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熏陶星斗诗意朦胧 B.熏陶星光诗意盎然
C.熏染星汉如梦如幻 D.熏染星斗诗意盎然
2. 顾城有这样一首诗:“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请问这首诗的题目是(3分)( )
A. 一种灵魂在歌唱
B. 弧线
C. 世界中的主人公
D. 向往
3. 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 “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
”(吴青峰《小情歌》)
B.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宋冬野《董小姐》)
C. “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
”(卢庚戌《风花树》)
D. “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
”(高晓松《模范情书》)
4.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史记》体大思精,包罗万象,▲。
▲;▲。
▲。
▲,▲。
①从而使《史记》的行文充溢着一种酣畅疏荡的气势
②司马迁在叙事中对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予以详写
③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体现着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
④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又常常是略写
⑤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的采用,使宏大场面和琐事细节自然和谐地组合为有机整体
⑥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事件情节,展示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A.⑥②④③⑤①
B.⑤②④③①⑥
C.⑥③⑤②④①
D.⑤③②④①⑥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家应以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旁观者清,真诚接受他人的批评,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境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漫步在池塘边,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这让我想起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佳节,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偶遇多年不见的知音更让人高兴不已。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予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
”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镝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宰大惊,窜去。
樵人犹张皇四顾。
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
樵人乃自刭死。
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
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
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
复踣。
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以重金赂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遣人探索
..其家探索:探询
C.与宰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值晨进薪水
..薪水:俸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母龙钟而.至吾尝跛而.望矣
B.又以.百金赂仇主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C.见恶人则.鸣跃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樵人乃.自刭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
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
但在武
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4分)
译文:。
(2)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
(3分)
译文:。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②蕲:求。
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5分)
(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3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风移影动,(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③《诗》三百篇,(司马迁《报任安书》)
④,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⑥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⑦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麻三爷和他的鹰
仲维柯
山连着山,岭靠着岭,山岭之上满眼里苍松翠柏,直指天际。
这是鲁西南最大的一片天然林,管理它的则是双城岭林场。
林场驻地设在双城岭的脚下,十多间老式石头房子,七八个其貌不扬的员工,可别小瞧他们,他们可都是直属于市林业局单位的国家正式职工。
麻三爷就是林场的护林员。
他在这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40年,由原本肌肤圆浑的后生,变成了尖嘴利眼瘦削的老人,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了这片山林,而今仍孤身一人。
三爷就要离开这片山林,到市“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了。
听说,这待遇是林业局局长特批的。
即将离开林场的三爷还有件最放不下的事情,那就是不知如何安置那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老山鹰。
那是一只本地的老山鹰,黑底白眉斑的头,下体白色,杂有数目不多的灰黑色小横斑,体长半米有余。
说起三爷与这老山鹰,那还真有不少故事呢。
那还是三爷来林场的第二年。
当年轻的三爷巡林到老虎崖时,捡到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雏鹰,心慈的三爷就把它抱回林场养了起来。
用药水擦拭伤口,喂水喂肉,清洗羽毛……三爷慈母般呵护着雏鹰;用棍棒敲羽翅、脚爪、钩喙来锻炼筋骨,一次次从高处抛下来练习飞翔……三爷严父般训练着雏鹰。
终于,雏鹰成了能翱翔于蓝天的老山鹰,可它总不肯离开三爷。
三爷巡山,山鹰便在三爷上空盘旋;三爷休息,山鹰便落在三爷脚边嬉戏:三爷走到哪儿,山鹰便飞到哪儿。
那年,木材价格飙升,市场上松柏木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就有不少人动了盗伐山林的歪主意。
那天,当三爷巡视到跑马岭时,只见五六个光头后生正挥动着刀斧肆无忌惮砍伐着林木。
三爷大声制止,他们非但不听,还挥动着工具缓缓靠过来。
“喔欧”一声尖利长鸣,几个后生的头皮被重重挠了一把,随即血流满面,惨不忍睹。
后生们捂着伤口,惊恐地望着空中乌云般的山鹰,撒开两腿朝岭下逃去。
还有个冬天,雪下得很大,三爷巡山不慎跌落老龙峡。
山鹰便盘旋在老龙峡上空,凄厉的叫声就是在十多里外都能听到。
听到老鹰鸣叫的人都说,那叫声揪心,瘆人!救三爷回来,人们发现山鹰的嗉子里全是血!
