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机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3.4、辊子轴承润滑不足或者过量。 1、辊子轴承润滑不足,导致轴承过早失效,要求使用部门巡检 工做好日常巡检和检查和专业技术员的定期点检工作: 1)、每次巡点检时都要观察分配器上的感应指示灯状况,如 指示灯一直亮说明分配器未工作; 2)、巡检工每班至少一次逐一拆开轴承端盖上的进油管接头, 观察出油量是否正常; 3)、专业技术员和使用工段每个月对各个润滑点的出油量采 集,并进行天平称重核实,根据结果通过调节干油泵的调压阀来控 制供油量,确保轴承和端面密封的最少供油量分别达到15g/h和 5g/h(国产分配器分配油量不准确); 4)、冬季油脂粘度大,给油困难,需对干油桶(电热毯包裹) 和油路管(加热丝缠绕)加热;
3
辊压机培训材料
4
层压破碎理论
辊花层 ZD310 硬质层 ZD3 过渡层 ZD1 物料密实阶段 物料破碎阶段 物料成饼阶段
5
形成的料饼
挤压不充分熟料
6
辊压机结构组成
辊压机结构组成: 辊压机由机架、挤压辊、可调式进料装 置、传动装置、扭力支撑、液压系统、 检测系统、电控系统、冷却系统组成。
2
海川公司辊压机控制参数: 工作压力8.5mpa,工作压力低于7mpa自动加 压,高于11mpa自动卸荷,初始辊缝设定 10-12mm,实际辊缝25mm左右较好,最大 辊缝70mm,平油缸行程100mm,辊偏大于 3mm,辊缝小的一侧自动泄压进行纠偏, 辊偏大于15mm,延时3秒跳气动阀,辊偏 大于20mm延时3秒跳停辊压机,辊缝大于 70mm跳停辊压机,辊压机电流70.5A报警, 84.6跳停辊压机,氮气嚢设定压力6-8mpa。
18
干油泵的工作原理
负载决定工作 压力
单 向 阀 活塞 单 向 阀 偏心 轮 电 机
液位
油箱
19
A出油口
A出油口
P进油口 A出油口
P进油口
P进油口
干油图解
调节油量
单向阀
21
干油系统
注意事项: 2、日常检查大小干油桶的润滑脂存量时,特 别注意检查过程中要防止润滑脂受污染 1)、必须摘除手套; 2)、工作服尽量要干净无粉尘,特别是衣袖 不能沾有粉尘;
辊压机部分概述
一、辊压机参数及工作原理 二、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三、辊压机的基本结构 四、运行注意事项 五、各部分功能及故障分析
1
赣江海螺一期采用中信辊压机设备,二期采用海 川辊压机设备,所以在控制参数上有些差异; 中信公司辊压机控制参数: 工作压力7-13pma,工作压力低于7mpa自动加压, 高于13mpa自动卸荷,初始辊缝设定10-12mm,实 际辊缝25mm左右较好,最大辊缝50mm,平油缸 行程75mm,辊偏大于3mm,辊缝小的一侧自动泄 压进行纠偏,辊偏大于8mm,延时3秒跳气动阀, 辊偏大于11mm延时3秒跳停辊压机,辊缝大于 50mm跳停辊压机,辊压机电流70.5A报警,84.6 跳停辊压机,氮气嚢设定压力10-13mpa。
27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3.1、活动辊左右两边辊缝间隙差大,即偏辊。 3、左右二侧蓄能器内的充气压力不相等,引起两边的工作压 力偏差大,导致辊缝偏差,需检查校正,可停机检测氮气的充气压 力并及时补充,必须保证两边压力基本相等; 4、左右侧压力设定不一,有较大偏差,需检查校正; 5、左右侧垫铁厚度不一致,及时更换调整; 6、进入辊压机的物料有离析现象,造成单边物料颗粒大,分 析原因,消除离析现象; 7、一侧位移传感器损坏,不工作,及时检查更换; 8、一侧的辊面有坑洞,及时修补。
