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育人育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239期2013年4月(中)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39
April 2013(B )
作者简介:黄玲(1961—),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辅导和学生管理。

摘要中职德育工作应将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充实、德厚仁爱、技能过硬、严谨尽责、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最受企业欢迎的劳动者作为最终目标。

以最具生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熏陶和化导,让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育人育心On the Education Role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Huang Ling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various moral conducts,which will make them popularized in their future posts.Taking campus cultural activity as the carri-er,we can cultivat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cultivate them to be qualified talents for social construction.Key words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moral education;edu-cation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将培养最受企业欢迎的劳动者作为最终目标。

其中,人格健全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因此,在德
育理念上,必须注意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精神的涵育,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使学生对道德的认知通过道
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

即:育人先“育心”,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探索“德育”与“心育”互补交融的模式传统德育较多灌输和说教,容易引起青春叛逆期学生的抵触情绪,使教育低效甚至失效。

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各种教育方法,尤应探索“德育”与“心育”的整合,让二者更好地互补交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特殊对象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体验,让教育和管理通过学生的内心而起作用,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根据“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力军———班主任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持证上岗,以掌握进入学生心灵的钥匙。

开辟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把团体教育和个体辅导结合起来,既面向个体学生使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又能照顾到个体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心理辅导;在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学生组织及其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开设“社会心理学”、“青春与健康”等选修课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强化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心灵家园”,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例如:近年来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就开设了“心愿·心语”征文比赛、“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心健沙龙等活动),发动学生动脑动手开博客办版报,让学生在参与中“敞开心扉,沐浴阳光,真情互动,体验感悟”。

还有感恩教育,如能拨动学生心弦,点燃他们心中的圣火,将感动、感激、感恩、利他、负责等情感和核心价值植根于学生心中,培育出爱心和责任心。

教育的最高境界即“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实践证明,我们若能让学生在学校创设的德育情境中体验
感悟,让教育和管理通过内化而起作用,把学生的自主意识
和责任意识激发和培养起来,他们就能把优秀当成习惯,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就能达到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社团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巨大的育人功能。

多年来,在社团活动中,我们
始终坚持如下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懂得,只要愿
意,就有机会;没有基础也不怕,有心就行,在这块沃土上,只要用心耕耘就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设立激励机制,鼓
励学生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发挥到极致。

(3)教学相长,师生
在共同研习、探讨和切磋中一同成长。

学校目前开设的社团有20多个,大致可分成四类:一是党、团等正式组织举办的
活动,以励志教育和精神信仰培育为宗旨;二是以志愿服务为特质的爱心义务组织,例如学生护校队、爱心协会等;三
是文娱体育艺术团队,例如书画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四是
以专业技能特长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的,例如汽车俱乐部、物流协会等。

其中,每年均举办党课团课培训班,普及党团知识,引领信仰,涵育精神。

爱心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积极参加服务师生和社群的活动,向社会奉献爱心。

他们还长年开展环保活动,回收集聚各种废旧物品卖给废品站,并将所得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以实际行动实践着“温暖他人,美丽我心”的铿锵誓言。

校运会———将校园文化、科技、艺术等主题活动串连起来,就像一串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


园文化科技活动既能面向全体学生推广普及,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齐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贯穿每一个教学年度甚至每一个教学周期,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校的品牌社团“书画协会”用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经过历练和磨砺,就能脱颖而出,成就一番光荣与梦想。

而在不断的研习中,字越写越漂亮,人也越来越稳健、充实。

还有“汽车俱乐部”更是体现交通学校特色,把大多数学生吸引到其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3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彰显中职德育特色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不但贯穿在我校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和渗透在德育工作上。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校园文化建设育人育心
黄玲(柳州市交通学校广西·柳州545007)
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1-0175-02
. All Rights Reserved.
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这信念靠知识是播不来的,必须靠文化的影响方能成功种植,而这命运,小而言之是人的命运,大而言之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教育是人类世代文化的传递,大学更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3高校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它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外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

