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地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地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分)
1. 在阐释“孝”的问题时,孔子表示,光对父母赡养还不够,“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论及祭祀之礼时,孔子认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据此可知孔子注重()
A. 恢复周礼仪式
B. 开展因材施教
C. 厚植家国情怀
D. 加强道德自觉
2. 据《史记》等书记载,西汉时人们热衷“驱逐”运动,连温良谨慎的汉文帝也追求这种“追速致远”的竞技乐趣。
汉武帝执政,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该记载表明,在西汉()
A. 时代推崇阳刚力量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儒家思想受到抑制
D. 皇帝主导人们运动喜好
3. 《旧唐书》所载:唐肃宗到唐末之间的人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更加悬殊(80%:7%)。
该记载说明,唐朝()
A. 文官阶层统摄力较强
B.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 世家大族影响力较大
D. 相权威胁了皇帝决策权
4.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
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如图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源于()
A. 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 市镇数量和类型的增长
5. 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
这说明当时()A. 列强侵略开始深入到内陆腹地 B. 传统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D.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6. 下表为重庆抗战时期出版的部分美国小说单行本,由此可知()
书名译者时间出版社
我轰炸东京徐迟1943时代生活出版社
轻艇歼伪记吴景荣1943时与潮社
震撼世界的十日战争郭有光1944美学出版社
人间悲剧钟宪民1944建国书店
A. 重庆是战时全国的文化中心
B. 时局变化影响文学事业发展
C. 译介美国小说成为社会时尚
D. 中美战争文学具有共通之处
7. 古希腊宗教把神拉到人的中间,神性与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相互辉映,神是人的完美典型,在神的形象中可以想见人的智慧和美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反映了古希腊()
A. 带有一定人本主义色彩
B.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C. 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期
D.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8.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设置城市裁判官专门受理罗马公民之间的民事诉讼。
公元前242年,罗马又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遵循互相参照通融权衡的原则审理涉外案件。
这反映了()
A. 公民的法律地位不断提高
B. 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C. 罗马法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D. 分权制衡原则在罗马逐步确立
9. “这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托克维尔在其一部著作中认为某国的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代表该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
据此可知该国()
A. 君主立宪制是革命最终政体
B. 革命阻断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C. 《独立宣言》是革命的表达
D. 《拿破仑法典》捍卫了革命成果
10. 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据此可判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A. 发明主要来源于生产经验的总结
B. 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C. 英国完全丧失世界工业优势地位
D. 旧产业部门将焕发新活力
11.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 实践了马克思的革命措施
B. 具有工人阶级政权的性质
C. 是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权
D. 实现了社会各阶级的联合
12. 《浴》是挪威画家克罗格的代表作,该画描绘了给婴儿洗浴的情景(如图),画中人物环境自然真实,是我们常见的一个生活现象。
据此可知,与该画作者流派相同的是()
A. 《亚威农少女》
B. 《星月夜》
C. 《奥尔南的葬礼》
D. 《梅杜萨之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
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
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
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
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10年代的这些启蒙思想者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普世性的文明:“我国青年……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
”“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潮流所及,莫之能违。
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
”西方的启蒙运动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把民主和科学视为立国之本。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一中国的启蒙运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启蒙思想与中国启蒙思想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材料:近代以来上海借助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崛起,但食品卫生问题凸显,饮水不洁问题严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上海华界的食品卫生状况“较之租界,几有天壤之别”。
随着国人食品卫生意识逐渐觉醒,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倡导公共卫生,报刊杂志积极开展卫生宣传与科普,社团组织踊跃发起卫生事业自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卫生局、卫生试验
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相继设立,用于规范宰牲检验、生产场所、食品发售以及卫生行政人员等方面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食品卫生监管提供了组织支撑与法律保证。
通过开展与实施卫生计划、卫生教育等,在对饮水、肉食、奶品、副食及其生产场所的具体监管过程中,上海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食品卫生监管制度,上海的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摘编自吴布林《民国时期上海华界食品卫生监管初探(1927-1937)》
(1) 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上海食品卫生监管改革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上海食品卫生监管改革的影响。
16. 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是世界著名胸外科医生。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3月率医疗队辗转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经中央批准,于6月到达晋察冀边区,被聘为军区卫生顾问。
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医疗技术,满腔热忱地为抗日军民服务。
在齐会战斗中,不顾日军炮火,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7月初创办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自制了多种医疗器械和设备。
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毛泽东写下《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评价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摘自张宁《白求恩: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求恩来华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的重要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恢复周礼仪式不符合题干主旨,孔子强调道德情感,排除A项;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B项;
题干未论述家、国、个人的关系及个人的责任,未强调家国情怀,排除C项;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可知,孔子认为孝敬父母不仅包括赡养父母,更应该保持一颗敬重的诚心和孝心,祭祀祖先、神灵,内心当如祖先、神灵就在这个祭祀现场一样,显现出无比的诚敬,换句话说,孔子关注了赡养父母和举行祭祀时内心虔诚的道德自觉性,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驱逐”、“追速致远”、“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分析可知,西汉社会尚武风气盛行,时代推崇阳刚力量,A正确;
B.材料无法体现“耕”,排除;
C.材料无关儒家思想,且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为封建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受到抑制与史实不相符,排除;
D.皇帝“主导”运动喜好过于绝对化,与史实不相符,排除。
故选:A。
本题侧重于考查两汉的文化,解题关键信息是“驱逐”、“追速致远”、“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
本题侧重于考查两汉的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3.【答案】C