33
辊压机液压系统故障处理
5)现象:在辊压机正常工作时,加压频繁。 原因:对该现象的要正确分析,搞清加压是辊压机工作的需要?还是压力设定值不 合适造成?在排除上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是否有内外泄漏? 解决方法:如为辊压机工作时的纠偏需要,为正常现象(若长期如此,则需从生产 工艺系统等方面解决,应尽量避免过于频繁的纠偏现象出现);如压力设定不合适, 需重新设定压力值;如有外泄漏,要立即修理;如因阀芯堵塞等原因造成内泄,要 立即清除阀内堵塞物。 6)现象:外部渗漏 原因:一般为长期工作造成密封件老化或装配不当造成密封件损坏所致。 解决方法:更换密封件。 7)系统中进入空气,如更换油缸、油泵后,空气进入系统内,导致系统压力达不到 额定压力; 解决方法:松动(不允许拆开)油缸排气孔螺栓和油站出油管接头,排出空气即可; 8)如果以上情况都不存在,那就是油泵齿轮磨损 ,啮合间隙大,造成使用达不到 额定应力; 解决方法:更换处理。
34
其它故障
2.6、辊子轴承故障 1、运行中轴承温度高 1)、系统冷却水量不足或系统 水温高,造成辊压机四只轴承温度 均偏高; 2)、冷却水管阀门损坏,导致 开度不足,引起水流量不足; 3)、进水管水温正常,回水管 温高,主要是管路堵塞,回水不畅 引起轴承温高; 4)、测温点损坏,检测更换;
23
润滑系统
一、润滑系统的作用及原理 二、正确的油位及开机方式 三、常见故障及其判断方法 油位变低、温度高、油变黑
24
辊压机正常工作的外部条件
冷却水:管径、压力 压缩空气:压力、净化、润滑。 物料的颗粒:最大粒径、合适粒度分布、含水 量 常见故障的判断:液压系统(辊缝、辊偏、未 启动)、干油系统(泵、分配器)、润滑系统 (油温、轴温、轴震)、信号采集系统(无效 值、温度、变送器)
32
辊压机液压系统故障处理
辊压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 1)现象:泵站输出压力低或无压力。 原因: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较多,如软管断裂、泵故障、过滤器堵塞严重等,但其常 见原因是泵站溢流阀4中的阀芯被脏物堵塞,不能封闭而造成。 处理:根据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溢流阀堵塞,可将溢流阀拆卸清洗, 将脏物清除。 2) 现象:静压时保不住压力 原因:在无外渗漏的情况下,一般是电磁球阀、油路块上的安全溢流阀被脏物堵塞, 造成阀芯关闭不严所致。 解决方法:拆下阀芯将其清洗干净即可。 3) 现象:滤油器堵塞。 原因:长期工作油液内的杂质将滤网堵塞。 解决方法:网式滤油器清洗或更换滤网;纸质滤油器更换滤芯。 1)、检查油站出 油口过滤器是否堵塞,及时清洗; 4)、检查加压后油箱油位是否正常,是否低于吸油口(一般出现在换油和处理液 压系统故障后,因部分液压油放出,导致油箱的液压油存量不足); 解决方法:及时补充;
22
2.2、干油润滑系统故障 1、油泵不出油 1)、柱塞泵吸油口堵塞,清洗干净即可; 2)、油桶中润滑脂缺少,未及时补充; 3)、柱塞泵损坏,检查更换;
2、油管不出油或者出油量偏少 1)、由于采用的分配器为单线递进式,如果某个轴承、端盖密 封进油孔或油路堵塞,分配器就停止工作,需逐一拆开各个进油点 接头检查确认; 2)、分配器本体柱塞孔堵塞,拆开清洗即可; 3)、分配器的柱塞磨损,导致出油量少,检查必要时更换分配 器即可;
45
日常巡检常见问题处理
