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通衢.(qú)缙.绅(jìng)伤痕累累
..(lěi)茕.茕孑立(qióng)B.缱绻.(juǎn)逡.巡(qūn)残羹冷炙.(zhì)并行不悖.(bèi)C.谥.号(shì)赊.账(shē)冠.冕堂皇(guān)怒不可遏.(è)D.纤.绳(qiàn)谬.赏(miào)树影婆娑.(suō)强.词夺理(qiá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蹂躏羁靡颓垣匮乏礼上往来 B.宣泄寒暄国粹糟粕层峦叠嶂
C.步屐肇始媲美褶皱时过境迁 D.夙愿取缔脉膊吝啬消声匿迹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A.在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前,我们一定要虚心求教,邯郸学步
....,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B.现在很多影片都是借广告开路,首映日过后去看,变成了明日黄花
....,观者寥寥。

C.基本功要从小培养,否则,靠花拳绣腿
....去闯天下,难免会败在他人的手下。

D.轰隆的巨响,振耳欲聋
....,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4.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 面对过去五年浙江经济交出的成绩单,我们最得意的并非是各种统计数字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而是在全国各省中,浙江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

B.面对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细细品读,让学生设身处地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丰富情感,从而启迪心灵、陶冶性情。

C.浙江一项调查显示:中等收入家庭投资首选排名第一是股票。

D.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5.下列有关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B.“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指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

C.《拿来主义》一文,标题为“拿来主义”,但文章却不从“拿来主义”谈起,而从“送去主义”发笔;写“送去主义”之先,劈头先略谈的是“闭关主义”。

D.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利”与“害”形象地比作“财富”和“包袱”。

从财富一面来看,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是泽被后世的有益成分;从包袱一方面来看,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又是一种隋性的力量,我们应该辩证地了解和掌握。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给予)
B.德不厚而望国之治.(安定太平) 必浚.其泉源(疏通)
C.均.之二策(平均) 予更欲一觇.北(窥视)
D.良乃入,具.告沛公(详细) 追购.又急(重金收买)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8.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
..死
..者也B.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
C.璧有瑕,请指示
..之力不及此
..王 D.微夫人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10.请拟一条以“食品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3分)
(要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共12分)
“我”与地坛(刘良永)
①取这么一个跟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一样的名字,就是要表明了我对他这篇文章的热爱,乃至于我对他热烈的崇拜。

我曾经无数次地读他的这篇文章,有时还至于泪流满面,就产生这样的想法:要去地坛看看。

②于是,在一个午后,我还真的从两千公里外的故乡来到了地坛。

③我本来以为地坛是个挺安静的场所,因为只有“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才能体会到宇宙的深邃,窥视到灵魂的挣扎。

但是,同样是在下午,我看到的却是密密的人群,听到的却是喧闹的声响,还有那北侧的游乐场、开在神厨里把我这样虔诚的游客赶出来的公司,我想,史铁生先生所说的在地坛“看见自己的身影”在当今之世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情。

④至于那园的荒芜废弃,那更是不存在了。

这里有的是繁茂的新木,规则的草坪,崭新的浮夸的琉璃,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一道灿烂的玉砌雕墙。

断了双腿的青年一定要在荒芜冷落的废园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像我这样具有健全体魄的人硬是要跑到这个璀璨的园中来体会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本身就充满着矫情和肤浅。

我根本看不到像一朵小雾的蜜蜂,摇头晃脑的蚂蚁,忽悠一下升空的瓢虫,还有那如一间空屋的寂寞的蝉蜕……没有经历过沧桑的人,看到的永远是一棵树的皮而不是里面的年轮。

⑤然而,毕竟我看见园子里的古柏。

从与天坛古柏的比较来看,园里的柏树大概有五百多年了,应该是明成祖建地坛时已经植下,历经了明、清、民国、人民共和国,还能够昂首挺立在园里。

据说,这里的牌坊、殿和坛已经毁建多次,而只有这些古柏却还能顽强地生存到今天,既没有被重建,也没有被装饰。

尽管史铁生先生并没有特别地赞美这些柏树,但是他潜意识里还是受到了古柏的启发,听到了古柏躯干里年轮的呼喊,所以他要说:“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只有历尽了沧桑的生命才是真正之生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先生的生命与其母亲的生命同这个园子完成了一种宿命的吻合。

他体会到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

人生的苍凉、忧郁、悲伤、痛楚,以及各式各样精神上的残疾,让人生永远交织着迷惘,充满着惶惑,也引诱着人生向前走,而以什么样的姿态活着便成了史铁生先生要思考的问题,于是他毅然地把“心魂”从自己残疾的肉身中剥离出来,开始艰难地探索人的“心流”这条永无止境的河流。

“如何有尊严地活着”,便是贯穿整条河流的线索。

⑥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已经植根于母亲在地坛里无数次寻找儿子的过程中。

那就是在艰难的命运中以坚强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活着。

这不仅仅是苦难而伟大的母亲的情怀,也是古柏的情怀,更是地坛的情怀,更是隐喻着一代代能深入体会生命意义的中国人的情怀。

⑦太阳很快西落,被遮拦在地坛边高楼的背后。

我默念着先生“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的名句,离开这并不荒凉的地坛公园的时候,心里却不由地掠起一丝荒凉。

(有删节;作者系温州中学语文教师)11.文中第三段,为什么说在地坛“看见自己的身影”在当今之世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情?(2分)
答:
12.请阐述文中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3分)
答:
13.“古柏”和文中提到的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4分)
答:
14.请简要概括作者流淌于文中的诸多情感。

