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分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I-活化
部位:腺泡上皮细胞与腺泡腔 交界处的甲状腺球蛋白(TG,腺 泡上皮细胞合成)上。
3.酪氨酸碘化
部位:同上。
I-
活化 TPO
I或I2
+
TG-酪氨酸-H
碘化 TPO
TG-酪氨酸-I
(MIT) +
TG-酪氨酸-I2
(DIT)
4.碘化酪氨酸的偶联(缩合)
活化、碘化和缩合在同 一 过 氧 化 酶 (TPO) 催 化 下 完成。
2.缩血管:发生在体液大量丧失情况下,与血管平滑 肌V1a受体结合,通过IP3 /DG模式收缩血管。
3.释放ACTH:下丘脑室旁核还有一些神经内分泌小 细胞,其合成ADH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与V1b受体 结合,通过IP3 /DG模式促ACTH释放。
第三节 甲状腺
滤泡(300万)--- 甲状腺素 滤泡旁细胞(C细胞)--- 降钙素
⑵ 性腺: ①女性:小剂量—促进雌、孕激素分泌
大剂量—抑制雌、孕激素分泌
高浓度PRL → 负反馈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GnRH)→ 腺垂体FSH、LH↓ → 抑制排卵。
∵哺乳促PRL分泌 ∴哺乳期不会怀孕。
②男性:在睾酮存在情况下,PRL能促进前列腺和
精囊腺的生长,加强LH促进睾酮的合成。
(2)子宫:妊娠末,在雌激素允许作用下,对子宫有 强烈收缩作用。
在男性,促进输精管收缩,精液运行。
2.调节:
吸吮乳头 压迫产道
N反射 下丘脑 N垂体
OXT 合成分泌↑
(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1.抗利尿:远曲小管/集合管V2受体,通过cAMP增加 水通道数目,促水重吸收。
激素进入细胞膜
与胞浆、核受体结合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 的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
H-R复合物
调控DNA转录过程
细胞内生物效应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
一、下丘脑 (一)下丘脑与垂体联系:
下丘脑
垂
下
体
丘
门
脑
脉
垂
系
体
统
束
腺垂体 神经垂体
(二)下丘脑调节激素
“促垂体区”(视上核、室周核、弓状核、正中隆起等) 的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合成与分泌。
(三)下丘脑分泌调节
• 神经调节 • 激素负反馈调节
二、腺垂体
前叶:生长激素、催乳素、 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
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中间叶:促黑激素
(一)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
种属差异大。静息状态,成年女性略高,脉冲分泌, 睡眠时分泌增加。
与受体结合后,激活酪氨酸激酶。
三、激素作用机制
(一) 受体 1. 分类 (1) 膜受体 (2) 胞内受体:胞浆受体/核受体。
2. 调节:亲和力或数量增加→上调, 减少→下调
如,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数量增加, 与NE的亲和力增强,属于上调现象。
(二)含氮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模式
二、作用:广泛、缓慢而持久。
(一)代谢(促代谢,产热多)
1.能量代谢
显著加速能量代谢,耗氧、产热量增加。 主要与Na+-K+-ATP酶活性↑有关,其次促脂肪酸
氧化产生热能。
2.物质代谢 (1)蛋白质
生理剂量:促合成 大剂量:促分解(骨骼肌→肌缩无力,骨骼→骨质
疏松、血钙增加)。
甲亢:消瘦无力,尿氮、钙增加, 负氮平衡; 甲减:因蛋白质合成减少,肌缩 无力,细胞间粘液蛋白增多---粘 液性水肿。
激素血液中浓度很低,在ng甚至pg/100ml级。与受体结 合后,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
如下丘脑0.1μgCRH→腺垂体释放1μgACTH→肾上腺皮 质分泌40μg糖皮质激素 = 放大400倍。
㈣ 激素间相关性
1.协同作用:“1+1>2”
2. 拮抗作用 :“1+1<1”
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1. 腺泡摄碘
肠道吸收碘,以I-存于血液,约 1/3被甲状腺摄入。
腺泡上皮细胞膜“碘泵”逆电
化学梯度继发性主动转运。
根据摄取放射碘的能力检测甲状 腺功能状态。
哇巴因抑“碘泵”,治疗甲亢。I-[I-]o ∧ [I-]i
泵
摄碘
-
I-
50m
V
“碘泵”(Na-I 同向转运体), 摄碘是由Na+K+泵活动提供能 量完成。
3.运输
以结合血浆蛋白和游离状态式运输。T4:结合型 为主(99%以上),T3:主要是游离型。结合型与游 离型可以互相转换。
只有游离型才有生物活性。 正常成人血清中T4浓度51~142nmol/L,T3浓度 1.2~3.4nmol/L。
4.代谢
