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稿-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第一篇:讲稿-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五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配置饱和溶液、减压过滤、热过滤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从有机反应制备或天然物中得到的固体有机化合物常含有杂质,必须经提纯才能得到纯品。

重结晶法是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通常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反之则溶解度降低。

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因超饱和而析出晶体。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超过饱和的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目的。

三、器材和药品
器材:循环真空水泵、恒温水浴锅、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锥形瓶、烧杯、短颈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量筒、表面皿、烘箱等。

药品:乙酰苯胺、苯甲酸、萘、活性炭、乙醇。

四、实验方法
1.重结晶操作
(1)溶剂的选择选用的溶剂应符合下列条件:①与被提纯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②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别;③被提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有显著的变化;④溶剂与被提纯物质易分离。

多数化合物可查阅手册或辞典中的溶解度(或通过溶解度试验)来决定采用什么溶剂。

如果难于选择一种合适的溶剂,可使用混合溶
剂。

混合溶剂一般由两种能以任何比例互溶的溶剂组成,其中一种对被提纯物质较易溶解,另一种对被提纯物质则较难溶解。

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水、乙酸—水、吡啶—水及乙醚—甲(乙)醇等。

(2)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通常将待结晶的物质放入容器中,加入较计算量略少的溶剂,加热至微沸,并摇动或搅动,若未完全溶解,再分次逐渐添加溶剂,直到物质完全溶解(要注意判断是否有不溶性杂质存在,以免误加过多的溶剂)。

使用溶剂的量要全面衡量,既要防止溶剂过量导致的溶解损失,又要防止热过滤时结晶的损失。

溶剂用量一般要多于饱和量的15~20%,因此制成热饱和溶液是指尽可能地接近饱和。

如待结晶的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速度较慢,需要较长加热时间时(或用易挥发有机溶剂时),必
须安装回流装置(图2-1),使溶解过程中蒸发的溶剂经冷凝管冷凝,流回容器中,防止溶剂蒸气的逸出。

图2-1 回流装置
用混合溶剂重结晶时,先用适量溶解度较大的溶剂,在加热情况下将待结晶的物质溶解,再滴加溶解度较小的热溶剂,至刚混浊为止,然后加热促使溶液澄清。

若加热仍不能使溶液澄清,则可再小心滴加溶解度大的热溶剂,使溶液刚好澄清,然后静置冷却析出结晶。

溶液中如果含有带色杂质或树脂状物质,会妨碍结晶,并使污染晶体。

此时常用活性炭除去这些杂质,使物质脱色纯化。

活性炭用量根据所含杂质的多少而定。

一般所用活性炭的量为粗品重量的1~5%,若仍不能使溶液脱色,则可再加1~5%量的活性炭重复操作一次。

尽可能不要多加,因为活性炭也能吸附一部分被提纯物质。

加入活性炭必须在待结晶的物质全部溶解后,使溶液稍冷却再加入,然后煮沸5~10min。

必须注意不能把活性炭加到正在沸腾的溶液中,以免引起液体暴沸甚至溢出容器。

(3)热过滤热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和防止由于温度降低析出结晶,因此在热过滤时应尽量不让热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并使热饱和溶液尽快地通过漏斗。

热过滤装置如图2-2所示。

折叠滤纸过滤——图2-2(a)选用颈部粗短的玻璃漏斗,并预热
好,内放折叠滤纸,折叠滤纸的折叠方法见图2-3。

保温漏斗过滤——图2-2(b)把玻璃漏斗套在金属制的热水漏斗套内,套内充水,热过滤前先将水预热,如以水为溶剂,热过滤时可继续加热,如用易燃性有机溶剂,在热过滤前必需熄火。

减压过滤或抽滤——如图2-2(c)选用与热饱和溶液的量相当的布氏漏斗和抽滤瓶,将预热后的布氏漏斗按在抽滤瓶上,漏斗管的下端斜口要正对抽滤瓶的侧管,抽滤瓶与水泵相连(最好中间接一安全瓶,再和水泵相连)。