1、辊压机电流大:正常的处理方法调节降低可调 挡板开度,非正常操作用棒形阀控制;造成辊压 机电流大的原因为料压大、原始辊缝小、物料颗 粒、硬度大等,运行过程中主要为料压变化造成 辊压机电流波动,可根据电流变化调整可调挡板 开度,增减小仓料位,来改善物料流速、流量, 达到控制辊压机电流的目的。
7
8
基本结构
一、机架 1、上横梁、立梁、下机架、立梁 2、导向键、导向轮、耐磨板、不锈钢板 二、传动系 1、电机、额定电流、转速。 2、万向连轴器 3、减速器 4、缩套连轴器
9
机架
10
进料装置
料压的重要性
通过量(T)=辊缝(m)× 辊宽×线速度×3600 ×2.2 (吨/m3)
侧挡板的重 要性
26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一、辊压机在正常运行时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3.1、活动辊左右两边辊缝间隙差大,即偏辊。 1、下料管的下料偏,必须保证物料尽量垂直进入 两只辊子中间; 2、进料口两边的侧挡板磨损或者间隙大,或者单 边脱落,而产生两边的边缘漏料量不一样,可适当利用 两边的顶杆加以调整(运行过程中不建议调整),在保 证垂直的情况下一般侧挡板与辊边的距离越小越好,只 要不和辊边产生摩擦即可,对磨损量大的侧挡板必须尽 快更换或堆焊处理,脱落的侧挡板马上恢复;(造成辊 子端面磨损快等隐患)
16
辊压机液压原理图
压 力 表
压 力 传 感 器
保 护 蓄 能 器
工 作 蓄 能 器
安 全 蓄 能 器 油缸
节流阀
系 统 泄 荷 阀
单向阀 单向阀
节流阀
加压、 泄荷阀
阀组溢流阀
油缸
单向阀 虑油器 泵 虑油器 发讯器
泵站溢流阀
D
电机
油箱
干油系统
一、干油系统的作用及组成: D/N 值,润滑。 二、干油和稀油润滑的区别: 三、干油泵的工作原理 四、干油泵的组成 五、单线式分配器的工作方式 六、干油系统常见故障: 1 、不出油。断点 的判断、分配器的清洗。 2 、油量的调整 (正常情况30分钟15次)。3、漏油。
12
稳定工作的条件
第一 相对密封的破碎腔 第二 足够大的破碎压力 第三 一定程度的过饱和喂料、 通过量。
13
必要工作压力
作用:提供必要的压力。
细粉量
压力(kg)
70 100 150
1、从曲线中可以看到,当油缸压力在50以下时,细粉量很少。 2、当压力从70--100时,细粉量最多, 3、当压力大于150时,细粉量基本不再变化。 结论:当工作压力在70-100之间工作时,效果最好,压力过高,细粉重新聚合。
11
辊压机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主要依靠两个水平安装且同步相向 旋转的挤压辊进行高压料层粉碎。被封闭的物 料层在被迫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所受挤压力逐渐 增至足够大,直至被粉碎且被挤压成密实料饼 从机下排出。这种料饼的机械强度很低,手捻 即碎。料饼中含有大量的细粉,其中小于90m 的成品细小颗粒约占20~30%,粗颗粒的内部结 构已被破坏,产生许多微裂纹,易磨性很高。 也就是说,在挤压过的料饼中小于2 mm的物料 颗粒约占60~70%,而且又有许多微裂纹。
35
润滑脂变 干、结块
36
堆积的物料
37
易开裂部位
焊缝
38
辊面异常剥落
39
辊面异常剥落
铁件进入挤压 后的典型剥落
40
现场堆焊处理
焊接期间气铲消除应力和焊渣
41
组合控制阀块故障判断及处 理
43
组合控制阀块故障判断及处 理办法
44
组合控制阀块故障判断及处 理办法
30
润滑状态检查
端面密封 进油管
轴承进油管