【解析】题干提及《旧唐书》所记载的唐肃宗到唐末之间的人物与宰辅,寒素者比例很小,名族和公卿子弟占主体,即世家大族仍有较大的影响力,故C项正确;
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文官阶层统摄力较强,A排除;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排除;
D选项不符合题干的特征,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需要结合古代选官制度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市镇增加和发展,源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明清市镇经济的繁荣,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手工工厂、雇佣关系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排除A;
C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清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D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A.“开始”的表述不正确,无法得出这时期西方侵略才开始深入内陆地区,故A项错误;
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一直在解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上海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
”可知无论是通商口岸周边还是腹地的四川都能看到外国的洋货,一方面反映出列强侵略的加剧,也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
D.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
6.【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43—1944年重庆出版的美国小说单行本很多都与战争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受战争的影响,文学作品内容多与战争有关,这说明时局变化影响文学事业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只是涉及重庆地区,没有涉及其他地区,不能得出重庆是战时全国的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美国部分小说单行本,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小说,不能得出译介美国小说成为社会时尚,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美国部分小说单行本,没有涉及中美战争文学具有共通之处,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紧扣抗日战争背景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对文学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古希腊宗教把神拉到人的中间,神性与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相互辉映,神是人的完美典型”等体现是对人自身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古希腊带有一定人本主义色彩,故A正确;
B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排除C;
D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古希腊宗教把神拉到人的中间,神性与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相互辉映,神是人的完美典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B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排除C;
D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演变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解析】材料“罗马设置城市裁判官专门受理罗马公民之间的民事诉讼”“遵循互相参照通融权衡的原则审理涉外案件”说明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B正确;
ACD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代表该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D正确;
ABC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明显看出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联系更加密切,许多原有的旧的工业部门焕发了新的活力,D正确;
ABC选项不符合题干的特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所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政权,是由人民掌握权利,B正确;
巴黎公社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没有实践了马克思的革命措施,A排除;
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权从材料体现不出,C排除;
“社会各阶级的联合”不符合题干的特征,D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需要结合巴黎公社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材料“画中人物环境自然真实,是我们常见的一个生活现象”体现了现实主义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奥尔南的葬礼》描绘了作者家乡为其祖父举行的葬礼的场景,画面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手法,展示了整群人物的肖像,为读者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民俗及其普通民众的形象,并刻划了在特定场合中各阶层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貌,属于现实主义文学,C正确;
《亚威农少女》为现代主义作品,《星月夜》为梵高的印象主义代表作,排除AB;
结合所学可知,《梅杜萨之筏》是籍里柯的浪漫主义代表作,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现实主义美术,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现实主义美术,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小题1】背景: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英法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影响:宣传了理性主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为近代德国统一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条件。
【小题2】同:都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都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异:中国的启蒙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德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涵;中国的启蒙思想除了思想领域还涉及政治领域,德国的启蒙则主要是在思想文化领域。
主要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德国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民族的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
第一小问要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启蒙运动的思想以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启蒙运动的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和影响。
14.【答案】根据材料“一位学者对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可知,考生可对学者观点赞成、质疑、修改,学者把中国古代政治描绘成专制发展的历程,考生可不同意这一观点。
理由可结合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等机构以及“正名”“正君心”“仁政”等思想对皇权一定程度上的制约进行作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故答案为:
见解:我不赞成将中国古代政体简单等同于君主专制这一观点。
理由: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宰辅系统、朝议制度,这些在后世长期延续的系统和制度在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同时,对皇权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忠君的同时,也强调“正名”“正君心”“仁政”等理念,对皇权构成了道德上的制约。
总之,中国古代是君主政体,但不能以君主专制一以概之,更不能将君主政体与作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央集权等同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小题1】原因:食品卫生问题凸显,饮水不洁问题严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上海华界的食品卫生状况极差;国人食品卫生意识逐渐觉醒;开明人士的推动和倡导;报刊杂志的宣传;各种社团组织的涌现;政府机构的管理;法律保障。
【小题2】影响:改善了食品卫生状况;提升了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城市近代化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民国时期上海食品卫生监管改革的原因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民国时期上海食品卫生监管改革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了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小题2】意义:白求恩参与中国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大贡献,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有利于传播这种伟大精神,有利于抗战的胜利,为以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本题考查了白求恩的贡献,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白求恩来华的背景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的重要意义分析。
本题考查了白求恩的贡献,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