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2018审定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审定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xiâ)渎骈(bǐng)进恪(kâ)尽职守吹毛求疵(chī)
B.陨(yǔn)落睿(ruì)智忐忑(tâ)不安怒不可遏(jiē)
C.阴晦(huì) 恣睢(suī) 咬文嚼(juã)字豁(huî)然贯通
D.拮据(jū) 滞(zhì)碍孜孜(zī)不倦妄自菲(fěi)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隔漠重蹈覆辙媚上欺下心无旁鹜
B. 禁锢孤军奋战涕泗横流化为乌有
C. 喑哑歇斯低里恪尽职守记忆尤新
D. 殒落恼羞成怒自知之明郭然无累
3.能使下列句子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
①我们以隆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歌颂警告剔除
B、庆祝赞颂警告铲除
C、庆祝讴歌警示铲除D祝贺讴歌警示剔除
4.综合性学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市某中学也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
(“光盘”:吃光盘子里的食物)
活动一:学校刊出了一期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2分)
材料一:(新华网)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材料二:(××在线讯)××市××区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发出了“光盘行动”倡议,立即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
社区的王女士说:“生活好了,聚餐的机会多了起来,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社区发起在餐桌上节约的号召,我们一百个支持。
”
材料三:(××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47家餐饮单位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拜拜”,许多酒店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莱”“免费打包”等服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做“光盘一族”。
活动二: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活动三: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市民积极响应,也有一位陈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
”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陈先生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献血法》规定,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B、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12月7日在黄冈举行的《黎明行动》首映仪式。
C、审计署12月9日公布“八不准”规定:不准由被审计单位支付或补贴餐费和住宿费、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娱乐活动、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的礼品……等。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东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6.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请几个学校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B.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C.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是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7、名著积累。
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①及时雨神行太保,黑旋风展浪里白条。
《》
二、阅读
有一种豆腐是用亲情做的
公司对面新餐馆开张,热热闹闹地放鞭炮。
在办公室里看过去,是一家规模中等的家常菜馆。
中午下班,几个同事约在一起,过去吃饭。
进门,一个女孩笑盈盈地迎上前来,领我们入座。
女孩穿蓝色碎花上衣,蓝
布裤,阔阔的裤脚,黑布鞋,蓝头巾,是店里的特色店服,和她神情中那几分乡村女孩特有的羞涩很相衬。
十八九岁的样子,声音干净甜美,笑容真诚饱满。
把菜单递过来,我们凑在一起翻看,随意地。
有同事问:“小妹,有啥好吃的,推荐一下。
”
女孩抿抿唇,报了三两样特色菜,然后说:“我们店的蘸汁豆腐不错的,豆腐嫩,味道纯,又有营养,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点一份吧。
”不像介绍其他菜品,一份蘸汁豆腐,她用了好多词来形容,口气,也有点迫不及待。
“是招牌菜吗?”我抬头问她。
她的脸忽然有点红了,摇头,小声说:“不是的,不过……”声音又急促起来,“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
”
我们都笑起来,菜单上,一份蘸汁豆腐不过6块钱,实在不是太值得去推荐,就要了一份。
菜陆续上来,包括那盘蘸汁豆腐,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不似市场上卖的豆腐那样水,颜色好看,味道也纯,像小时候吃过的农民挑去城里卖的那种豆腐;蘸的调味汁是韭花,也像自己家里做的,味道正正的。
女孩没有撒谎,这道蘸汁豆腐虽不是店中招牌菜,但的确可口。
这时邻座来了其他顾客,女孩去招呼他们,又向他们推荐蘸汁豆腐……
以后,几个同事常常来这家饭馆吃午餐,也常常会接受那个女孩的服务。
她已认得我们,不再刻意推荐了,但总要试探着问上一句,还要蘸汁豆腐吗?问完了,脸依然会微微泛红。
偶尔会拒绝,但大多时候,会要上一份。
这样一道菜,花不了几个钱,又如她所说,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
清爽的味道,每天吃,也不会厌烦。
也常常听到她对新顾客介绍这道菜,用词越发丰富,说起来越发流畅,只是不知缘故。
那天有同事过生日,过去吃饭,要了个小单间,没想服务的还是她。
她说有个负责包间的女孩请假了,她来替。
因为有热闹事,我们破例要了些贵一些的菜。
直到点完她也记完,忽然抬起头小声问:“今天不要蘸汁豆腐了吗?”
