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神彩蛰居振聋发聩形迹不定乏善可陈
B.废置腊梅执迷不悟费心劳神负屈含冤
C.倾泻通牒励行节约意气风发死心塌地
D.赌博妥帖遗害无穷立案侦查先礼后兵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
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

B.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C.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D.鲁迅先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简明扼要”。

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

(姜夔《白石诗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我
投奥巴马的票,我的家人和朋友基本都一样。


②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的健康。

因此要用心去品味人生中平凡的充实,在功名、
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分,使心灵清澄。

③冬天洗冷水浴时,冷水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大量血液流向人体深部
组织;皮肤血管又扩张,大量血液又流向体表。

A.隐讳淡泊剧烈继而B.隐晦淡泊强烈既而
C.隐讳淡薄剧烈既而D.隐晦淡薄强烈继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说话做事总喜欢危言危行
....,所以我们在跟他打交道时必须格外小心地提防他。

B.濮存听认为,北京、上海等地豪华影城的票价有的已经超过发达国家,长此以往
....,原本老百姓最爱去的电影院必定会空空荡荡,许多优秀影片根本进不了影院。

C.春天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

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风十雨
....,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青年人捉摸不准,不知所措。

D.今年以来,受美国经济低迷和国家执行从紧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股
票指数一路下跌,势如破竹
....。

广大股民损失惨重,市场信心不断下挫。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

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

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

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

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

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3.8厘米处才有花蜜。

“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

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

它被命名为“预测”。

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

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

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

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

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的花距的花。

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

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

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

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

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

5.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B.为了使得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

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在繁衍后代方面越有优势。

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

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

C.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明了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D.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的花距长达28.6厘米,让达尔文惊骇;现实中没有能够吸到它的花蜜的昆虫,又让他为难。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变化,因而彗星兰的花距和天蛾的喙将会不停地竞争,不断地增长下去。

B.如果马达加斯加那种喙长38厘米的未知大型娥类能够依靠吸取其它花的花蜜而生存下来,那么,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

C.马达加斯加那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它是从花距长
28.6厘米的“一尺半”的彗星兰进化来的。

D.生活在南非的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细长的喙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在那里应该有细长的花距的花。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l0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

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日:“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更赐今名,养禁中。

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

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

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

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日:“忠嗣敢斗,恐亡之。

”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

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帝意不快。

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日:“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

”忠嗣日:“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

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

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

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

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干:冒犯,冲犯。

B.何以贾.士勇贾:激励,激发。

C.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审:仔细考察
D.果诉忠嗣沮.兵沮:阻止,阻挠。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忠嗣“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
①数以轻骑出塞②恐所得不雠所失
③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④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⑤数上言禄山且乱⑥至互市,辄高偿马直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忠嗣九岁时父亲战死,皇帝将他养在宫中;等年纪稍大,雄毅寡言,通晓兵法,皇帝很器重他,试着让他做代州别驾,豪强恶霸吓得闭门不出,收敛行迹。

B.王忠嗣曾奉诏派兵协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他不愿牺牲几万人来换取一个官职,所以军中没有设立奖励制度,董延光过期没能攻克,归罪于王忠嗣。

C.王忠嗣曾坚决反对攻取石堡城,皇帝对他很不满意,后来时机成熟,哥舒翰率兵攻下了石堡城,因此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哥舒翰是一代名将。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

史家评论说:“自古忠臣
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

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晚次鄂州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湛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指乘船商人。

②三湘:指湘江的三条支流,此泛指洞庭湖和湘江一带。

(1)这首诗写了作者在舟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情绪较为低沉。

具体而言,流露出诗人
、、、等复杂的心情。

(每条不超过4个字)(4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一联作简要赏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②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亲爱的麦子
周涛
我想说:“亲爱的麦子。


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

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

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

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

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这一切使它更美。

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

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

但是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

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

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

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

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

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又一目了然。

正是这,使它优美。

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

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庄户人家的一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

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

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

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

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

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
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

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

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我就是麦子。

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又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

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

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一——麦子。

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

人们把我叫作“麦子”。

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亲爱的麦子。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14.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

(6分)
15.文中划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5分)
16.本文耐人寻味。

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11段(“麦子进了磨坊……慢吞吞地磨损着”)进行简要赏析。

(5分)
17.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

(6分)
六、按要求回答问题。

(15分)
18.在“家电”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写一段以“家电”讽喻人类的文字(写出两条)。

(5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

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更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他戴了一顶帽子。

(1)
(2)
19.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
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