图2-2 折叠滤纸过滤(a)、保温漏斗过滤(b)与减压过滤(c)(4)析出晶体将热过滤的滤液(如在滤液中已析出晶体,可加热使之溶解)室温下自然冷却,晶体从滤液中析出,使溶解度大的杂质留在母液中。

若在冷水浴中迅速冷却并搅拌,可得到颗粒很小的晶体,小晶体表面积较大,吸附其表面的杂质较多。

(5)收集晶体采用减压过滤,将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为除去晶体表面的母液,用少量与重结晶溶剂相同的溶剂进行洗涤。

(6)干燥晶体
抽滤和洗涤后的结晶,表面上还吸附有少量溶剂,应根据重结晶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干燥。

2.实验
(1)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称取1.5g乙酰苯胺粗品,放在1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放入水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若不溶解,可添加3~5ml热水,直至完全溶解(注意判断是否有不溶性杂质存在)后再多加3ml热水;将锥形瓶从水浴中取出,稍冷,加少量活性炭,搅拌,使活性炭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再加热5~10min。

在水浴中预热短颈漏斗,放折叠滤纸,并用少量热水润湿。

将上述热溶液分批倾入漏斗中,用干净烧杯收集滤液,滤毕,滤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再用冷水冷却至结晶完全析出,抽滤。

用10ml水分两次洗涤,洗涤时应先停止抽滤,用玻璃铲轻轻将滤饼拨松,水浸湿结晶再抽滤,抽干(无水滴下)后,取出结晶,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摊
开,放入烘箱中干燥,称重,计算回收率,测熔点。

五、注释
[1]乙酰苯胺20℃时水中的溶解度为0.46g,100℃时为5.5g。

[2]当加热至83℃时,未溶解的乙酰苯胺熔化,出现油珠状物,应继续加热并搅拌。

如仍有油珠状物,再添加少量热水,再加热直至油状物全部消失。

[3]不能将活性炭加到正在沸腾的溶液中,否则会引起暴沸。

[4]折叠滤纸是将选定的圆形滤纸,按图2-3所示折叠,图中实线表示已折好的折纹,虚线代表待折的折纹;在折叠折纹集中的圆心处时切勿用力,否则滤纸中央在过滤时易破裂,使用前将折好的滤纸翻转并整理好再放入漏
[7]
[6][5]
[4][3]
[2]
[1]
斗中。

图2-3 折叠滤纸的方法
[5]在热过滤过程中,对热溶液适时地进行加热,以防止析出结晶。

[6]抽滤时应注意:①布氏漏斗的大小要合适,滤纸表面要被晶体完全盖住,但不宜太厚,太厚不利于抽滤和洗涤;②滤纸用少量水湿润,先抽气,使其贴紧后再过滤;③抽滤时应先将上层清液沿玻棒倾入,最后将晶体倾入,用母液将留下的晶体全部转移到布氏漏斗中;④停止抽滤时,一定要将抽滤系统与大气连通,否则因压力不平衡,会使水泵中的水倒流到抽滤瓶中。

[7]乙酰苯胺:90℃,20~30min。

苯甲酸:100℃,20~30min。

萘:50℃,20~30min。

[8]润湿滤纸、洗涤结晶均用70%的乙醇。

六、思考题
1.重结晶法一般包括那几个步骤?简单说明每一步操作的目的。

2.重结晶操作的目的是获得最高回收率的精制品,解释下列操作为什么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1)在溶解时用了不必要的大量溶剂。

(2)抽滤得到的结晶在干燥之前没有用新鲜的冷溶剂洗涤。

(3)抽滤得到的结晶在干燥前用新鲜的热溶剂洗涤。

(4)活性炭用量过大。

(5)将热过滤得到的热溶液立即放入冰水中加速结晶。

3.如热过滤时有活性炭漏入滤液中,应如何处理?
****年**月**日
第二篇:有机实验--乙酰苯胺的制备及提纯
有机实验--乙酰苯胺的制备及提纯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07年12月20日上午。