我们先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成心要逗逗她,我问:“为什么总介绍那道蘸汁豆腐?是不是卖多了,你会拿提成啊?”
她的脸顿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因为着急涨红了,急急摆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
“那为什么呢?”同事说,“你要是不说原因,以后我们再也不吃蘸汁豆腐了。
”女孩的唇又抿起来,低着头,沉吟一小会儿,小声说:“我说了,你们不许说出去。
”
得到我们的保证后,她才说:“这些豆腐是我爸做的,韭花是我妈做的。
我来城里打工,他们不放心,也来了,在城里租了个小房子做我们家乡的豆腐和韭花。
我来了这个饭店,爸就决定把做好的豆腐送到这里来,这样,每天他们都能来看看我。
开始老板不想要,爸说了很多好听的话,老板才答应卖一段时间看看。
如果卖得好,就一直要,不好就算了……老板不知道我是他的女儿……”
窄小的空间,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下来,只有女孩细细的声音,在慢慢描述一个关于爱和生存的温暖画面。
一个沧桑的男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每天泡豆子、磨豆腐、做韭花,然后大清早骑着三轮车赶到这家餐馆。
而他们心爱的女儿不管睡得多晚,也总会早早起来,装作无意碰到,帮他们把豆腐抬到后厨。
没有人的时候,母亲会飞快取出一些小点心,或者水果,或者换洗的衣
服,塞到女孩手里。
而隔段时间,女孩会塞给母亲一些钱,是她打工赚来的钱。
那些钱,他们要攒起来,在家乡盖一栋新房子,母亲还会留一些,做女孩的嫁妆……
女孩不再说话,怯怯地看着我们。
好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是过生日的小何打破沉默,说:“今天我生日,请大家每人吃一份蘸汁豆腐。
”
女孩诧异地看着她,慌忙摆手:“别别……姐姐,豆腐吃多了会腻的。
”
“小妹,我们爱吃。
”小何说,“真的爱吃。
”
我们跟着附和,然后催她,快写上啊,一人一份。
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拿起笔去写,眼泪却忽然就掉了下来。
她边擦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
从那以后,每次去吃饭,不管见到见不到女孩,我们都会主动地首先点一份蘸汁豆腐,并告诉所有相熟的人,如果去我们单位对面的家常菜馆吃饭,请一定要点一份蘸汁豆腐。
因为那盘豆腐里,装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8.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每处四字)
结识女孩————众人询问————亲情感人
9.第二自然段细致描写了女孩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选文内容,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她的脸顿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因为着急涨红了,急急摆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拿起笔去写,眼泪却忽然就掉了下来。
她边擦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同学把这篇文章转载到自己的博客上,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人们纷纷跟帖表达读后感悟。
请依照示例,以“我心飞扬”的名义拟写一个跟帖。
示例:把爱留在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片天空,爱的世界里彼此拥有,拥抱着爱让世界更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到达无限风光的险峰;积极进取地攀登,才能完成更上层楼的夙愿;持之以恒地攀登,才能实现远大宏伟的理想……请以攀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字数600字左右。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
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
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8年审定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
⑪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唯长堤一痕。
⑬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_________________,忽复沉舟梦日边。
⑮同样是感叹人生易老,辛弃疾的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刘禹锡则在《酬乐天处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将自己渐进渐衰的现实抛在身后,依然追求悲壮的理想。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扒窃(pá)取缔(tì)迥乎不同(jiǒnɡ)一言九鼎
B.嗤笑(chī)呵责(hē)寻章摘句(zāi)改弦更张
C.窥伺(cì)迸射(bânɡ)顶礼膜拜(mï)随波逐流
D.瘠薄(jí)推崇(chïnɡ)风雪载途(zài)老骥伏枥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献血法》规定,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确
保采血用血安全”。
B、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12月7日在黄冈举行的《黎明行动》首映仪式。
C、审计署12月9日公布“八不准”规定:不准由被审计单位支付或补贴餐费和住宿费、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娱乐活动、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的礼品……等。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东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5、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请几个学校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B.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C.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是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6、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答:盛夏的中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7--8题。
﹝古诗阅读﹞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梁园:即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方圆三百多里。
7.请描绘“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所表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写梁园的萧条景象是远望,后写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是近看。
B.“梁园日暮乱飞鸦”中,“乱”字描绘了日暮中的梁园鸦群声音嘈杂,上下乱飞的萧瑟景象。
C.、四两句借“庭树”发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梁园春季美景的留恋之情。
D.诗歌以乐景写哀情,运用反衬手法,衬托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4~18题。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种,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
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
