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伴你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伴你学答案
【篇一:伴你学答案】
(2)辛苦幸福沉浸侵略编写扁担灰尘笔尖
3.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
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
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4.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深感谢以及衷
心祝愿。
5.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这句话把老师比作
甘露,把学生比作茁壮的新苗,表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对孩子
成长的关心。
6.编织创造智慧辛劳祝愿崇高浸透塑造朝霞茁壮
7.包含闪烁祝福浪涛飞快辛苦
8.浸透浸湿茁壮健壮古今中外情不自禁
9.(1)教师的心血教师的辛劳(2)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
心血。
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3)示例:哪一次收获
不承载了农民的期盼!
10.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呕心沥血默默无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1)因为这是老师的手,这只手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这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带给了他温暖及鼓励。
(2)每年的11月25日。
(3)示例:我会画妈妈送我上学的情形。
因为有了妈妈的护送,我才能每天安心地学习。
2 但愿人长久
悲欢离合: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2.(1)故事水调歌头父亲弟弟(2)苏洵苏辙三苏
3.第1-3自然段介绍了创作原因,第
4.5自然段描绘了词的意境。
4.一开始苏轼心中思念亲人,进而心生埋怨,最后由埋怨转为宽慰。
可以看出苏轼是个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
5.观赏思念但愿品尝屈指悲欢离合形影不离心绪不宁
6.(1)手足情深(2)形影不离
7.(1)手足情深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形影不离各奔东西见面的
机会屈指算来七个年头了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2)眼睁
睁地埋怨起来无情偏偏这么圆这么亮呢示例:为什么偏偏在
佳节团圆时亲人却不在身边呢?(3)别人分离圆亮有悲也有欢
有离也有合的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美好的感情远隔千里这一
轮明月(4)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明月(5)示例:海上生
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景物对比
深切思念
9.(1)听说喜欢正确
(2)苏轼想当然地认为“吹落黄花满地金”与实际不符,所以续诗;
续错诗的原因是苏轼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10..眉目——破案的线索、做某事的思路等。
心腹——比喻最值得信任的人、亲信。
嘴脸——某人的形象,往往指负面形象。
手腕——手段,耍手腕,耍手段。
脊梁——比喻某单位的顶梁柱、
重要的力量、主心骨等。
胃口——比喻一个人的需求,特别是贪官
的贪欲。
3 古诗两首
2.还没有磨拭过相互融合,非常和谐远远望去连夜出发
3.《望洞庭》: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打磨的
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
远望如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峨眉山月歌》: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驶
向渝州。
5.《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峨眉山
月歌》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7.未来期末青螺劳累遥望动摇家庭挺拔
8.(1)出发顺流而下我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我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流而下,驶
向渝州。
(2)融合没有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打磨的
铜镜一样。
9.(1)唐刘禹锡秋月湖面铜镜洞庭湖白玉盘君山青螺(2)唐李白月映清江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3)峨眉平羌
清溪三峡渝州
10.(1)①b ②d(2)①晴空一鹤排云上②自古逢秋悲寂寥③孤
帆一片日边来④天门中断楚江开
2.(1)酿造(2)柔韧(3)羊肠小路(4)井井有条
3.明丽的阳光发亮的汗珠成熟的向日葵柔韧的梳子酿造美酒珍
藏记忆举着红缨忘掉烦恼
4.课文描写了秋天里桂花、向日葵、野菊花盛开的迷人景色以及稻穗、牛羊、果园的丰收景象。
6.这是总写秋天的特点,因为秋天瓜果飘香,是丰收的季节,在作
者眼中这个季节一切都是美好的。
7.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作者喜爱秋天,想让这美好的景象永
驻人间。
8.明丽酿造烦恼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羊肠小路
9.打滚奔跑桂子的香气脚印儿涂掉(1)打滚奔跑(2)“夏天
的脚印儿”指的是夏天花朵的残留。
桂花的香气代替了夏花原先的香味。
(3)拟人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示例:
树叶伴着秋风翩翩起舞。
10.提示:抓住秋天的特点进行描写,做到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即可。
(3)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
(4)作者描写了雾气、谷穗、太阳、云等景物。
作者选择这些景物是因为这些景物是秋天的早晨
特有的,太阳的升起、云彩的渐变以及薄雾的清新都只能在秋天早
晨的田野中得以看到,具有代表性。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二、观赏思念波涛朝霞
甘露塑造崇高智慧
微笑蕴含屈指梳子
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四、提示:言语表达要符合给定的情境。
五、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中秋
