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存有实证主义和表述主义。
2.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社会学的想象力”。
3.自我感觉的贫穷就是指主观贫穷。
4.邦加兹模型中提出的四个最有意义的变量是已婚妇女比、避孕、人工流产和产后不育期。
5.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各种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
6.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个抑制。
7.社会结构的基础就是人口的自然结构。
8.国际人口迁移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
9.相同时期、相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就是指生育率。
10.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
11.一个国家最大的国情调研是人口普查。
12.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化解人口过剩的两种遏制就是“积极性遏制”和“预防性遏制”。
13.“两种生产”的原理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来的。
14.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倡晚婚的人是梁启超。
15.戴维斯和布莱克明确提出了影响生育率的中间变量理论。
16.同批人长大后平均值每人一生可以存活的年数就是指平均值预期寿命。
17.婚姻侵蚀就是所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发生的数量不均衡现象。
1
18.从空间角度,城市化过程的发展路径分成扩张型城市化理论和全球化的城市化理论。
19.中国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分别是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21年。
20.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指出分析人口变化存有三种途径:社会学方法、变迁的方法、文化的方法。
21.我国传统社会的生育模式是由死亡率控制的多育生育模式。
22.第一个关于人口迁
移的理论是由泽林斯基提出来的。
23.通常把家庭生民周期分割为构成、拓展、平衡、膨胀、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24.
城市发展的第三阶段就是“逆城市化”阶段。
25.根据人口政策的实施目标,人口政策可分为内部人口政策和外部人口政策两种。
26.1961年,邓肯明确提出了人口、社会非政府、环境和技术模式。
27.性别社会分层的表现形态可以从观念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三个方面加
以考查。
28.亚里斯多德首次把人口与政治的关系提及了治国的高度。
29.第五次人口普查首次使用的新技术有长表(10%)和短表(90%)。
30.移民以融入
的方式进入新的环境被称为文化适应。
31.测量总收入分化的指标主要包含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和五分位法。
32.重商
主义主张通过减少人口去达至国家经济和军事的昌盛。
33.贫困线的测量方法有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贫困发生率。
34.表述人们环境意识变化的理论包含反应理论、后物质主义理论和环境意识的精英
理论。
2
二.名词解释1.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以
千分数表示。
公式:该年该地年满周岁的婴儿丧生人数/该年该地活产婴儿数×1000‰。
2.标准化
死亡率
标准化死亡率也称按年龄调整的死亡率,是用同一标准年龄构成作为权数来计算不同
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死亡率。
公式:标准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标准年龄形成)之和3.死亡率的阶层分化
死亡率的阶层分化是指通过对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来分析死亡率的阶层差异,这其中职业的死亡率分化最具有分析意义,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受教育程度和
收入的内在联系。
4.终生生育率
渡过育龄期后一批同龄妇女平均值每人生育的孩子数,又称全然生育率。
5.总和生育
率
总和生育率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
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6.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原产状况,包含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7.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
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8.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就是人口的生育过程、丧生过程和搬迁过程的总称。
9.人口变迁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
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3
10.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就是指人们关于生育犯罪行为的态度和观点,它包含三方面:一就是人们的
生育目的,即为为什么必须生育子女;二就是生育数量的观点,即为生育几个子女为理想
子女数;三就是有关子女性别的观点,即为期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11.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经济密度是指一地区的人口规模与支持它的经济条件之间的对比关系。
使用不同
的经济总量指标,可以得到不同的人口经济密度指标。
12.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就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
分比去则表示。
13.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社会性别强调社会和文化
因素的重要性。
14.贫困人口
贫困人口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15.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过程。
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
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16.年龄中位数
年龄中位数也叫做中位年龄,就是所有人口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坐落于中间的年龄,即为把人口分成两个数目成正比的部分,一部分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另一部分在年龄中位
数以上。
17.“三位一体”理论
三位一体理论是由韦伯提出来的。
他认为阶级、权力和身份认同三者共同作用于社会
分层。
18.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就是对生育展开预先的设计,推行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
19.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家庭规模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4
三.简答题
1.详述马尔萨斯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第一,人口增加必然地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快速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不断地快速增长,除非受某种有力的
掌控。
第三,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这三条命题构成马尔萨斯
的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2.详述搬迁者挑选理论。
迁移者是指参与人口迁移的人。
迁移者的选择性理论认为,迁移具有选择性,只有某
些特定的人可能成为迁移者。
这是有关人口迁移的微观理论。
对于迁移者的选择性来说,
有三种进一步的解释:
(1).生命周期理论。
特别强调处在生民周期的相同阶段的人具备迁移倾向的差异。
(2).职业生涯理论。
特别强调职业影响人们搬迁的可能性。
搬迁就是一些职业人口通
向事业发展的策略挑选。
(3).迁移的成本和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迁移是有成本的,包括货币成本和非
货币成本。
迁移的收益理论是指迁移者因迁移能够预期得到的更多的收入。
3.详述现代化工作领域中性别分层的整体表现。
一.社会劳动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隔离。
工作场所的性别隔离表现为男性的优势和
女性的弱势构成了两性间制度化的社会距离。
从劳动力市场看,存在着潜在的男性劳动力
市场和女性劳动力市场。
从工作内容看,性别隔离导致了职业的性别集聚。
二.社会劳动领域中存有着显著的性别等级秩序。
两性在职业步入、工作性质、工资
收入和工作评价等方面存有着显著差别和性别等级化,女性从业人员受性别歧视和贬抑。
三.性别隔离导致两性收入差距。
四.公共领域中的“社会性别不公平系统”就是社会性别关系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象征性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