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
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
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
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
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
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
侍御宜发丧行服。
”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
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
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别为一镇。
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
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
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
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善.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知.军事知:主持
D.趣.缄赴东都趣:催促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
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候,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
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
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
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
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
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
(2)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
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答案】
1.D
2.A
3.C
4.(1)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
(2)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山东,元谊给予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
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缄”是人名,由上文可知,朝廷解除李缄职务,让他为父亲服丧守孝,因此“朝廷不许缄掌事”前后应断开;“莫对”的主语应为“诸君”,而“惧”的主语应为“缄”,由此可知,“莫对”后应断开,“缄惧”后应断开。
由此可推断出画线句子的大意是,李缄惊讶不已,出来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
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
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
故答案为D项。
2.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A项,“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意思是“派遣副将陈荣到王武俊处去借用钱财”,“诣”的正确解释应为“往,到……去”。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文中没有依据。
文中说“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并没有说明石定蕃叛变的原因。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及用法,以及省略句的补写。
第一句中的:第一个“乃”,你的;“俟”,等待;“而”,表顺承;“自立”,擅自继位;“况”,况且。
第二句中的:“以”,用来,以便;“悦”,取悦;“屡”,多次;“谕”,晓示、晓谕。
要注意补写出省略的主语。
【点睛】
第2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
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参考译文:
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
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到王武俊处去借用钱财。
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
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
第五守进来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
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
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
”李缄惊讶不已,出来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
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
第五守进召来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
元仲经外出逃走。
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
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军中事务。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表请求将磁州、邢州另外组成一个节镇。
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山东,元谊给予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
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
临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城。
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
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
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