节2.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3.红袄紫袍拟人红紫想让秋日
美景永留人间
六1.提示:第5自然段。
2.作者心中纪念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3.提示:符合人物身份以及故事语境,语句通顺即可。
2.排列举例草坪苹果大伯停泊秩序钢铁
3.(1)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伯伯/就站在我的身旁。
(2)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
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4.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
满面春风: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热泪盈眶:因为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5.(1)第1—7自然段(2)第8—11自然段(3)第12自然段
8.(1)百年的耻辱被洗刷了,江主席是国家元首,他能这样对待献
花少年,“我”又怎能不兴奋呢?这里作者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充
分表达了香港同胞迎接自己国家元首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2)香港这个游子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香港人民又找回了自己
的“根”。
表达了作者的激动与兴奋。
9.队伍地毯耻辱步伐洗刷爱抚启发频频稳健温暖顿时依
偎
10.采井若分盈禁面
11.(1)江主席微微俯下身,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
这些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江主席的亲切和蔼。
(2)祖国对回归祖国的无比激动与欣喜
13.(1)“七子”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
(2)1842年,中英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
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直至1997年7月1日回归;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
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同为1997年收回;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朝
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
宝地”澳门,直至1999年12月20日回归;1895年,中日签署《马
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
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俄罗斯帝国租借),
1950年归还;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1930年收回,后被日军侵占,1945年
收复;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
铁锁”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被租让给法国,直至1945年8月18日收回。
2.作者按方为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
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3.文中从周围建筑、政治地位、盛大场面三个方面写出了天安门广
场的宽广和壮观。
【篇二:四上语文伴你学答案】
xt>1 老师,你好!
【我尝试】
(2)辛苦幸福沉浸侵略编写扁担灰尘笔尖
【我探究】
3.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
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
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4.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深感谢以及衷
心祝愿。
5.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这句话把老师比作
甘露,把学生比作茁壮的新苗,表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对孩子
成长的关心。
【我挑战】
6.编织创造智慧辛劳祝愿崇高浸透塑造朝霞茁壮
7.包含闪烁祝福浪涛飞快辛苦
8.浸透浸湿茁壮健壮古今中外情不自禁
9.(1)教师的心血教师的辛劳
(2)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
师的辛劳。
(3)示例:哪一次收获不承载了农民的期盼!
10.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呕心沥血默默无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拓展】
13.(1)因为这是老师的手,这只手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这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带给了他温暖及鼓励。
(2)每年的11月25日。
(3)示例:我会画妈妈送我上学的情形。
因为有了妈妈的护送,我才能每天安心地学习。
2 但愿人长久
【我尝试】
(2)皓月当空: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
心绪不宁:焦急不安。
手足情深:形容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好,感情深。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十全十美: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悲欢离合: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2.(1)故事水调歌头父亲弟弟
(2)苏洵苏辙三苏
【我探究】
3.第1-3自然段介绍了创作原因,第
4.5自然段描绘了词的意境。
4.一开始苏轼心中思念亲人,进而心生埋怨,最后由埋怨转为宽慰。
可以看出苏轼是个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
【我挑战】
5.观赏思念但愿品尝屈指悲欢离合形影不离心绪不宁
6.(1)手足情深(2)形影不离
7.(1)手足情深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形影不离各奔东西见面的
机会屈指算来七个年头了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2)眼睁睁地埋怨起来无情偏偏这么圆这么亮呢示例:为什么偏偏在佳节团圆时亲人却不在身边呢?