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
”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
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
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为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
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提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
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⑩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选自2013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冬笋的特点:()春笋的特点:()雷笋的特点:上市早、价钱高。
15.认真阅读第②段,从动词运用的角度,结合语境赏析画线句。
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介绍了家乡的冬笋、春笋与雷笋,表现故乡人与竹子联系密切时是按照人成长的顺序。
B.作者在描写冬笋与春笋时都写到自己“小时候”、“童年时”,是因为他在现在的故乡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景象,所以只能回忆了。
C.第一段中描写冬笋生长的环境是萧索缺少生机的,更突出孕育在泥土中的笋芽的可贵。
D.第三段中“轰轰烈烈的景象”是指一场春雨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春笋尽情生长的状态,春笋生长的轰轰烈烈的壮观景象
四、写作
细数成长路上的每一天,我们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沉淀,提升我们情感的高度;名山大川的陶冶,提升我们志趣的高度;笑对风雨、宽以待人,提升我们精神的高度……每一次提升,都使我们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请以“提升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自定。
②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2018年审定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脚踝(huái)谀(chán)词阴霾(mái)面面厮觑(qù)
B、阔绰(c huî)亵(xiâ)渎汲取(jí)棱(lãng)角分明
C、社稷(jì)禀(bǐng)请拙(chù)病舐(shì)犊之情
D、抽噎(yē) 拮据(jū)夙(sù)夜恃(zhì)才放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庸碌缀学睿智豁然贯通
B、肥硕陨落商酌无与抡比
C、旁骛吹嘘伫立刻骨铭心
D、天娇褴褛静谧重蹈覆辙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
C、地质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__。
③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
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
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
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能不能获奖,对于我是向来毫不介意的;我是想通过参与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大约可有一二千朵左右,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C、极光是一种天空中特殊的光,是人们能惟一用肉眼看得见的的高空大气现象。
D、没有在我之上的人,没有和我同等的人,我甚至会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
6、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
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
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
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
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21年,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小题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
①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太宽容----从“ku”说起》(该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酷,冷峻”与“顶刮刮”、“棒”“帅气”不沾边。
语言学界对不合规范的用语要坚决“亮黄牌”。
)有些不同意见,一吐为快。
②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音译(省去了“l”)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文文字的发展规律的。
它和开士米(cashmere)、猫步(catwalk)、秀(show)等属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一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
③“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
《现代汉语词典》和《词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
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
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
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
④根据宁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衍,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
”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
⑤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本酉,告声。
”“酷”的部首“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象古文本之表,凡酉(酒 )之属,皆从酉”。
(《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
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醇酒的香气和味道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的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
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响,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
⑥“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
“告”字篆书写作“”“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
这大约就是安子介先生所说的“内涵外衍”现象吧。
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
⑦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象对待新事物一样,对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