地点: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有机化学实验室己301
二、实验原理
本系列“有机实验小结”的重结晶操作实验中,涌泉曾介绍了粗乙酰苯胺的重结晶,本次我将介绍乙酰苯胺(Acetanilide)的实验室制备和提纯方法。

在有机合成中,常将苯胺上的氨基乙酰化,然后在芳环上接目标基团,然后利用酰胺能水解成胺的性质,达到保护芳环上氨基的作用。

这种基团保护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

乙酰苯胺可由苯胺和乙酰化试剂(乙酰氯、乙酐或乙酸等,反应活性上乙酰氯> 乙酐> 乙酸。

)直接反应来制备。

本实验采用成本较低的乙酸作为乙酰化试剂。

反应为
乙酸和苯胺的反应速率较慢,且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反应物中乙酸过量。

增加某种廉价或易得的反应物是提高反应速率和促进平衡向正反应反应方向进行的常用方法。

利用刺型分馏柱将反应中的生成的水从反应过程中移除。

另外,反应中还需要加入少量的锌粉以防止苯胺的反应过程中被氧化。

三、仪器装置及试剂
试剂:苯胺5.1g(5mL、0.055mol),乙酸7.8g(7.4mL、
0.13mol),锌粉,活性炭。

四、实验步骤
在50ml锥形瓶(磨口)中,加入5 ml苯胺和7.4ml冰乙酸,再用骨匙约0.2g锌粉。

安装好好实验装置。

在电热套上上用小火加热至反应物沸腾。

调节火焰,使分馏柱温度控制在105℃左右。

反应进行约40min后,反应所生成的水基本蒸出。

当温度计的读数不断狭或上、下波动时(或反应器中出现白雾),则反应达到终点,即可停止加热。

在烧杯中加入100ml冷水(也可用乙醇,或乙醇-水混合溶液),将反应液趁热以细流倒入水中,边倒边不断搅拌,此时有细粒状固体析出。

冷却后抽滤,并用少量冷水洗涤固体,得到白色或带黄色的乙酰苯胺粗品。

粗产品加入100ml水,加热至沸腾。

观察是否有未溶解的油状物,如有则补加水,直到油珠全溶。

稍冷后,加入少量活性炭,并煮沸10min。

期间将布氏漏斗和吸滤瓶在水浴中加热。

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

滤液倒入一热的烧杯。

自然冷却至室温,抽滤、洗涤、烘干,得白色片状结晶,产量约4g,熔点114.3℃。

称取5g乙酰苯胺粗品,加入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的乙醇-水约30ml,投入1~2粒沸石,安装上回流冷凝管,用水浴加热至溶剂沸腾,并保持回流数分钟,观察固体是否完全溶解。

若有不溶固体或油状物,从冷凝管上口补加5ml溶剂,再加热回流数分钟,逐次补加溶剂,直至固体或油状物恰好完全溶解,制得热的饱和溶液。

再过量5~10ml溶剂。

移去水浴,溶液稍冷后,加入半匙活性炭,继续水浴加热,回流煮沸10~15min。

期间将布氏漏斗和吸滤瓶,在热水浴中煮沸预热。

安装好预热的抽滤装置,将热溶液趁热过滤,并尽快将滤液倒入一只洁净的热烧杯中。

让滤液慢慢冷却至室温,晶析出,再进行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晶体,抽干得白色片状结晶。

产品晾干、称重,计豌重结晶收率。

五、注意事项
反应所用玻璃仪器必须干燥。

久置的苯胺因为氧化而颜色较深,
最好使用新蒸馏过的苯胺。

冰乙酸在室瘟低时凝结成冰状固体(凝固点C),可将试剂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熔化后量取。