高校文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
第一,展现物质文化。

大学物态文化包括校园自然环境、人工设施等物质形态存在的硬件环境。

这不仅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物质条件,而且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增强校园人文景观,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提升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些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和感染学生,净化心灵。

第二,提升精神文化内涵。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人”共同孕育而形成的大学特色、精神财富,其作用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始终,是大学文化建设也是大学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精神文化是关于大学的本质、使命、精神以及价值的理论观点,沉淀着大学的精神内核与学术传统,凝聚着大学的办学力量与目标追求。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院校体制新、束缚少、灵活高效,这是推进精神文化建设较为有利的条件。

第三,彰显隐性制度文化。

高校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由显性与隐性构成。

显性制度文化是指由国家或高校为学校制定的、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程、条例、准则等等,它们有显而易见的外在表现形式。

隐性制度文化是指由规章制度辐射出来的制度的意图、目的、指导思想和执行制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氛围,如校风、学风等等。

民办高校要从显性制度的约束监督中走向隐性制度的价值,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第四,提炼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即师生在教育教学、文体活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行为操守、文化品位及相关文化现象。

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的日常操守,久而久之通过潜移默化可以内化为校园文化。

所以,当下更多高校提出重视学生养成教育。

作为社会文化轴心的大学,必须承担起弘扬中华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

大学是传承文化、研究文化、创造文化、发展文化的学术殿堂,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内在动力,持续激励着大学人向着继承文化传统、吸纳时代风气的更高层次迈进。

文化建设是当代大学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来说更是如此。

它不仅决定民办高校的发展,甚至决定其生存。

同时,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又面临着与公办院校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民办高校以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来筹划学校未来发展,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系统设计,注重实效,持之以恒地推进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培元.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
2012(5).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
报,2011-04-25.
[3]骆郁廷,魏强.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
育研究,2012(3).
[4]王培英.民办高等教育应对我国文化发展需要的策略研究[J].现
代教育科学:高等教育,2009(1).
[5]吴少芬.民办学校办学模式[J].温州大学学报,2004(6).
[6]吴永满.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J].延安大学学报,2009(2).
化水乳交融,彰显德育浓厚的职业特色。

1)很多与我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均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和高屋建瓴的前瞻战略,强调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如上汽通用五菱“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丰田“团队合作、感恩戴德、持续改善”等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融合到办学理念和实践中,我们在合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影响和熏陶学生,并最终成为“交通学校精神”的重要内容。

2)在一体化教学中,融入5S的管理模式,以铁的劳动纪律,打造学生金的人格。

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实施“5S”的管理模式,就是将养成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贯彻到实习教学始终,从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全过程。

学生进入实训场所学习,就集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教育和培训,使之符合“5S”动态管理的要求。

整理,每一次上课必须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实训结束后将没用的废物尽快处理掉;整顿,对现场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实训前,组长和组员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的标识区分;清扫,随时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时刻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将上面实施的内容制度化、规范化,并让同学们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素养,通过实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训现场的动态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全员安全文明水准;以铁的劳动纪律保障实训实习中规中矩、安全有序。

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革除了学生的马虎之心,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和执着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实施“5S”现场管理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过程。

3)与企业零距离的顶岗实习,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熔于一炉
在教学中提出“上课如上班”,针对不同专业提出相应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要求学生“用脑学习技术,用心呵护生命”。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学习共处和合作,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这种学校与企业2+1的合作模式在我校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紧密。

继汽车专业的四个品牌特色班之后,数控专业、物流专业、焊接专业等等专业,也都先后找到了深度合作的伙伴和实践教学基地。

如数控专业与柳州精锐有限公司,物流专业与柳州翁氏八达物流有限公司,焊接、模具专业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合作都在稳步推进,而且卓有成效。

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实习结束后,不少学生因为实习期间表现突出而被企业留用,实现了学业与职业的无缝衔接。

在校企的紧密合作中,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接受合作单位、用人单位的检验,并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修订和改进,促使毕业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认可。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工作应让道德体验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产生感悟和觉悟,不断纠正偏差,实现内化和升华,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为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上接第174页)
教育管理176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