T3半衰期为1.5天,T4为7天。T3/T4 80%被脱碘 酶脱碘降解(余下随粪便排出)。
2.心血管系统(促进心血管的活动)
作用: 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 T3:增加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数量, 增强肾上腺素刺激心肌细胞内cAMP生成, 促进肌质网Ca2+释放↑,增强心缩力。
LH与FSH共同促排卵与黄体的生成,并促使黄体分泌 雌、孕激素。在男性促雄激素分泌。
三、神经垂体激素
神经垂体贮存、释放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1.室旁核-催产素(OXT) 2.视上核-抗利尿激素 (ADH)
(一)催产素(oxytocin,OXT)
1.作用:IP3 /DG第二信使 (1)乳腺:收缩腺泡、导管肌上皮,维持乳腺泌乳, 不致萎缩。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磷脂酶C(PLC)
PIP
(第二信使)
IP3 和 DG
2
内质网 释放Ca2+
激活 蛋白激酶
C
细胞生物效应
3.酶偶联受体介导-受
体酪氨酸激酶 受体本身具有酶活性。
生长因子、胰岛素
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细胞内生物效应
(三)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 — 基因表达学说
下丘脑
GHRH(主 GIH(生长抑素) 导)
cAMP/C a2+
(第腺二垂信体使)
IGF
G H
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素 雌、雄激素
(二)催乳素(prolactin,PRL)
1.作用:
⑴ 乳腺: 青春期: 乳腺发育主要依靠雌(导管)、孕激素(小叶)。 PRL与雌、孕、生长、糖皮质、甲状腺素、胰岛素
协同,促进和维持乳腺基础发育。 妊娠期: 雌、孕激素拮抗催乳素生乳作用。 分娩后雌、孕激素↓→催乳素生乳作用显现。
3. 允许作用 :“1+0>1”
某激素(本身不发挥此作用) 为另外激素发挥作用的必需条件。
4. 竞争作用:结构类似激素能竞争同一受体。如:高浓度孕
酮与醛固酮竞争同一受体,减弱醛固酮作用,但孕酮本身产 生类似醛固酮效应,导致排卵后,体内水排出部分障碍。
㈤ 分泌周期性:日、月、季、年节律。
ACTH分泌的日节律
GH↑→酮体症 GH↑→垂体性糖尿
2.机制
生长激素(GH)
肝、肾、软骨、骨骼肌等GH受体
酶联受体信号介导模式
诱导肝、肾产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介素)
软骨、骨骼肌等细胞上IGF受体
酶联受体信号介导模式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
3.调节
血糖↓ 饥饿 运动 高蛋白饮食 慢波睡眠 应激刺激
→促进分泌 →抑制分泌
激素(hormone):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高效能生物活 性物质。
远距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
激素作用的特定部位称为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
一、分类
性质
含氮 激素
胺类
特点
儿茶酚胺-酪氨酸 褪黑素-色氨酸
水溶,游离态,与膜受体结合
甲状腺激素-含碘酪氨酸
脂溶,结合态,与胞浆及核受 体结合
多肽和蛋 下丘脑、垂体、甲状旁 白质类 腺、胰岛、胃肠激素
(四)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
通过cAMP和IP3/Ca途径促甲状腺细胞生长发育,腺 体增大,并合成、分泌甲状腺素。
(五)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1.FSH:促卵泡生长、发育,与LH协同促卵泡分泌
雌激素。在男性促精子成熟。 2.LH:少量LH与FSH协同促卵泡分泌雌激素;大量
1.作用
机
制
异常
促进 促软骨细胞分裂、软骨骨化→促骨 幼年↓→侏儒症
生长 骼和肌肉生长发育(对脑无影响)
发育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促蛋 促氨基酸入细胞,加速DNA、RNA 白质 的合成,促蛋白质合成
合成
促进 提供能量
脂肪 分解
促糖 生理量GH:刺激胰岛素分泌→加 利用 强糖利用
抑糖 大剂量GH:促肝脏葡萄糖释放, 利用 抑制肌肉糖的利用→血糖↑
(二)体内代谢 1.贮存
T3、T4结合在TG上,贮存于腺泡腔内。 量大,可利用2-3月。故抗甲状腺药物较长时间
才能奏效。
2.释放
甲状腺受TSH刺激,腺泡细胞胞饮TG,与溶酶体融 合 , 在 蛋 白 水 解 酶 作 用 下 , 分 离 T3 、 T4, 释 放 入 血 。 MIT和DIT在脱碘酶作用下而脱碘,重新利用。
2.调节
吸吮乳头 应激刺激 ⑴ 下丘脑激素 ⑵ 吸吮乳头 ⑶ 应激刺激:GH、 PRL、ACTH升高
下丘脑 PRF(催 PRIF(催
乳素释放 乳素释放抑 因子) 制因子)
腺垂体 PR L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