锌粉的作用是防止苯胺氧化,只要少量即可。

加得过多,会出现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锌。

反应时间至少30min。

否则反应可能不完全而影响产率。

反应时分馏温度不能太高,以免大量乙酸蒸出而降低产率。

重结晶时,热过滤是关键一步。

布氏漏斗和吸滤瓶一定要预热。

滤纸大小要合适,抽滤过程要快,避免产品在布氏漏斗中结晶。

重结晶过程中,晶体可能不析出,可用玻棒摩烧杯壁或加入晶种使晶体析出。

以沸点较低的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选择水浴加热。

制饱和溶液刊,溶剂不可一下子加得太多,以免过量。

造成被提纯物的损失。

由于抽滤时有部分溶剂挥发,一般饱和溶液制成后,再过量15%~20%溶剂。

补加溶剂时应移去热源。

加活性炭脱色时,要注意先让溶液稍冷后才加活性炭,故不可趁热加入以免暴沸冲料。

加完活性炭,需煮沸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脱色效果。

活性炭用量为粗品的1%~5%。

不宜加多,以免吸附部分产品。

热过滤是重结晶的关键步骤。

布氏漏斗和吸滤瓶要先预热好。

滤纸大小要合适,并先用少量溶剂润湿滤纸,使其紧贴后再抽滤,过滤要迅速,避免热溶液冷却而有结晶在漏斗内析出。

滤液要慢慢冷却,这样得到的结晶,晶形好,纯度高。

如果没有晶体析出,可用玻棒摩擦产生静电,加强分子间引力,同时使分子相互碰撞吸力增大,使晶体加速析出,此外,蒸发溶剂、深度冷冻或加晶种都可使晶体加速析出。

停止抽滤前,应先将吸滤瓶上的橡皮管拨去,以防水泵的水发生倒吸。

洗涤时,应先拨开吸滤瓶上的橡皮管,加少量溶剂在滤饼上,溶剂用量以使晶体刚好湿润为宜,再接上橡皮管将溶剂抽干。

六、实验结果及思考讨论这部分暂时待续。

相关日志有机实验小结汇总有机实验小结(8)——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有机实验小结(6)——苯甲酸乙酯的减压蒸馏有机实验小结(5)——苯甲酸乙酯的水蒸气蒸馏有机实验小结(9)——1-溴丁烷的制备有机实验小结(7)——顺反偶氮苯异构体的薄层色谱分析有机实验小结(4)——乙醇-水溶液的分馏有机实验小结(3)——粗乙酰苯胺的重结晶有机实验小结(10)——温度计校正有机实验小结(2)——DSC熔点测定原理、
应用及其与毛细熔点管熔点测定的区别有机实验小结(1)——有机物固体产物的熔点测定
第三篇:重结晶心得总结
重结晶技术讨论
摘要:本文阐述了重结晶的一般方法,详细说明了溶剂的选择,操作的注意事项,及液体混合物的结晶处理方法等。

关键词:重结晶;抽滤;操作
从有机化学反应分离出来的固体粗产物往往含有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及杂质,必须加以分离纯化。

提纯固体有机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重结晶,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者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重结晶提纯法的一般过程为:溶剂的选择溶解固体除了杂质晶体析出晶体的收集与洗涤晶体的干燥。

1 溶剂的选择1.1溶剂选择的原则
选择适宜的溶剂是重结晶的关键之一,适宜的试剂应符合下述条件:(1)与被提纯的有机物不起化学作用;
(2)对被提纯的有机物应易溶于热溶剂中,而在冷溶剂中几乎不溶;(3)对杂质的溶解度应很大,或很少;(4)能得到较好的结晶;
(5)溶剂的沸点适中。

