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证明---复习题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环节:
把长方形AB 'CD沿对角线AC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BAO=30°,求∠AOC和∠BAC的度数
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推理过程,严格要求学生的推理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计算过程,集体交流,纠正完善证明过程
多媒体课件
小微课
通过这到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学会如何在复杂的图形中提炼需要的图形,并且能够运用几何推理过程来完成,规范证明的格式。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能力。利用微视频补充学生解题方法的不足,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证明---复习
例1例2
例3
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与命题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证明的步骤与格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复习八个基本事实以及本章的定理
教学设计
课题(章节)名称
平行线的证明------复习题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依据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外角性质的应用及证明,是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延续与补充,也是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及后面几何证明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目标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纠正、补充
学生互相交流
多媒体
锻炼、提高学生总结归纳以及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第六环节:
作业:必做题5, 6, 9,
选做题11, 14
家庭作业:
1, 3, 4, 8,12, 13,15,16
多媒体课件
学生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练习简单的推理证明
提出问题,组织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小组竞赛,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写的最完整
∠1=∠3∠2=∠6
∠1=∠5∠2=∠4
∠1+∠6=1800
∠1+∠4=1800
∠2+∠3=1800
∠2+∠5=1800
多媒体课件
通过这到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断,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几何推理过程来完成,规范证明的格式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引起形式学习的兴趣,加强合作的团队意识
第三环节:
1、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问题,组织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证明过程,集体交流
多媒体课件
西沃展台
通过这到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几何推理过程来完成,规范证明的格式,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环境

✔班级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其他: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资源
的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第一环节:
引入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提出问题
1、定理
2、关系
回答
进一步回顾学习的定理,为下面的环节做准备
第二环节:
如图直线a b被直线c所截,请利用∠1,∠2,∠3,∠4,∠5,∠6着6个角,写出能够证明a∥b的条件(能写几个写几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