通过cAMP途径,促肾上腺皮质生长、发育、合成、 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TPO活性受TSH调控。 抑制TPO活性药物(如硫尿 嘧啶)→治疗甲亢。
TG-酪氨酸-I
(MIT) +
TG-酪氨酸-I2
(DIT)
偶联(缩合) TPO
DMI(TTT+I3TM ) I T D酪(ITr氨TT+3M酸) I G DI(TTT+4D)DITI
活化、碘化和偶联在同一TG分子上进行的。T4∶T3 ≈ 20∶1,缺碘时MIT↑从而T3↑。
激素(第一信使)
G蛋白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 白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
使)
激活蛋白激酶A
细胞生物效应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IP3 /DG第二信使模式
激素(第一信使)
G蛋白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激活G蛋白
水溶,游离态,与膜受体结合
类固醇
皮质醇、醛固酮、孕酮、 亲脂,结合态,与胞浆或核受
睾酮、雌二醇
体结合
固醇类
胆钙化醇(维生素D3) 亲脂,与核受体结合
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族、血栓素类、 广泛存在
白细胞三烯
膜受体+胞内受体
二、激素一般特性
㈠ 信息传递:“第一信使”
㈡ 相对特异性: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
㈢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一、合成与代谢
甲状腺素: 四碘甲腺原氨酸(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rT3) --- 无生物活性
为酪氨酸的碘衍生物。在腺体或血液中T4含量占 多数,但T3比T4活性强约10倍。
(一) 合成
I
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腺泡内合成
步骤: ①腺泡聚碘 ②I活化 ③酪氨酸碘化 ④碘化酪氨酸偶联(缩合)
甲亢:血糖升高,有时出现糖尿。
(二)生长发育(促生长发育)
作用:促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 (尤其对脑和 长骨)。在胚胎期~出生后4个月内影响最大,而胎 儿11周以前靠母体供应。
机制:
①诱导生长因子的合成,促进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的 形成,促进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长;
②促进长骨的生长发育; ③促进腺垂体分泌GH和对GH有允许作用。
内分泌
第一节 概 述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 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 性腺等。
胃、肠、心、肾和神经 元等许多器官、组织也具有 内分泌功能。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由机体各内分泌腺体及兼具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组织、器官共同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 调节水、电、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 • 参与应激反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 调节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及衰老过程 • 调节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生殖活动 • 调节代谢活动和脏器功能 • 调节造血过程
(2) 脂肪 促脂肪酸氧化:增强儿茶酚胺、胰高血
糖素对脂肪的分解和脂肪酸氧化。
促胆固醇合成,但更明显的是通过肝加 速胆固醇降解。甲亢:血胆固醇低于正常;甲减:
血胆固醇高于正常。
(3)糖 生理剂量—降血糖:
促糖原合成和糖分解,加速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 对糖摄取、利用。
大剂量—升血糖:
促糖原分解,增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 和GH的生糖作用。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素将患呆小病。
预防呆小病应从妊娠期开始,积极治疗甲减和地方 性甲状腺肿的孕妇;治疗呆小病必须在出生3个月内 补充T4、T3,否则难以奏效。
(三)器官系统 1.神经系统
作用: 兴奋CNS
临床: 甲亢:烦躁、易激动,睡眠差且多梦,肌 肉纤颤等。 甲减:表情淡漠,行为迟缓,记忆力减退, 终日思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