若过低时,溶解度改变不大,难分离,且操作也困难;过高时,附着于晶体表面的溶剂不容易除去。

(6)价廉易得,毒性低,回收率高,操作安全。

在选择溶剂时应根据“相似相溶”的一般原理。

溶质往往易溶于其结构相似的溶剂中。

一般来说,极性的溶剂溶解极性的固体,非极性的溶剂溶解非极性的固体。

在实验中往往要通过很多次实验才能确定使用那种溶剂。

1.2 溶剂选择的一般方法我们从下面七个方面来选择溶剂:
1.2.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1.2.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
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1.2.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

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

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1.2.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

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1.2.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

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1.2.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1.2.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

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2 重结晶操作
操作部分包括除溶剂选择后的所有步骤,下面我们将全面介绍重结晶的相关操作。

2.1 筛选溶剂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

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

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

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2.2 常规操作
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52A0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

用折叠滤纸(折叠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入锥形瓶。

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

如果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

注意:用
玻璃塞把滤饼压实有助于除掉更多溶剂!)。

如果所用溶剂不易挥发,可以在常压下加入少量易挥发溶剂淋洗滤饼,如DMF可用乙醇洗,二氯苯、氯苯、二甲苯、环己酮可以用甲苯洗。

初学者常遇到问题:大量结晶在滤纸上析出,原因是漏斗和滤纸预热不好、溶剂过量太少、过滤时间太长。

如产品贵重,可将三角漏斗和滤纸置于锥形瓶上用蒸气预热,边过滤边用已经过滤的滤液蒸气保温,但上述操作比较危险,甲苯、醚类、石油醚、环己烷等易燃溶剂慎用此法。

注意:用热的重结晶母液淋洗滤纸和所有黏附溶质器具并冷却可减少结晶损失。

2.3反常规操作热抽滤
吸滤瓶不能预热,布氏漏斗和滤纸放在溶解溶质的锥形瓶上面利用上升蒸气润湿,放在吸滤瓶上立即趁热抽滤。

注意抽气压力不能太大以防止吸滤瓶中母液爆沸!初学者常犯错误:滤纸没有贴紧(可用双层的)、动作迟缓导致结晶在布氏漏斗中析出、抽气压力太大导致滤液被吸入泵中、过滤完毕没有立即卸压导致大量溶剂被抽进泵中。

总之,与“相似相溶“背道而驰就对了,大极性的东西,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

这样,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合的。

2.4 操作过程中一些方法
2.4.1先试:石油醚(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再试:丙酮、甲醇、乙腈、苯、氯仿、乙酸、吡啶等。

如果还不行,就只好混合了。

乙醚可以利用其(1)挥发性;(2)延玻璃向上爬而使固体析出的特性。

丙酮如不与水配伍,应加以干燥。

2.4.2混合溶剂法:用过量热的良溶剂溶解,过滤,加热,缓慢加入不良溶剂至有浑浊,加热至澄清。

静置等待...2.4.3 用分级结晶法。

积累的母液过柱。

但选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下面的问题:a.过柱预纯化,粗分离后再结晶; b.石油醚热提-冷析法; c.选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
d.晶种的取得,用玻璃棒沾一滴溶液,挥干。

e.不要轻易冷冻,用让溶剂自然挥发的方法。

2.5关于用乙醚和石油醚结晶的方法关于用乙醚结晶。

回流乙醚时,要加一冷凝管。

不断从上口加乙醚,直至混浊消失,有时是因为溶解的较慢,而不是不能溶,所以要有耐心。

如果加入很多乙醚还有少量沉淀不溶,则将其滤去,滤液浓
缩至有固体析出,再加热,加入少量乙醚使澄清。

自然放冷,可得晶型较好的结晶。

过滤。

用少量乙醚洗晶体。

洗涤液合并入母液,在盛母液的瓶口蒙一层滤纸,或塞一团卫生纸,让乙醚自然挥发,而不能落入灰尘。

每天早晨看一眼,直到有满意数量的晶体出来,别太贪了,挥发干了就又要重来了:)此法成功拆分了左旋和右旋的生物碱。

“石油醚热提-冷却法”也是我用来对付油状物的方法,加入石油醚,沸腾,倾出上清液,底部油继续加入石油醚热提取,直至石油醚层无色,则基本提取完全。

冷却后一般会析出晶体。

另外成油的一个原因是降温太快。

结晶心得
我们在做酸催化合成查尔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中,在分离产物时候遇到了麻烦,不同取代基的查尔酮的物理性质不尽相同,要分离得到纯的产品,关键是如何做好重结晶这一步。