商议老山鹰归宿的问题,两个月前就开始了:跟三爷回城里“老年公寓”,恐怕人家不接受;留在林场,除了三爷,它不跟任何人接近;送给爱心人士饲养,这一天三顿肉,谁喂得起?……老山鹰可顾不了这些,只管“嘭嘭嘭”地敲击着它那粗大的钩喙和爪子。
这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钩喙和爪子了。
一厚层灰白色硬如石头的物质像枷锁一样,套在山鹰的钩喙和爪子外面,使之不再尖利,不再灵活。
那次三爷让山鹰追前面不远处一只半大野兔,几番搏斗后,野兔竟从老鹰爪下逃脱了……
几番周折,市动物园总算答应收留这只年过古稀的老山鹰了,离开的时间与三爷离开林场同日。
明天就要离开了,林场特地给三爷摆了欢送宴。
喝酒、吃肉、唱山调子,三爷没有半点情致,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似的。
耳膜里挥之不去的是老山鹰“嘭嘭嘭”的撞击声。
三爷提了些水拿了些肉打开了山鹰住的小棚。
甩动粗壮的脖子,重重击打钩喙;抬起硕大的脚趾,狠命地摔打鹰爪。
三爷蹲下身,紧紧抱住山鹰脖子,悲戚戚流了好一阵子泪。
嘭嘭——嘭嘭——三爷数着山鹰的“嘭嘭”声直到天明。
太阳刚刚露出整个圆脸,市老年公寓、动物园的车也就到了林场。
当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打开山鹰住的棚子时,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场所有人:山鹰的爪子、钩喙全都白森森的,微微滴着血,那层厚厚的灰白色的硬东西,像一套精致的模具静静地摆在人们面前。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老鹰复生的传说还真有。
”动物园来的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嗫嚅道。
“当一只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因为常年捕食而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
传说真正的雄鹰,会忍着饥饿和疼痛日复一日敲打喙,直到脱落;同时,会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
当这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获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于天空。
”
三爷呆呆地听着,眼都不眨一下。
催三爷上路的喇叭声再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竟变卦了——
“我的山鹰有勇气重获新生,它理当属于山林;我虽然年老了,但还比得上一只山鹰。
不走了,都不走了!
——在这林子里,让这鹰再陪我30年!呵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8期)
1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4分)
13.本文用不少笔墨写鹰,对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分)
14.结合全文,分析麻三爷的形象。
(6分)
15.文章叙写了麻三爷和他的鹰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
(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诸葛亮的暂隐
(1)“仕”或“隐”是古代士人的两种主要人生选择,同时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他们常常“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在仕隐之间转换角色。
诸葛亮便是如此,他少年时代在故乡琅琊度过,一生大部分时间仕于蜀国,期间则一度隐居躬耕。
而且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诸葛亮的隐居生活长达十年之久,这段经历对他本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2)据《三国志》本传载,汉末天下遽变,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避乱南下,但后来并没入仕素与叔父“有旧”的荆州牧刘表,而是选择隐居躬耕。
当然从日后的自述看,他并不甘心老死山林,所以只是暂隐。
(3)当然除了躬耕,诸葛亮还博读广取,拜师交友,了解时局。
这一段生活对他的学识、见识、性格等方面均产生过重要影响。
(4)暂隐期间,诸葛亮博览经传,还拜师求学。
求学的对象包括本地名士与外来流寓人士,因为当时荆州较为稳定,吸纳了众多人才,《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曰:“(刘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
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尉赈赡,皆得资全。
”诸葛亮寻师访学可考者,有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酆玖等人。
其中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独拜床下”,德公亦器重亮,称他为“卧龙”(《三国志·蜀书·庞统传》注引《襄阳记》)。
诸葛亮又从司马徽学,司马徽赏识其才性,向他推荐深谙谋略之道的汝南酆玖,“司马徽谓亮曰:‘以君才,当访名师,益加学问。
汝南灵山酆公玖熟谙韬略,余尝过而请教,如蠡测海,盍往求之’”!通过耕读、游学、拜师,诸葛亮的知识结构逐渐完备,为他日后善于计谋、长于辞令、精于发明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诸葛亮通过拜师游学了解到外面局势的动向,因为他隐居之地处于南北交错地带,也是曹操势力与刘表割据的分野,这里消息灵通,能随时从师友那里了解天下大势。
当时司马徽称赞诸葛亮“识时务”,就包含了清楚大势、大事的意思。
由于这一缘故,诸葛亮与刘备交谈,未出茅庐却明晓时局变化。
(5)诸葛亮隐居当初“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还“常抱膝长啸”,难免书生意气,甚至对刺史、郡守均不放在眼里,自视甚高。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略》)经过多年静隐,诸葛亮狂傲的个性有所改变,变得温和谦虚、小心谨慎,如刘备请他出山,他反复试探,待刘备三顾之后才敞开心扉侃侃而谈。
此外,诸葛亮交往的青年才俊崔州平、徐庶等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人生得失的权衡,都给他诸多启发。
《三国志·蜀书·董和传》记诸葛亮后来回忆与崔州平、徐庶的情谊,曾感慨不已:“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
”
(6)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在《历史研究》中指出,隐士们经过隐居已是一个“变容”了的人,“成了一个改变了的人物”。
诸葛亮隐居十年同样经历了一个“变容”过程,他从十六七岁的少年成长为各方面都较成熟的“卧龙”,从一个意气书生蜕变为“识时务”的“俊杰”。
(7)总之,隐居生活是诸葛亮人生的重要阶段,对他本人各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
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评价诸葛亮,尤其在当下的诸葛亮讨论中,对于防止盲目“神化”及刻意贬低、彻底否定的偏颇,或有一定参考价值。
(节选自2015年1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6.简要概括暂隐生活对诸葛亮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6分)
17.文中第(6)节引用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有何作用?(4分)
18.请简述全文的论述思路。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
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
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
⑵不要写成诗歌。
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答卷纸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命题人:吴红雨
