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eo Simulate的后轴头疲劳寿命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2095-509X.2018.11.024
基于CreoSimulate的后轴头疲劳寿命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
李㊀强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ꎬ山东烟台㊀265500)
摘要:为了分析后轴头轴套断裂的原因ꎬ首先运用Creo对后轴头进行了建模ꎻ其次使用Creo的Simulate模块先进行模型材料设置ꎬ接着设置对称约束ꎬ然后进行网格划分ꎬ计算出后轴头的静载荷ꎻ再次采用RecurDyn软件获得动态载荷ꎬ并对后轴头进行疲劳寿命分析ꎬ得到疲劳寿命的安全因子云图和置信度云图ꎬ证明后轴头轴套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与实际断裂位置相符ꎻ最后对后轴头结构进行改进ꎬ得到了合理的结构参数ꎮ关键词:后轴头ꎻ断裂ꎻ疲劳寿命ꎻ分析ꎻ改进设计
中图分类号:U469ꎻTH133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2095-509X(2018)11-0105-04㊀㊀轿车后轴头在某些车型上用于连接轮毂和后轴ꎮ轿车后轴头在刹车鼓盖本体的基础上ꎬ通过在刹车鼓盖上一体铸造一个轴套来制成ꎮ轴套内安装轴承ꎬ轴承与后轴连接ꎬ这样后轴头就代替了传统的轮毂法兰ꎬ起到降低结构复杂度和压缩成本的作用ꎮ由此可知ꎬ后轴头的强度对整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ꎮ在某些车型的开发中设计者会根据经验进行设计ꎬ常常导致设计出来的后轴头在实际使用中无法满足某些路况要求ꎬ经常发生后轴头轴套断裂的现象ꎬ因此对后轴头轴套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结构进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ꎮ
1㊀模型的建立
研究对象为某型轿车后半轴采用的后轴头ꎬ该后轴头主要包括定位凸缘㊁盖体㊁加强筋㊁连接孔和轴套ꎮ其安装轴承后的1/4剖视图如图1所示ꎮ
1.1㊀实体模型的建立
后轴头总体呈回转体对称分布ꎬ尺寸通过测绘真实产品获得ꎮ建模时在Creo软件中采用局部特征逐步拉伸法来生成后轴头的三维模型ꎬ使得各个局部特征的参数在局部特征内相关ꎬ以利于后期的改进设计ꎮ在建立实体模型时ꎬ不考虑小尺寸的圆
图1㊀后轴头1/4剖视图
角㊁倒角以及其他对分析影响不大的尺寸ꎮ根据后轮轴头的对称性ꎬ建立1/2实体模型ꎬ如图2所示ꎮ
图2㊀实体分析模型
1.2㊀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采用Creo的Simulate模块中的AutoGEM工具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ꎬ该工具运用P-Method技术
收稿日期:2018-07-12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J16LB56)
作者简介:李强(1979 )ꎬ男ꎬ山东烟台人ꎬ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ꎬ硕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CAD/CAEꎮ
501 2018年11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v.2018第47卷第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MachineDesignandManufacturingEngineeri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47No.11
自动划分网格单元ꎮ整个实体模型主要采用四面体单元划分网格ꎬ网格划分后ꎬ得到的模型总节点数为
626个ꎬ模型总单元数为1683个ꎬ如图3所示ꎮ
图3㊀有限元模型
2㊀后轴头的有限元分析
CAE技术在汽车零部件性能分析中被广泛使用ꎬ特别是用于强度分析ꎮ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预知产生疲劳破坏的位置ꎬ进而在开发阶段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以达到所要求的力学性能[1]ꎮ
2.1㊀材料参数
计算中所使用的材料参数见表1ꎮ
表1㊀材料及主要参数
材料弹性模量
E/GPa泊松比μ
强度极限
σb/MPa密度ρ/