31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2、辊子轴承润滑过量,造成润滑油浪费,要求使用部 门巡检工做好日常巡检和检查: 1)、每班至少一次逐一拆开轴承端盖上的进油管 接头,观察出油量是否过大; 2)、每个月对各个润滑点的出油量采集,并进行 天平称重核实,根据结果通过调节干油泵的溢流阀来控 制供油量,确保轴承和端面密封的最少供油量分别达到 15g/h和5g/h(主要是国产分配器分配油量不准确),如 同类润滑部位的出油量偏差过大,需更换分配器,减少 油耗。
25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辊压机严禁带料启动,必须等设备完全空载启 动,系统压力加到设定压力时,方可投料运行。 设备在开机之前注意事项: 1、检查设备的冷却水和润滑油的油位是否正 常; 2、检查设备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必须按要 求定期进行检查和添加; 3、检查液压系统增减压情况,能不能正常增 减压,增压后能不能保压。
14
各部分功能及原理
一、液压系统 二、干油系统 三、润滑系统 四、信号采集系统
15
液压系统
一、液压系统的作用、压力的计算及基本公式 P1*V1/T1=P2*V2/T2 二、液压系统及各阀的工作原理 三、常见故障: 1 、不保压:各溢流阀故障的判断。 2、左右压力不均等。3、一侧压力不稳,频繁辊 缝跳闸。多见于调试初期。主要是结构的变化造 成物料离析、侧漏等。
28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3.2、辊压机的挤压效果差,未有效形成料饼。 1、物料的硬度高,使用的工作压力过低,在电机电 流在安全的范围内且活动辊有辊缝产生时,可适当的把 系统的工作压力添加一些。 2、辊压机的辊面磨损严重,导致原始辊缝增大,且 主电机电流偏低,影响挤压效果,必须进行运行中的辊 面观察和周期性辊面检查,必要时立刻补焊,一般辊面 棱条磨损后就要及时修复;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3.4、辊子轴承润滑不足或者过量。 1、辊子轴承润滑不足,导致轴承过早失效,要求使用部门巡检 工做好日常巡检和检查和专业技术员的定期点检工作: 1)、每次巡点检时都要观察分配器上的感应指示灯状况,如 指示灯一直亮说明分配器未工作; 2)、巡检工每班至少一次逐一拆开轴承端盖上的进油管接头, 观察出油量是否正常; 3)、专业技术员和使用工段每个月对各个润滑点的出油量采 集,并进行天平称重核实,根据结果通过调节干油泵的调压阀来控 制供油量,确保轴承和端面密封的最少供油量分别达到15g/h和 5g/h(国产分配器分配油量不准确); 4)、冬季油脂粘度大,给油困难,需对干油桶(电热毯包裹) 和油路管(加热丝缠绕)加热;
3
辊压机培训材料
4
层压破碎理论
辊花层 ZD310 硬质层 ZD3 过渡层 ZD1 物料密实阶段 物料破碎阶段 物料成饼阶段
5
形成的料饼
挤压不充分熟料
6
辊压机结构组成
辊压机结构组成: 辊压机由机架、挤压辊、可调式进料装 置、传动装置、扭力支撑、液压系统、 检测系统、电控系统、冷却系统组成。
2
海川公司辊压机控制参数: 工作压力8.5mpa,工作压力低于7mpa自动加 压,高于11mpa自动卸荷,初始辊缝设定 10-12mm,实际辊缝25mm左右较好,最大 辊缝70mm,平油缸行程100mm,辊偏大于 3mm,辊缝小的一侧自动泄压进行纠偏, 辊偏大于15mm,延时3秒跳气动阀,辊偏 大于20mm延时3秒跳停辊压机,辊缝大于 70mm跳停辊压机,辊压机电流70.5A报警, 84.6跳停辊压机,氮气嚢设定压力6-8mpa。
18
干油泵的工作原理
负载决定工作 压力
单 向 阀 活塞 单 向 阀 偏心 轮 电 机
液位
油箱
19
A出油口