(3分)
答:
三、古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也作“行理”,外交使节
C.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D.朝济而夕设版.焉,版图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犯请击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以.乱易整,不武/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吾其.还也/其.意常在沛公也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朝.济而夕.设版焉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18.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沛公安在?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死生,昼夜事也。

D.吾属今为之虏也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9.把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分)
译文: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坷。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战国策·燕策三》)20.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请:请求C.今日往而不反者反:反复 D.人无不立死者立:立刻21.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为之.声义
A.天下之.利匕首 B.以药淬之.
C.顷之.未发 D.乃复请之.
22. 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入不测之强秦 B.荆卿岂无意哉
C.其人居远未来 D.复为慷慨羽声
2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①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分)
译文: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分)
译文:
24.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3分)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四、古诗文默写(共8分)
⑴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⑵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斯固百世之遇也。

⑶亦以明死生之大,。

⑷,哀民生之多艰。

⑸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⑹,能克终者盖寡。

⑺,徒慕君之高义也。

⑻卒相与欢,。

五、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说明: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请你先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文字完成题目,然后作文。


(命题人:苏丰华审题人:郑可菜)
温州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1. (2分) 12. (3分) 13. (4分) 14. (3分)
19.① 学号 班级 姓名
………………………………密…………………………………………封………………………………………线……………………………………
(3分)②
(3分)23.①
(3分)②
(3分)24.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3分)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5.古诗文默写(8分)
⑴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⑵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斯固百世之遇也。

⑶亦以明死生之大,。

⑷,哀民生之多艰。

⑸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⑹,能克终者盖寡。

⑺,徒慕君之高义也。

⑻卒相与欢,。

温州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C.(A缙jìn,B绻.quǎn,D谬.miù,强.词夺理qiǎng)
2.B(A羁縻,礼尚往来,C步履,D脉搏销声匿迹)
3.A.(不合句意。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面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4.A.(B搭配不当,“丰富情感”不能“描绘”,可在“丰富情感”前加“抒发的”;C“首选”与“排名第一”重复。

D成分残缺,应为“着眼于……的目标”。


5.B(“‘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误。

拿来主义者应该有批判、有选择地“拿来”于我们有用有益的东西。


6.C(均,均衡)
7.A(A均为“因为”;B “将要”/“并且”C“替”/“为”表被动;D “趁机”/“通过”)
8.B(古今同义,指不期而遇)9.D(A知—智,B详—佯,C倍—背)
10.(略)
11.①“看见自己的身影”指在宁静的氛围和平静的时间里才会去思考宇宙、灵魂,进而思考自己。

②地坛已经变得喧嚣,折射出当今之世也变得浮华浮躁,所以会变得并不简单容易。

12.①一棵树的皮喻指生活的表面表现;年轮喻指生命的深刻内涵。

②没有经历沧桑的人,容易为生活的表面浮华灿烂所迷惑,对生命的思考变得矫情和肤浅。

③经历沧桑挫折的人,在荒芜冷落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生机活力。

(后两点言之有据有理即可)
13.①“古柏”经历百年风雨生存至今,让史铁生体会到历经沧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

②“古柏”昂首挺立、顽强生存的姿态,启发史铁生意识到在坎坷的人生之中要“有尊严的活着”。

14.①对史铁生的怀念、追思、崇拜之情②对地坛今昔不同的荒凉、失落之情③对体会生命意义的情怀的赞美之情。

15.D(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16. A代词,他们,指秦军/代词,他,代刘邦(B用,介词/来,连词;C.表商量语气/他的,D于是,就/才)
17.B名词作状语(A意动,C名词作动词,D使动)
18.B定后/判断(A宾前,C判断,D被动)
19.翻译①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

②使秦国受损来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

20.C(反通“返”,回来)
21.D(代词,他;A的;B代词匕首;C音节助词)
22.A
23.翻译
①现在拿着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外一位朋友同去。

②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柯送行。

2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5.默写
⑴.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⑵.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⑶.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⑷.长太息以掩涕兮
⑸.塞源而欲流长者也⑹.有善始者实繁
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⑻.为刎颈之交
26.(略)
(节选参考译文)这时,太子预先搜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金百斤买来,要工匠用毒药炼附在匕首上,用人来试验,被刺伤后,只要浸出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亡的。

于是太子准备行装,送荆轲出了发。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三岁杀过人,人们都不敢面对面地看他,太子就派秦武阳作荆轲的助手。

荆轲等待另一人,想和他同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来,因此便留住等他。

等了一些日子,还没有动身。

太子嫌荆轲拖延,怀疑他有反悔之意,便再一次催请他说:“日子不多了,荆卿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

”荆轲生气了,斥责太子说:“现在我就去秦国,如果不能完成使命回报,那才是一个庸俗的小子呢!何况提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呢,我暂时留住的原因,是想等待我的朋友和他一块去。

现在太子既嫌我拖延,那就请求告辞吧!”说完便出去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去送他。

到易水边上,祭完路神,然后上路。

高渐离击着筑,荆轲接着节拍唱歌,发出凄凉的变徵音调,人们都流泪哭泣。

他又一边前进一边唱道:“风呼呼呼地吹啊,易水寒,壮士从此去秦啊,不回还。

”接着又发出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人都怒目圆睁,怒发冲冠。

于是荆轲登车离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