(kg m-3)
HT2001240.2622072002.2㊀边界约束及载荷处理
工况是汽车在行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使用或可能使用的路况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ꎬ轮毂轴承外部载荷等价于轮胎的外部载荷[2]ꎮ则对于后轴头的轴套ꎬ其外部载荷的计算公式为[3]:
Fz=mg2(1+2HT agg)(1)式中:Fz为径向载荷ꎬ方向垂直向上ꎬNꎻm为满载时后轴质量ꎬkgꎻH为轿车质心高度ꎬmmꎻT为后轴轮距ꎬmmꎻg为重力加速度ꎬ取值为9.81m/s2ꎻag为侧向加速度ꎬ取最大值为0.55gꎮ
某轿车的整车参数见表2ꎮ
表2㊀某轿车的整车参数
参数满载时后轴
质量m/kg
质心高度
H/mm
后轴轮距/
mm轮胎滚动半
径Rs/mm
值6866001457282.8㊀㊀经计算ꎬ其后轴头的轴套所承受的径向载荷为3675.57Nꎬ车身作用于路面的集中质量由于路面粗糙不平会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ꎬ每个轴套的最大动态载荷估计能达到其静载荷值的两倍ꎮ采用RecurDyn软件进行车辆动态仿真ꎬ获得后轴头轴套的动态载荷变动范围为147~7351Nꎮ得到的垂直方向的疲劳强度试验的动态载荷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ꎮ
图4㊀疲劳分析试验的动态载荷特性曲线
㊀㊀模型的约束主要参考文献[4]提供的约束方式ꎬ对后轴头的4个连接孔进行完全约束ꎬ对称面采用对称约束[5]ꎮ在约束了后轴头连接孔面的情况下ꎬ模型的轴套内表面安装轴承的部分受到3675.57N静载荷的作用ꎮ由于轮毂偏移量通常较小ꎬ可以认为径向载荷作用于轴承安装位置的中心ꎬ静载荷与约束情况如图5所示ꎮ
图5㊀载荷与约束
2.3㊀疲劳分析结果
在Creo的Simulate模块中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前必须先进行静力分析ꎬ然后在疲劳分析界面中输入所受动态载荷的最大值ꎬ其最大值为7351Nꎮ经过疲劳分析得出如图6㊁图7所示的疲劳寿命安全因子云图和寿命置信度云图ꎮ
图6㊀安全因子云图
图7㊀寿命置信度云图
601
2018年第47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㊀从图6可以看出安全因子为0.2ꎬ从图7可以看出寿命置信度为1ꎬ通常寿命置信度的值小于等于1表示疲劳失效ꎮ安全因子是输入载荷的许用安全系数ꎬ当计算出的疲劳寿命比设计寿命长时ꎬ安全因子的值大于1ꎮ经计算得出轴套的疲劳寿命为1ˑ105次ꎬ根据灰铸铁材料的疲劳寿命S-N曲线可知灰铸铁的疲劳破坏循环次数为3ˑ105次ꎬ其对应的疲劳应力大于灰铸铁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σ-1ꎬ容易造成疲劳破坏ꎬ所以该后轴头轴套的疲劳寿命是有限的ꎮ通过观察图7可以发现ꎬ在后轴头轴套的根部出现了疲劳应力大于疲劳极限应力的区域ꎬ在此区域容易发生疲劳破坏ꎬ分析结果与图8所示的后轴头实际断裂位置一致ꎬ由此可知疲劳分析的结果是可信的ꎮ
图8㊀后轴头的轴套断裂图
3㊀后轴头不同结构参数下的疲劳寿命为了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后轴头轴套疲劳寿命的影响ꎬ文中选取后轴头轴套的外径和加强筋的高度两个参数作为变量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计算ꎮ
3.1㊀后轴头轴套的外径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现对不同的后轴头轴套外径进行有限元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ꎬ结果见表3ꎮ
表3㊀不同轴套外径及其疲劳寿命
后轴头轴套外径D/mm疲劳寿命N/次
692.00E+05
733.96E+05
771.00E+06
811.50E+06
㊀㊀通过样条曲线拟合方法把表3中得到的疲劳寿命绘制成拟合曲线ꎬ如图9所示ꎮ由图9可知ꎬ随着后轴头轴套的外径不断增大ꎬ后轴头轴套的疲劳寿命也在增大ꎬ当外径尺寸增大到77mm时ꎬ此时的疲劳寿命为该灰铸铁材料的无限疲劳寿命的临界点ꎬ即使外径尺寸再增大也不会产生疲劳破坏ꎮ
图9㊀轴套外径与疲劳寿命关系
3.2㊀加强筋的高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现对不同加强筋的高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计算ꎬ结果见表4ꎮ
表4㊀加强筋的高度及其疲劳寿命
加强筋的高度H/mm疲劳寿命N/次
4.52.00E+05
6.52.27E+05
8.52.36E+05
10.52.89E+05