A出油口
P进油口 A出油口
P进油口
P进油口
干油图解
调节油量
单向阀
21
干油系统
注意事项: 2、日常检查大小干油桶的润滑脂存量时,特 别注意检查过程中要防止润滑脂受污染 1)、必须摘除手套; 2)、工作服尽量要干净无粉尘,特别是衣袖 不能沾有粉尘;
辊压机部分概述
一、辊压机参数及工作原理 二、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三、辊压机的基本结构 四、运行注意事项 五、各部分功能及故障分析
1
赣江海螺一期采用中信辊压机设备,二期采用海 川辊压机设备,所以在控制参数上有些差异; 中信公司辊压机控制参数: 工作压力7-13pma,工作压力低于7mpa自动加压, 高于13mpa自动卸荷,初始辊缝设定10-12mm,实 际辊缝25mm左右较好,最大辊缝50mm,平油缸 行程75mm,辊偏大于3mm,辊缝小的一侧自动泄 压进行纠偏,辊偏大于8mm,延时3秒跳气动阀, 辊偏大于11mm延时3秒跳停辊压机,辊缝大于 50mm跳停辊压机,辊压机电流70.5A报警,84.6 跳停辊压机,氮气嚢设定压力10-13mpa。
27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3.1、活动辊左右两边辊缝间隙差大,即偏辊。 3、左右二侧蓄能器内的充气压力不相等,引起两边的工作压 力偏差大,导致辊缝偏差,需检查校正,可停机检测氮气的充气压 力并及时补充,必须保证两边压力基本相等; 4、左右侧压力设定不一,有较大偏差,需检查校正; 5、左右侧垫铁厚度不一致,及时更换调整; 6、进入辊压机的物料有离析现象,造成单边物料颗粒大,分 析原因,消除离析现象; 7、一侧位移传感器损坏,不工作,及时检查更换; 8、一侧的辊面有坑洞,及时修补。
33
辊压机液压系统故障处理
5)现象:在辊压机正常工作时,加压频繁。 原因:对该现象的要正确分析,搞清加压是辊压机工作的需要?还是压力设定值不 合适造成?在排除上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是否有内外泄漏? 解决方法:如为辊压机工作时的纠偏需要,为正常现象(若长期如此,则需从生产 工艺系统等方面解决,应尽量避免过于频繁的纠偏现象出现);如压力设定不合适, 需重新设定压力值;如有外泄漏,要立即修理;如因阀芯堵塞等原因造成内泄,要 立即清除阀内堵塞物。 6)现象:外部渗漏 原因:一般为长期工作造成密封件老化或装配不当造成密封件损坏所致。 解决方法:更换密封件。 7)系统中进入空气,如更换油缸、油泵后,空气进入系统内,导致系统压力达不到 额定压力; 解决方法:松动(不允许拆开)油缸排气孔螺栓和油站出油管接头,排出空气即可; 8)如果以上情况都不存在,那就是油泵齿轮磨损 ,啮合间隙大,造成使用达不到 额定应力; 解决方法:更换处理。
34
其它故障
2.6、辊子轴承故障 1、运行中轴承温度高 1)、系统冷却水量不足或系统 水温高,造成辊压机四只轴承温度 均偏高; 2)、冷却水管阀门损坏,导致 开度不足,引起水流量不足; 3)、进水管水温正常,回水管 温高,主要是管路堵塞,回水不畅 引起轴承温高; 4)、测温点损坏,检测更换;
23
润滑系统
一、润滑系统的作用及原理 二、正确的油位及开机方式 三、常见故障及其判断方法 油位变低、温度高、油变黑
24
辊压机正常工作的外部条件
冷却水:管径、压力 压缩空气:压力、净化、润滑。 物料的颗粒:最大粒径、合适粒度分布、含水 量 常见故障的判断:液压系统(辊缝、辊偏、未 启动)、干油系统(泵、分配器)、润滑系统 (油温、轴温、轴震)、信号采集系统(无效 值、温度、变送器)
32
辊压机液压系统故障处理
