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孟利利1任广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孟利利1 任广顺2
发布时间:2023-06-15T04:21:03.11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7期作者:孟利利1 任广顺2 [导读] 当前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而对于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中混凝土出现裂缝需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应提高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对此,本文针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了解到涉及合理设计与施工、控制混凝土收缩、添加防裂剂、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使用纤维增强材料等,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提高水
利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1·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渝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当前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而对于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中混凝土出现裂缝需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应提高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对此,本文针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了解到涉及合理设计与施工、控制混凝土收缩、添加防裂剂、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使用纤维增强材料等,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前言: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一种普遍的问题,会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需要加强有效应用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以此可以为工程施工作业提供重要参考和有利依据,也能够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1合理设计和施工
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特点,以及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在施工阶段,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合理确定,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等环节的控制,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能。
在设计阶段,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形式,包括受压、受拉、受弯等情况,以及预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收缩、膨胀、温度变化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胶比、骨料粒径和掺合料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符合要求[1]。
在施工阶段的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避免过快或过高引起的温度梯度和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的产生。
其次,振捣是为了使混凝土内部排除气泡,提高密实性和抗裂性能,对于振捣操作应做到均匀,保证混凝土的严密性。
此外,还应对于混凝土加强养护,增强其抗裂性能,一般包括湿养护和温度养护两个方面,应考虑自然条件和混凝土的特性而保证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
2控制温度和湿度
当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遇到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内部应力的积累,这些应力最终可能会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导致裂缝的形成。
保温层可以采用保温毯、保温剂或覆盖塑料薄膜等材料来实现,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和过快硬化,从而减轻温度变化带来的应力。
此外,可以考虑在热天气条件下采取降温措施,例如使用冷却水进行混凝土浇筑,或在混凝土表面喷水进行降温。
当混凝土暴露在高湿度环境中时会吸收水分并膨胀,而在低湿度环境中混凝土会失去水分而收缩,这种湿度变化也会导致内部应力的积累,从而引起裂缝。
所以,需要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后充分保湿,可以通过喷水、使用湿布覆盖或喷洒保湿剂来实现,而保湿可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保持适当的湿度,减少裂缝的形成。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温度和湿度不仅需要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采取措施,还需要在后续养护过程中继续控制。
适当的养护可以帮助混凝土逐渐达到设计强度,并减少裂缝的形成[2]。
3使用添加剂
普遍使用的添加剂比如缩微剂应用到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具体分析:缩微剂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微观孔隙,并与水泥中的钙化合物反应,形成胶凝物质。
缩微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减少水分渗透和腐蚀的风险。
此外,还能够增强抗裂性能,避免出现更大的裂缝。
缩微剂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进而扩大混凝土体积,并且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进而可以防止出现裂缝,提升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一般而言,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需求,而添加剂的具体使用量应为混凝土用水量的2%左右,还可以将添加剂与其他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应保证添加剂应用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性能。
4施加预应力
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和外部荷载,从而有效地抵抗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在使用预应力技术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工程的梁柱结构,应增强其抗裂性能。
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混凝土结构受到了较大的外力作用,也会受到自然条件、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那么则可能产生裂缝,不但会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而且也会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
所以对于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需要计算拉应力,应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压应力,进而避免内部应力和外部荷载带来影响,防止产生裂缝。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荷载特点以及裂缝的防治要求,基于相关要求而确定预应力的大小、施加的方向等。
在混凝土硬化以前需要使用预应力技术,可以采取埋设钢束或钢筋的方式。
预应力钢束一般采用高强度钢丝或钢束,根据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大小和布置方式,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将预应力钢束固定在构件内部。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施工人员会施加预先计算好的拉应力,这可以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的方法实现。
张拉过程中需要控制拉应力的大小和施加的速度,确保混凝土结构受到均匀的预应力。
通过施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拉能力得到了提高,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预应力技术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增加其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3]。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预应力的准确计算、合理施加和可靠锚固。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后张拉或再张拉等方法进行补充加固,修复已有的裂缝,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5加强钢筋布置
在水利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膨胀剂、使用合适的膨胀节制度等,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变,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风险,还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添加适量的减水剂、使用高性能的水泥和外加剂等手段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减少水的渗透,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
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关键之一。
在水利施工中,可以通过加大混凝土的配筋率、合理布置钢筋、采用预应力或钢纤维混凝土等方式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减少或阻止裂缝的发生和扩展[4]。
6定期监测和维护
首先,如果不能发现裂缝问题,那么可能会造成水利工程结构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进而产生结构方面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及时了解裂缝的状况,并制定针对性的维护计划,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其次,填缝是指在裂缝的表面填充密封材料,以防止水分渗透和进一步扩展裂缝。
一般使用的填缝材料包括密封胶等。
通过修复裂缝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而修复方法根据裂缝的性质和程度而定,可以采用注浆、碳纤维加固、喷射混凝土等技术手段。
定期维护不仅能够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其抗裂性能和耐久性,从而降低后续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包括合理设计与施工、控制混凝土收缩、添加防裂剂、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使用纤维增强材料等方法,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水利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技术,并加强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茂.试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科技资讯,2021(10):71-73.
[2]肖继飞.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策略分析[]J.智能城市,2021(4):136-137.
[3]曹丛俊.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21(6):71-72,78.
[4]陈中.探析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防裂缝技术[J].工程技术,2021(2):0158-0158,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