12.55.00E+05
14.57.50E+05
16.58.75E+05
㊀㊀用样条曲线描点的方法把表4中的数据绘制成拟合曲线ꎬ如图10所示ꎮ从图10可以看出ꎬ随着加强筋高度增加ꎬ疲劳寿命逐渐增加ꎬ开始增加得比较缓慢ꎬ当高度超过10.5mm后ꎬ疲劳寿命增加的速率变快ꎬ当高度达到16.5mm时ꎬ疲劳寿命已经接近无限疲劳寿命的临界点ꎮ
图10㊀加强筋高度与疲劳寿命关系
3.3㊀结构改进结果
制动鼓的结构限制加强筋的高度不应超过12mmꎬ轴套的外径不应超过80mmꎮ结合后轴头
701
2018年第11期㊀㊀㊀㊀㊀㊀李强:基于CreoSimulate的后轴头疲劳寿命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
轴套的直径与加强筋的高度对轴套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ꎬ同时要求后轴头的质量最小ꎬ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计算ꎮ经过结构改进ꎬ计算后得出轴套的外径为76.8mmꎬ加强筋的高度为4.9mmꎮ结构改进后其安全因子云图如图11所示ꎬ寿命置信度云图如图12所示ꎮ通过与未改进前的安全因子云图(图6)和寿命置信度云图(图7)比较可知ꎬ
图11㊀结构改进后的安全因子云图
图12㊀结构改进后的寿命置信度云图结构改进后轴套的疲劳寿命满足设计要求ꎮ
4㊀结束语
本文通过改变轴套外径和加强筋高度这两个参数ꎬ对轴套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ꎬ可知加大轴套外径能够大幅度提高轴套的疲劳寿命ꎬ而增加加强筋的高度在受限的尺寸范围内对轴套的疲劳寿命提高得并不明显ꎮ用该优化方案改进轴套的结构ꎬ能够有效延长轴套的使用寿命ꎬ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ꎮ
参考文献:
[1]㊀段巧玉ꎬ姚寿广ꎬ许江涛.基于Hypermesh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ꎬ2008(8):4753-4754. [2]㊀卢小辉ꎬ谢小鹏ꎬ汪浔ꎬ等.基于ANSYSWorkbench的轮毂轴承法兰盘轮毂有限元分析[J].机床与液压ꎬ2012ꎬ40(5):129-131.
[3]㊀黎桂华ꎬ黄平ꎬ赵联春ꎬ等.轿车轮毂轴承外部载荷计算方法及其特性[J].润滑与密封ꎬ2006(11):17-20. [4]㊀SAKAMOTOJunshi.Trendsandnewtechnologiesofhubunitbearings[J].Motion&Controlꎬ2005(17):2-9. [5]㊀李永庆ꎬ颜波.有限元分析在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中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ꎬ2008(8):29-30.
Researchonfatiguelifeanalysisandstructural
improvementofrearaxleheadbasedonCreoSimulate
LiQiang
(Department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ꎬ
YantaiAutomobileEngineeringProfessionalCollegeꎬShandongYantaiꎬ265500ꎬChina)
Abstract:AimingatthecauseofthefractureoftherearaxlebushingꎬitimprovesthestructuralparametersofthedesignedaxleheadꎬandbuildstherearaxleheadmodelbasedonCreoꎬdefinesthemodelmaterialfunctionꎬsymmetryconstraintandmeshdivisioninCreoSimulate.ItobtainsthestaticloadoftheshaftheadinRecurDynsoftwareꎬanalyzesthefatiguelifeoftherearaxleheadꎬillustratesthesafetyfactorcloudmapandtheconfidencecloudmapofthefatiguelifeꎬandverifiesthefatiguelifeanalysisresultsoftherearaxlebushingꎬshowstherea ̄sonablestructuralparameters.
Keywords:rearaxleheadꎻfractureꎻfatiguelifeꎻanalysisꎻimproveddesign
801
2018年第47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