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开展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活动现状原因的分析,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字】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机制;措施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个方面。
根据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理论,优秀大学生至少应该具备“知识、技能、个性、品质、个性、身心”5个方面。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则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成果与高校文化品味的高低紧密相关。
要真正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要用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手段来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
本文从素质教育运行的几大机制为依据构建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可理解为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时,其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行方式,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起着或约束、或保障、或制约、或激励的作用。
1、约束机制。
根据约束机制本身内涵以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殊对象,本文将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约束机制分为:规则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三个方面。
规则约束是指个高校对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各项规定制度;组织约束是指个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的组织要求等;文化约束是指个高校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学校的文化形态约束。
2、保障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保障机制,是指高为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它主要包括一下两点:一是制度保障,
即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相关制度。
二是物质保障,即要保证高校学生活动的经费和设施等达到一定的标准。
3、动力机制。
要提高活动的运行效率,就需要认真研究调动人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即动力机制问题。
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
通过对动力的开发和转化,带动参与人这一子系统的能动性运作,从而推动整体系统运行。
4、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环境因素,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据此,本文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分为激发、引导、评价和分配和反馈五个环节。
激发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驱动模式下激起学生的能动性参与;引导就是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即对活动效果予以价值判断;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将活动资源分配给组织和个人;反馈即对评价结果分析后对激励手段、标准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公正。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苏联教育家家苏〃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素质教育作为其实践语正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活动也在如火似荼地进行。
但目前,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下面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对现在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首先,约束力度不到位。
虽然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臵过程中,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念。
但在实际中可以发现,关于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定制度却一直停留在盲目地喊口号、走形式的层面上。
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从组织约束机制的角度来看,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系统性差,组织结构的不科学性等问题导致活动缺乏系列化和程序化,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同时,文化活动的低水平形态不但没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反,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
动的开展。
其次,保障机制缺失。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庞大的人员基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这些表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不足和活动设施的缺乏。
软硬件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参与量。
软件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支持不足。
再次,动力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可以看出动力源的开发不足导致了活动参与率低下。
同时,在激励机制的引导、评价和反馈环节存在严重的问题。
如不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的方式就致了引导机制的无效。
对于学生活动的成果,过于注重物质方面的奖励而忽略其在精神方面的榜样作用。
在反馈方面,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为了活动而活动”,无论是校方还是主办方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并未能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参加活动时的盲目和活动后没有太大的收获。
三、如何开展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有关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充
分发挥规则约束机制。
2、加强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
学校的相关领导部门以及活动组织
应该高度重视组织机制的构建与运用,充分发挥起应有的组织作用,保证校园文化有序、有效开展。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形态与校园文化活动有密
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
4、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条件。
就目
前的状况来看,
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主要要求解决包括经费、场地以及设施方面的问题。
充分运用保障机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5、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既要运用动力机制提高学生活动的参
与度,又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兴趣。
当然,这两项机制也要对活动本身的改进与完善。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上述改进措施虽然只是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入手,但同时也包含了对于活动本身的改善,包括对活动合理性、价值性以、多样性、创新性等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郑学宝,孙健敏. 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
高书朝. 素质教育的机制与运行探索. 济宁师专学报纸。
2001
许再银.刘亮.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
焦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活动设臵.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黄顺年.彭栋梁.郭晓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问卷调查分析.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
张慧.王宇红.优秀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 科技信息.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