辊压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 1)现象:泵站输出压力低或无压力。 原因: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较多,如软管断裂、泵故障、过滤器堵塞严重等,但其常 见原因是泵站溢流阀4中的阀芯被脏物堵塞,不能封闭而造成。 处理:根据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溢流阀堵塞,可将溢流阀拆卸清洗, 将脏物清除。 2) 现象:静压时保不住压力 原因:在无外渗漏的情况下,一般是电磁球阀、油路块上的安全溢流阀被脏物堵塞, 造成阀芯关闭不严所致。 解决方法:拆下阀芯将其清洗干净即可。 3) 现象:滤油器堵塞。 原因:长期工作油液内的杂质将滤网堵塞。 解决方法:网式滤油器清洗或更换滤网;纸质滤油器更换滤芯。 1)、检查油站出 油口过滤器是否堵塞,及时清洗; 4)、检查加压后油箱油位是否正常,是否低于吸油口(一般出现在换油和处理液 压系统故障后,因部分液压油放出,导致油箱的液压油存量不足); 解决方法:及时补充;
22
2.2、干油润滑系统故障 1、油泵不出油 1)、柱塞泵吸油口堵塞,清洗干净即可; 2)、油桶中润滑脂缺少,未及时补充; 3)、柱塞泵损坏,检查更换;
2、油管不出油或者出油量偏少 1)、由于采用的分配器为单线递进式,如果某个轴承、端盖密 封进油孔或油路堵塞,分配器就停止工作,需逐一拆开各个进油点 接头检查确认; 2)、分配器本体柱塞孔堵塞,拆开清洗即可; 3)、分配器的柱塞磨损,导致出油量少,检查必要时更换分配 器即可;
45
日常巡检常见问题处理
1、辊压机电流大:正常的处理方法调节降低可调 挡板开度,非正常操作用棒形阀控制;造成辊压 机电流大的原因为料压大、原始辊缝小、物料颗 粒、硬度大等,运行过程中主要为料压变化造成 辊压机电流波动,可根据电流变化调整可调挡板 开度,增减小仓料位,来改善物料流速、流量, 达到控制辊压机电流的目的。
7
8
基本结构
一、机架 1、上横梁、立梁、下机架、立梁 2、导向键、导向轮、耐磨板、不锈钢板 二、传动系 1、电机、额定电流、转速。 2、万向连轴器 3、减速器 4、缩套连轴器
9
机架
10
进料装置
料压的重要性
通过量(T)=辊缝(m)× 辊宽×线速度×3600 ×2.2 (吨/m3)
侧挡板的重 要性
26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一、辊压机在正常运行时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3.1、活动辊左右两边辊缝间隙差大,即偏辊。 1、下料管的下料偏,必须保证物料尽量垂直进入 两只辊子中间; 2、进料口两边的侧挡板磨损或者间隙大,或者单 边脱落,而产生两边的边缘漏料量不一样,可适当利用 两边的顶杆加以调整(运行过程中不建议调整),在保 证垂直的情况下一般侧挡板与辊边的距离越小越好,只 要不和辊边产生摩擦即可,对磨损量大的侧挡板必须尽 快更换或堆焊处理,脱落的侧挡板马上恢复;(造成辊 子端面磨损快等隐患)
16
辊压机液压原理图
压 力 表
压 力 传 感 器
保 护 蓄 能 器
工 作 蓄 能 器
安 全 蓄 能 器 油缸
节流阀
系 统 泄 荷 阀
单向阀 单向阀
节流阀
加压、 泄荷阀
阀组溢流阀
油缸
单向阀 虑油器 泵 虑油器 发讯器
泵站溢流阀
D
电机
油箱
干油系统
一、干油系统的作用及组成: D/N 值,润滑。 二、干油和稀油润滑的区别: 三、干油泵的工作原理 四、干油泵的组成 五、单线式分配器的工作方式 六、干油系统常见故障: 1 、不出油。断点 的判断、分配器的清洗。 2 、油量的调整 (正常情况30分钟15次)。3、漏油。