(3)别人分离圆亮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有隐也有现有
圆也有缺美好的感情远隔千里这一轮明月
(4)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明月
(5)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景物对比深切思念
【我拓展】
9.(1)听说喜欢正确
(2)苏轼想当然地认为“吹落黄花满地金”与实际不符,所以续诗;
续错诗的原因是苏轼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10.眉目——破案的线索、做某事的思路等。
心腹——比喻最值得信任的人、亲信。
嘴脸——某人的形象,往往指负面形象。
手腕——手段,耍手腕,耍手段。
脊梁——比喻某单位的顶梁柱、
重要的力量、主心骨等。
胃口——比喻一个人的需求,特别是贪官
的贪欲。
3 古诗两首
【我尝试】
2.还没有磨拭过相互融合,非常和谐远远望去连夜出发
3.《望洞庭》: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打磨的
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
远望如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峨眉山月歌》: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驶
向渝州。
【我探究】
5.《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峨眉山
月歌》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我挑战】
7.未来期末青螺劳累遥望动摇家庭挺拔
8.(1)出发顺流而下我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我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流而下,驶
向渝州。
(2)融合没有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打磨的
铜镜一样。
9.(1)唐刘禹锡秋月湖面铜镜洞庭湖白玉盘君山青螺
(2)唐李白月映清江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
(3)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我拓展】
10.(1)①b ②d
(2)①晴空一鹤排云上②自古逢秋悲寂寥③孤帆一片日边来④
天门中断楚江开 4 秋天
【我尝试】
(2)柔韧(3)羊肠小路(4)井井有条
3.明丽的阳光发亮的汗珠成熟的向日葵柔韧的梳子酿造美酒珍
藏记忆举着红缨忘掉烦恼
4.课文描写了秋天里桂花、向日葵、野菊花盛开的迷人景色以及稻穗、牛羊、果园的丰收景象。
【我探究】
6.这是总写秋天的特点,因为秋天瓜果飘香,是丰收的季节,在作
者眼中这个季节一切都是美好的。
7.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作者喜爱秋天,想让这美好的景象永
驻人间。
【我挑战】
8.明丽酿造烦恼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羊肠小路
9.打滚奔跑桂子的香气脚印儿涂掉
(1)打滚奔跑
(2)“夏天的脚印儿”指的是夏天花朵的残留。
桂花的香气代替了夏花原先的香味。
(3)拟人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示例:树叶
伴着秋风翩翩起舞。
10.提示:抓住秋天的特点进行描写,做到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即可。
【我拓展】
11.(1)仙境田野,,,、,“ ” ,。
(3)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
(4)作者描写了雾气、谷穗、太阳、云等景物。
作者选择这些景物是因为这些景物是秋天的早晨特有的,太阳的升起、云彩的渐变以
及薄雾的清新都只能在秋天早晨的田野中得以看到,具有代表性。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二、观赏思念波涛朝霞
甘露塑造崇高智慧
微笑蕴含屈指梳子
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四、提示:言语表达要符合给定的情境。
五、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中秋
节
2.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3.红袄紫袍拟人红紫想让秋日美景永留人间
六、1.提示:第5自然段。
2.作者心中纪念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3.提示:符合人物身份以及故事语境,语句通顺即可。
第二单元(5-8课)
5 我给江主席献花
【我尝试】
2.排列举例草坪苹果大伯停泊秩序钢铁
3.(1)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伯伯/就站在我的身旁。
(2)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
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4.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
满面春风: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热泪盈眶:因为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5.(1)第1—7自然段
(2)第8—11自然段
(3)第12自然段
【我探究】
8.(1)百年的耻辱被洗刷了,江主席是国家元首,他能这样对待献
花少年,“我”又怎能不兴奋呢?这里作者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充
分表达了香港同胞迎接自己国家元首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2)香港这个游子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香港人民又找回了自己
的“根”。
表达了作者的激动与兴奋。
【我挑战】
9.队伍地毯耻辱步伐洗刷爱抚启发频频稳健温暖顿时依
偎
10.采井若分盈禁面
11.(1)江主席微微俯下身,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
这些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江主席的亲切和蔼。
(2)祖国对回归祖国的无比激动与欣喜
【我拓展】
13.(1)“七子”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
(2)1842年,中英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
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直至1997年7月1日回归;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
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
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同为1997年收回;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朝
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
宝地”澳门,直至1999年12月20日回归;1895年,中日签署《马
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
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俄罗斯帝国租借),
1950年归还;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1930年收回,后被日军侵占,1945年
收复;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被租让给法国,直至1945年8月18日收回。
6 天安门广场
【我尝试】
(2)雕梁画栋永垂不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翩翩起舞
雄伟壮丽遥遥相对
2.作者按方为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
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我探究】
3.文中从周围建筑、政治地位、盛大场面三个方面写出了天安门广
