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
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懂
得人工取火,过着氏族生活。
4.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建筑;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彩陶。
5.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6.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7.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夏朝: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
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2.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
特的四羊方尊,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
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5.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确立县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把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6.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次思想大解放。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秦朝: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西汉:刘邦建立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时期出现“文
景之治”局面。
汉武帝时期,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思想控制,兴办太学。
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统治时期,社
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西汉朝廷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等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末年,本土的道教兴起。
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理念和“治未病”理论,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尊称为“医圣”。
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三国时期: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中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西晋时期:西晋末年,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
潮。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东晋。
3.南北朝时期: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役是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北魏孝文帝
改革是一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南北朝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涵盖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