一声变,金箍棒由9米变成了0.9米、0.09米、0.009米。
最后悟空把它放进了耳朵里。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学生观察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11、生试总结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并把它填在数学书上,读一读。
12、根据规律试编歌谣。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填空题。
2、请你来当小法官请你当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用手势表示)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扩大2倍。
…( )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
(3)一个三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
(4)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 )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数字卡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互相出题,并请其他的同学回答原来的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一个数扩大100倍后,再将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后的数是3.7,这个数是( )。
四、读故事《小数点的悲剧》,谈体会。
五、回忆教学过程,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小数点移动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导学案第【2】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5-3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二课时。
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创设情境,借助小数点搬家的规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小数,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没有太大的难度。
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小数点搬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设疑引趣到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归纳发现、形成知识、实践应用。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归纳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亲历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过程,体验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卡,数字卡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小数点搬家”。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
你看,它的快餐一份卖0.01元。
开张之后,生意非常火爆。
可是过几天蚂蚁一算账就郁闷了:不但没有赚钱,反而是亏了很多钱。
小数点也很不高兴,心想:我办搬搬家吧!于是,它向右轻轻一跳,快餐一份就变成了0.10元。
客人虽然少了很多,可是蚂蚁一算账很开心,因为赚了一些钱。
小数点也很高兴,心想:这肯定是我搬家的功劳,我再搬搬家吧,让你发大财。
于是,它又向右轻轻跳了一下,这时候快餐的价格就变成了0.01元。
这下可糟糕了,一个客人也没有了。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中“蚂蚁快餐店”的情境讲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
】
一、讲授新课
(一)小数点向右移动:
1.师: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客人会越来越少呢?
生:因为快餐价格越来越贵。
师:为什么价格会越来越贵?
生:因为小数点在向右搬家。
师:小数点向右搬家,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小数点向右移动”。
2.(ppt出示快餐的三个价格:0.01元→0.10元→1.00元)
师:这是快餐的三个价格。
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数,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10,0.1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1.00,从0.01到1.00小数点一共向右移动了两位。
【设计意图:由“快餐价格”的变化的观察来理清图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
师:小数点移动一位、两位,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昨天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通过预习,你得到什么结论?
生:从0.01到0.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从0.01到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呢?请你拿出预习卡,把你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分享。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验证结论的方法
预设:
(1)改写为以元角分为单位
因为0.01元=1分,0.10元=1角=10分,1.00元=10角=100分,
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验证了结论。
(2)利用数位顺序表。
0.01、0.10、1.00,这三个数的计数单位都是0.01,所以0.10中有10,个0.01,1.00中有100个0.01,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
(3)利用面积模型进行说明
0.01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1是0.01的100倍;0.1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
(4)其他方法(如有学生改写为以米、分米、厘米为单位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最终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4.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这么多的方法,说明了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其实就是说明了这两个规律。
(ppt出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规律。
师:要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呢?
生: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ppt出示:......)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用了省略号,我省略了什么?
生:按照这个规律往下推导还有很多。
师:同学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要是我想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这时候要怎么办?
生: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师:比如0.01×10,这时候,只要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0.1就是0.01×10的积。
类似方法教学0.01×100=,0.01×1000=(强调数位不够,添0补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归纳,学生对知识更加清晰;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按照规律类推出新知识。
】
5.及时练习:
口答:
(1)把0.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得到的数扩大到原数的()倍。
(2)把1.04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得到104.5,扩大到原数的()倍。
你会算吗?
0.78×1 0 = 0 .35×100 = 0.82×1000=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所学即刻得到巩固。
】
(二)小数点向左移动: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比原数扩大了;要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可能是?
生:缩小了。
2.师:同学们来看,这是1,1的小数点在哪里?
生:1的右下角。
(ppt出示:《小数点搬家》教学设计(李莉))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数,1是怎么得到0.1和0.01的。
生: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1,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1。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我们得到重要的规律,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桌说一说。
3.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预设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
预设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00倍;
(此时师纠正:缩小10倍、100倍的说法缺乏科学性,我们应该说缩小到1/10,1/100)
4.小老师上台解释: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
结合面积模型大致做如下解释:
《小数点搬家》教学设计(李莉)
师补充:把1平均分成10份列式应该是:1÷10。
缩小到原数的1/10,其实就是1÷10.
师:如果想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数的1/10,比如1÷10=,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商?
生: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师:(结合ppt演示讲解)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整数部分空着怎么办?
生:添0补齐数位。
5.类似讲解: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并利用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比较法,探索、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的目的。
】
6.及时练习:
口答:
(1)把5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
(2)把54.2缩小到原来的1/1000是()
你会算吗?
12.6÷1 0 = 40.1÷100 = 70.5÷1000 =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所学即刻得到巩固。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导学案第【3】篇〗
小数点移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
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身高不对。
14.5米太高了。
生: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
二、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
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
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
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
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
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米=()毫米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往()观察
小数点向()移动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米=()毫米
移动()位()米=()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小结板书: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讨论小结:小数点向左(难点是学生如何理解缩小到原数的
1/10。
运用学具,通过比较9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都和0.9米一样长,10份中的1份,即1/10。
)
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数的1/1000;
三、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
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
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 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四、巩固练习
1、填空:把 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到原数()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是()。
把7.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得到的数是()。
向()移动()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得到的数是()。
把30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数变成0.003。
2、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