12
稳定工作的条件
第一 相对密封的破碎腔 第二 足够大的破碎压力 第三 一定程度的过饱和喂料、 通过量。
13
必要工作压力
作用:提供必要的压力。
细粉量
压力(kg)
70 100 150
1、从曲线中可以看到,当油缸压力在50以下时,细粉量很少。 2、当压力从70--100时,细粉量最多, 3、当压力大于150时,细粉量基本不再变化。 结论:当工作压力在70-100之间工作时,效果最好,压力过高,细粉重新聚合。
11
辊压机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主要依靠两个水平安装且同步相向 旋转的挤压辊进行高压料层粉碎。被封闭的物 料层在被迫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所受挤压力逐渐 增至足够大,直至被粉碎且被挤压成密实料饼 从机下排出。这种料饼的机械强度很低,手捻 即碎。料饼中含有大量的细粉,其中小于90m 的成品细小颗粒约占20~30%,粗颗粒的内部结 构已被破坏,产生许多微裂纹,易磨性很高。 也就是说,在挤压过的料饼中小于2 mm的物料 颗粒约占60~70%,而且又有许多微裂纹。
35
润滑脂变 干、结块
36
堆积的物料
37
易开裂部位
焊缝
38
辊面异常剥落
39
辊面异常剥落
铁件进入挤压 后的典型剥落
40
现场堆焊处理
焊接期间气铲消除应力和焊渣
41
组合控制阀块故障判断及处 理
43
组合控制阀块故障判断及处 理办法
44
组合控制阀块故障判断及处 理办法
30
润滑状态检查
端面密封 进油管
轴承进油管
31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2、辊子轴承润滑过量,造成润滑油浪费,要求使用部 门巡检工做好日常巡检和检查: 1)、每班至少一次逐一拆开轴承端盖上的进油管 接头,观察出油量是否过大; 2)、每个月对各个润滑点的出油量采集,并进行 天平称重核实,根据结果通过调节干油泵的溢流阀来控 制供油量,确保轴承和端面密封的最少供油量分别达到 15g/h和5g/h(主要是国产分配器分配油量不准确),如 同类润滑部位的出油量偏差过大,需更换分配器,减少 油耗。
25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辊压机严禁带料启动,必须等设备完全空载启 动,系统压力加到设定压力时,方可投料运行。 设备在开机之前注意事项: 1、检查设备的冷却水和润滑油的油位是否正 常; 2、检查设备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必须按要 求定期进行检查和添加; 3、检查液压系统增减压情况,能不能正常增 减压,增压后能不能保压。
14
各部分功能及原理
一、液压系统 二、干油系统 三、润滑系统 四、信号采集系统
15
液压系统
一、液压系统的作用、压力的计算及基本公式 P1*V1/T1=P2*V2/T2 二、液压系统及各阀的工作原理 三、常见故障: 1 、不保压:各溢流阀故障的判断。 2、左右压力不均等。3、一侧压力不稳,频繁辊 缝跳闸。多见于调试初期。主要是结构的变化造 成物料离析、侧漏等。
28
运行的注意事项和调整
3.2、辊压机的挤压效果差,未有效形成料饼。 1、物料的硬度高,使用的工作压力过低,在电机电 流在安全的范围内且活动辊有辊缝产生时,可适当的把 系统的工作压力添加一些。 2、辊压机的辊面磨损严重,导致原始辊缝增大,且 主电机电流偏低,影响挤压效果,必须进行运行中的辊 面观察和周期性辊面检查,必要时立刻补焊,一般辊面 棱条磨损后就要及时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