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全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全诗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解释:掬一捧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拨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春山夜月
唐朝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山夜月》译文
春日山中景色美不胜收,直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忘记归去。

掬一捧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拨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

翘首南望钟声悠扬之处,翠微深处,楼台掩映。

《春山夜月》注释
春山:一作“春来”。

掬(jū):双手捧起。

《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春山夜月》赏析
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

开篇两句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

接下来的六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全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尤其是颔联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

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

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

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
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
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第四,精于炼字。

“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

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

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

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

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

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

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

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

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