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楚太子质于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楚太子质于齐》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

齐王隘之:“予
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

子不予我,不得归。

”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臣故曰献之便。

”太子入,
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

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

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

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

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
..之齐而不与,则不信。

后不可以约结诸侯。

请与而复攻之。

与之,信;攻之,武。

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

昭常曰:“不可与也。

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

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

臣故曰勿与。

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

曰:“不可与也。

虽然,楚不能独守。

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

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

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

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

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

”王曰:“善。

”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

遣子良之明日,立認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悉五尺
..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

王攻之。

”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

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B.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C.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D.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形声字,古代指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B.“爱地不送死父”与墨子《兼爱》中“弟自爱,不爱兄”中的“爱”含义一样。

C.万乘,可指天子、帝位,也可指国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也指一万辆兵车。

D.五尺,长度单位,这里指尚未成年的儿童,例如《陈情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王乘人之危,逼迫楚襄王割让东地五百里;为了顺利归国奔丧,襄王不得已答应了齐王这一不合理要求。

B.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同仇敌气,配合默契,或假意授地,或坚决拒绝,或搬取援兵,都是爱国忠君的大臣。

C.面对慎子的“王皆用之”的主张,楚王面露不快,后经慎子的陈说,认同了他的观点,并且依其策而行。

D.子良从君王信誉和国家利益出发,主张先答应割让土地,后军事进攻,与昭常、景鲤的“不可与”的目的完全矛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臣身受敝邑之王,是常矫也。

王攻之。

(4分)
译文:
(2)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4分)
译文:
14.为什么慎子建议三策并用?结果如何?(3分)
【答案解析】
10.【答案】A
【解析】“你们阻挡楚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

又想抢夺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正义的。

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

”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南方告诉楚国,又派人向西出使秦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

11.【答案】B
【解析】“爱地不送死父”的“爱”是吝惜、吝啬的意思,《兼爱》中“弟自爱,不爱兄”中的“爱”是爱惜、敬爱的意思。

12.【答案】D
【解析】“与昭常、景鲤的‘不可与’的目的完全矛盾”错误。

三人策略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全国家利益。

13.(8分)
(1)【参考翻译】我是受了敝国(楚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

大王可以去进攻他。

(评分参考:译出“敝邑:敝国”
“是:这”“矫:假托”各给1分,句意1分。


(2)【参考翻译】(当齐国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

(评分参考:译出“涉:到达”“临:进逼”、省略句各给1分,句意1分。


14.(3分)
【参考答案】原因:利用外交手段,表面答应,避免道义上的指责,赢得诸侯的支持;采取军事行动,与秦国援军共同形成武力威胁,迫使齐国放弃东地。

(2分)结果:三管齐下,迫使齐国放弃了东地(或答为:采纳三策,保全东地)。

(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

楚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告辞要回楚国去。

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东地五百里给我,才放你回去;你不给我,就不能回去。

”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请让我找他问一问。

”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献给他的土地是用来保全自身的。

因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是不道义的。

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

”太子入宫,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五百里。

”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

齐国派了使车五十辆,来楚国索取东地五百里。

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献出他们的计策吧。


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

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

您说话金口玉言,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是没有信用。

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

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

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

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子良出去后,昭常拜见楚王,说:“不能给。

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

如果要割让东地五百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千乘之实了。

不能给。

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昭常出去后,景鲤拜见楚王,说:“不能给。

即使这样,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向西求教于秦国。

”景鲤出去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

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填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

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国子良带上兵车五十辆,到齐国去进献东地五百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鲤带领战车五十辆,往西去秦国求救。

”楚王说:“好。

”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他去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武装来接受东地。

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有亡。

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六十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

”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受了散国(楚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

大王可以去进攻他。

”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

(当齐国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你们阻挡楚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

又想抢夺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正义的。

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

”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南方告诉楚国,又派人向西出使秦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

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
地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