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勤奋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勤奋的故事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工作永远造就不了成功人士。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名人勤奋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名人勤奋的故事篇一:王守仁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
他父亲官至兵部尚书,但是,王守仁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聪明。
他5岁还不能说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的人还以为他根本就是一个白痴。
但是他父亲不这样看,他觉得王守仁只是生病了,他四处寻访名医,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医,他就派人去请。
到王守仁6岁的时候终于把病医治好了。
王守仁病好之后,智力却显得一般。
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有读过书,因此,比起别的小孩子,他显得更笨拙一些。
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学说话,当然笨啦!也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
”
小守仁本来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现在又听到别人这样嘲笑自己,心理更加难受。
他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别人都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
父亲听了他的话说:“孩子,你不笨。
为父一定好好教你,你会有出息的.。
不用在乎别人的嘲笑,你自己发愤努力,争口气让那些人瞧瞧,好吗?”
有人父亲的鼓励,王守仁又有了信心。
他始终记得父亲曾经给他讲过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
平时读书,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两遍、三遍,甚十遍。
他抓紧时间,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
白天他认真听先生的课,放学后,趁着还没有吃饭或者吃饭后的时间,他一个人跑进父亲的书房,认真读书,直到家人催促他吃饭、睡觉。
年年如此,从不间断。
父亲见守仁如此争气,心里很是高兴。
他也耐心给小守仁辅导功课,有时还请一些大学者给他辅导。
家里来了客人,谈论天下大事的时候,也让王守仁站在一边,向别人学习。
母亲见了也非常欣慰,更加细心地照顾他。
她不仅给他收拾出一间书房,还不许别人去打扰他读书。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支持和他自己的努力下,王守仁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先生的提问,他也回答得很有主见,最后竟成了先生的得意弟子。
就这样,王守仁凭借笨鸟先飞、刻苦勤奋的精神,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名人勤奋的故事篇二: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
曾国藩6岁时进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了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大家都说他天资聪明。
其实曾国藩小时候天赋并不高,但说起他的勤奋,人人都称赞不已。
说起勤奋,还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深夜,家人都睡了,只有曾国藩还在读书,当时他正读那篇读了好多遍都还没有背下来的文章。
这时,他家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儿好处,可是等了好久,曾国藩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小偷等得不耐烦了,非常生气的跳出来对曾国藩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我都会背了。
”然后把那篇文章背了一次,扬长而去。
而曾国藩见小偷居然也会背诵,自己却背了半天,还没背下来,惭愧不已,于是又坐下来重新背。
正所谓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
曾国藩是勤奋的,他博览群
书,涉猎文献,常苦读古书,苦思道理,苦写文章,常将所感记在日记中,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
名人勤奋的故事篇三:童第周
生物学家童第周出生在浙江鄞县的一个小山村。
他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堂,只能一面跟父亲念古书,一面帮助家里劳动。
十七岁那年,童第周想报考宁波效实中学。
这所中学是浙江省的一所名牌学校,入学成绩特别高,而且年内只招收三年级插班生。
家里人都劝他不要异想天开,然而,童第周胸有成竹地答道:“我拼上一个暑假,准行!”
考试结果,童第周果真被录取了。
他成了效实中学有史以来第一个没有上过中学而考取三年级的插班生。
不过,不少人仍在猜测,这个山村娃子究竟能不能跟上班。
第一学期,他的总平均成绩只有 45 分,英语更是考得糟糕。
学校动员他退学或降级。
他含着眼泪,一再向校长请求再跟班试读一学期。
学校勉强同意后,他便以惊人的毅力去攻克学习难关。
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仍然站在路灯下自修功课。
学监发现了,关上路灯逼他进屋。
他趁学监不注意,又跑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把学监也感动了。
就这样,第二学期他终于赶上来了,总平均70 分,几何还考了100 分。
直到晚年,童第周还对此记忆犹新,他说:“这使我知道,我并不比别人笨。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世界上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