选择题(3分×8﹦24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4分)译文:。
(2)(3分)译文:。
(3)(4分)译文:
10. (1)(5分)
(2)(3分)
(3)(3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②
③④
⑥
⑦⑧12(4分)
答:
13.(4分)
答:
14.(6分)
答:
15.(6分)
答:
16.(6分)
17.(4分)
18.(6分)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1、【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熏陶: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熏染: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
星汉:指银河:星斗:星星的总称。
“星汉”“星光”显然不合适,“薄雾”“轻纱”和“朦胧”搭配更合适。
【思路点拨】辨析近义词:①牢记搭配对象。
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
②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
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
③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④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
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
2、B
3、B 比喻,其他为比拟
4.A
5、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A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意思是“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和后面的“他人的批评”不一致。
C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是“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与后面的“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形象不一致。
现多用来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比喻新生事物的勃发的生命力初露锋芒,是说有才华的人是很容易崭露头脚的,很容易得到人家赏识,后来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观.,也用来说年轻貌美的姑娘情窦初开,美貌初露就有人追求了。
D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
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与句子中的“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情境不合。
6.答案:D(解析:柴薪和饮水。
)
7. 答案:A(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修饰;B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承接,“就”“即”/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助词,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竟然)
8. 答案:D(解析:从小说最后田七郎舍身为武承休复仇杀死县令可知。
)
9.(1)家里人都对他的粗疏感到奇怪,武承休(却)喜欢他的忠实厚道,很厚待他,他从此经常好多天留住在公子家里。
(“咸”“怪”“遇”“由是”各1分,)
(2)正要停放来仔细查看尸体,尸体忽然一跃而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一会儿又倒在地上。
(“方”“决”“已而”各1分,)
(3)当初您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治理家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
可是现在我成就的家业和刘仲相比,谁的多呢?(每句各1分)
附参考译文:
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
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
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
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
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
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
进了一间小屋,看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
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
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他。
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
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前面,很严厉地说:“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客!”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
随从恰好在房屋后面听到田母说:“我刚才看到公子脸上有晦气,必定会遭遇离奇的灾祸。
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不详,恐怕将来要用死报答他了。
”武承休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
过了半年多,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豹子,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
武承休拿很多的银子贿赂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
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
七郎见到武承休,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忠实厚道,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
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
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里全住满了人。
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
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七郎原先挂在墙壁上的佩刀,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
武承休惊起。
七郎也起来,问道:“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都是些仆人。
”七郎说:“其中必定有坏人。
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
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能避免灾祸于万一。
”武承休点头同意。
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当时床下有一个名叫林儿的,后来武承休被他欺辱。
告到官府,县令因为御史写来的书信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