在查阅了很多资料,不断的实验过程中,找到了很好的处理方法,把这些心得结合资料描述综述如下:
3.1 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

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

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

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醋等。

但有些化合物在一般溶剂中不易形成结晶,而在某些溶剂中则易于形成结晶。

3.2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

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温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再放置冷处。

如果在室温中可以析出结晶,就不一定放置于冰箱中,以免伴随结晶析出更多的杂质。

“新生态”的物质即新游离的物质或无定形的粉未状物质,远较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大,易于形成过饱和溶液。

一般经过精制的化合物,在蒸去溶剂抽松为无定形粉未时就是如此,有时只要加入少量溶剂,往往立即可以溶解,稍稍放置即能析出结晶。

3.3制备结晶溶液,除选用单一溶剂外,也常采用混合溶剂。

一般是先将化合物溶于易溶的溶剂中,再在室温下滴加适量的难溶的溶剂,直至溶液微呈浑浊,并将此溶液微微加温,使溶液完全澄清后放置。

3.4结晶过程中,一般是溶液浓度高,降温诀,析出结晶的速度也
快些。

但是其结晶的颗粒较小,杂质也可能多些。

有时自溶液中析出的速度太快,超过化合物晶核的形成劝分子定向排列的速度,往往只能得到无定形粉未。

有时溶液太浓,粘度大反而不易结晶化。

如果溶液浓度适当,温度慢慢降低,有可能析出结晶较大而纯度较高的结晶。

有的化合物其结晶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

3.5制备结晶除应注意以上各点外,在放置过程中,最好先塞紧瓶塞,避免液面先出现结晶,而致结晶纯度较低。

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没有结晶析出,可以加入极微量的种晶,即同种化合物结晶的微小颗粒。

加种晶是诱导晶核形成常用而有效的手段。

一般地说,结晶化过程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当加入同种分子或离子,结晶多会立即长大。

而且溶液中如果是光学异构体的混合物,还可依种晶性质优先析出其同种光学异构体。

没有种晶时,可用玻璃棒蘸过饱和溶液一滴,在空气中任溶剂挥散,再用以磨擦容器内壁溶液边缘处,以诱导结晶的形成。

如仍无结晶析出,可打开瓶塞任溶液逐步挥散,慢慢析晶。

或另选适当溶剂处理,或再精制一次,尽可能除尽杂质后进行结晶操作。

3.6 在制备结晶时,最好在形成一批结晶后,立即倾出上层溶液,然后再放置以得到第二批结晶。

晶态物质可以用溶剂溶解再次结晶精制。

这种方法称为重结晶法。

结晶经重结晶后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分别得到第二批、第三批结晶。

这种方法则称为分步结晶法或分级结晶法。

晶态物质在一再结晶过程中,结晶的析出总是越来越快,纯度也越来越高。

分步结晶法各部分所得结晶,其纯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但常可获得一种以上的结晶成分,在未加检查前不要贸然混在一起。

3.7化合物的结晶都有一定的结晶形状、色泽、熔点和熔距,一可以作为鉴定的初步依据。

这是非结晶物质所没有的物理性质。

化合物结晶的形状和熔点往往因所用溶剂不同而有差异。

原托品碱在氯仿中形成棱往状结晶,熔点207℃;在丙酮中则形成半球状结晶,熔点203℃;在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中则形成以上两种晶形的结晶。

所以文献中常在化合物的晶形、熔点之后注明所用溶剂。

一般单体纯化合物结晶的熔距较窄,有时要求在0.5℃左右,如果熔距较长则表示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