场的宽广和壮观。
4.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当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
新中国成立。
这使天安门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5.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每天旭日东升时开始举行升旗仪式,
所以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冉冉升起;二是指五星红旗代表的新中国
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雄壮。
【我挑战】
6.光泽政府仪式庄严宣告中央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7.(1)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
(2)华灯齐放礼花飞舞辉煌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
映礼花伴歌声齐飞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1)画去:跳提
(2)①巍峨壮丽②永垂不朽
(3)东:⑤西:④南:③北:①中央:②
9.(1)姿优栩栩翩翩绚无尽底光色
(2)耸立似乎五彩缤纷
(3)游船水鸟这朵花方圆百米,“花瓣”簇拥着“花蕊”,像是一串串珍珠挂在空中。
这句话将景物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
(4)提示:语言规范,表达清晰即可。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我尝试】
(2)画去:励代永奋池模
(3)急匆匆的脚步湿漉漉的马路红扑扑的脸蛋亮晶晶的星星
热心的观众热闹的场面热情地接待热烈地讨论
2.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我探究】
3.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蔑视,为国争光。
他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抓紧一切的时间勤学苦练。
4.“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油画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有眼不识泰山”在课文中指那位外国学生浅陋无知,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才能。
【我挑战】
5.陈列错误激怒承认优异疲倦悲伤购买绘画出租
6.清:(1)⑤(2)②(3)④
临:(1)④(2)②(3)①
7.(1)形容大吃一惊徐悲鸿刻苦努力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结业考试,他画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2)外国学生因为个人偏见瞧不起徐悲鸿
(3)文中的外国学生见识短浅,瞧不起徐悲鸿,但是徐悲鸿刻苦努力,他创作的作品受到画界的认可,这时这个外国学生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我拓展】
【篇三:小学语文《伴你学》参考答案(苏教版三下)】txt>第一单元 1 长城和运河
2.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防御外敌侵扰,在形势险要的地方
修筑长城。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址西起洮
(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也叫?秦
长城?,至今犹有遗迹残存。
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前
后修筑长城达18次,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俗称?明长城?,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
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之一。
运河:指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
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约1747千米。
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
具有通航功能。
【我挑战】
4. 民族谱写不朽绸带
创造曲折万里长城连绵起伏5. ③④②①
6. 提示:参照图片,语句通顺,用
上所给的词即可。
7.(1)山海关西到巨龙穿行(2)首都北京天堂杭州绸带飘
落(3)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热爱祖国(4)示例:故宫、圆明园、莫高窟【我拓展】
8.(1)春夏秋冬喜爱和赞
美(2)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我尝试】
相连的辽阔景象。
生息繁衍:生活繁殖。
蔚为壮观:丰富多彩,
成为盛大的景象。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碧波浩渺:
碧绿色的水面辽阔无边。
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
就有很多变化。
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一泻千里:【我挑战】
5.辽阔岛屿资源星罗棋布壮观海龟黑暗水天相连
6.(1)广
阔(2)辽阔(3)圣
地胜地(4)宽阔
7.(1)星罗棋布(2)水天相连(3)心旷神怡
8.蓝色宝库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9.两千多年前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开垦、种植汇入了
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我拓展】
10.(1)西沙群岛的地理位臵及风
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水海底海滩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2)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
3 庐山的云雾
【我尝试】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四蹄生风:形容跑得极快。
云
遮雾罩:形容庐山笼罩在云雾
里。
流连忘返: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3. 示例: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
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
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
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
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
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
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
4. 江西省 109.6李白日照
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挑战】
7. 庐山瀑布笼罩似乎千
姿百态变幻无常流连忘返 8. 漫漫慢戴带戴资
资姿
9. 千姿百态笼罩白色绒帽
束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景色秀丽高峰幽谷瀑
布溪流变幻无常神秘的色彩摸到飘来的云雾缠绕一条条玉带
弥漫茫茫遮挡天幕(1)千姿百态半山山峰白色的绒帽一
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2)提示:从课文中去找。
10.(1)雪花银蝶提示:只要
是比喻句就行。
(2)云雾白马冰山提示:
用上加点的词,写比喻句 11.(1)飘泻漂座(2)庐
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3)提示:发挥想象写。
【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