(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
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20.下面一段文字中人物的语言有不得体之处.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4分) 王凯和李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宿舍同桌,十几年来一起长大,友谊深厚,高考后两人分别被两所高校录取。

回校取录取通知书时,两人相见,王凯拉住李阳的手说:“李阳同学你好,今天与你在此幸会,我都高兴死了!咱俩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你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我永远感谢你,你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也一定鼎力相助。

希望今后我们保持联系。


①将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是个寻找的过程。

找回曾经拥有的,于是寻找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追寻不曾拥有的,于是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

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套作和抄袭。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神采行迹不定C.厉行节约D.贻害无穷)
2.A(B项转述不用冒号,改为逗号;C项引号内的句号去掉,在引号外加逗号;D项括号内容是对“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的注释,应紧接在后引号后面,放在句号之前)
3.A 隐晦:意为(意思)不明显。

隐讳:指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剧烈:剧烈:侧重急剧猛烈,表示变动急剧和刺激厉害,可形容药性、疼痛、震动、晃动所达到的程度,如:“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

”强烈: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运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对比等,也能形容欲望、感情等。

如“强烈地震撼着人心”淡泊:不追求名利。

淡薄:(云雾等)密度小;(味道)不浓;(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4. B(A项,“危言危行”本指正直的言论和行为,用于此处与原意矛盾。

B项,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有贬义。

C项,五风十雨:风调雨顺。

望文生义。

D 项,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望文生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5.B(B项“为了使得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错误,应该是为了传播花粉)
6.B(A项“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错,原意是补充了材料的不足; C项“赫曼·缪勒在巴西抓到”错,原文是赫曼·缪勒的哥哥抓到; D项“现实中没有”的说法错,只是一时没有发现)
7. D(A项中“不断地增长下去”的推断错误; B项中“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的说法太绝对;C项说法无依据)
三(9分,每小题3分)
8 C 审:清楚,明白9 D 10 C“认为王忠嗣是一代名将”。

四、(23分)
11.(10分)(1) 王忠嗣曾说:“太平时期做将领,安抚好士卒百姓就行了。

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平世:太平时期:而已:就行了;竭:使……枯竭,倾尽;中国力:中原的人力、物力;幸:取得。

每处l分,共5分。

)
(2)预计攻取石堡城得不偿失(或: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
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

(当:抵偿;直:价钱;空:使匮乏;
论:断定。

萌:萌芽,迹象。

每处1分,共5分。

)
12、(1)伤老;悲秋;思归;厌战。

[评分标准:本题4分。

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3)“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一联,写诗人如霜的鬓发与凄凉的秋色相映,想要归家的内心与冷清的明月相对(2分),将憔悴的形象、惆怅的情绪与暗淡的景物融于一体,情景交融(2分)。

[评分标准:本题4分。

诗句大意(情景是什么),2分;简析关系(情景怎么样),2分。

单纯回答“情景交融”等术语而无阐释分析,不给分。


13.答案:①哀民生之多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师一表真名世。

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纵一苇之所如。

五、(22分)
14.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分)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分)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

(2分)(意思对就可)
15.说明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人类不是神,是万物种类的其中之一。

(3分)这句话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或感叹的语气”、(1分)对比的手法“或反语的修辞”。

(1分) 16.本段语言诗化、优美,富有意蕴。

(1分)采用了联想、想象、(1分)拟人(1分)等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1分)同时发出了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

(1分)
17.是对朴素本色、忧伤深刻的麦子的称颂;(2分)也是对那些像麦子一样平凡地生活着的人的称颂;(2分)更是对麦子代表着的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然的称颂。

(2分)(意思对就可)
六、按要求回答问题。

(15分)
18.例:电冰箱——打开它紧封的门,它总炫耀地放出阵阵清新空气。

其实,就在它身后,正有恶浊的热浪涌出。

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空调一一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气候;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19.示例: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

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诗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
理由:这个比喻可用来激励同学们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步,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理由:它告诉人们,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可以激励人们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诗句1分,理由2分。

每一条3分,共6分)
20. ①李阳同学——阳子(或:李阳)②幸会——相见(或:相聚)③青梅竹马——
(应该删去)④鼎力相助——全力帮忙(每点1分,共4分。

顺序不论。


七、作文(60分)
21 [写作提示]本题为命题作文。

审题时可从“寻找”的对象上做文章,如寻找友谊、亲情,寻找目标、理想、信念,寻找自我,等等。

可表现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和珍惜,也可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文体上可选择考生自己最擅长的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均可。

文言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

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

”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

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

等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不绝,皇帝器重他。

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犯法。

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

”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持重安边,不无事生非,曾说:“太平时期做将领,安抚好士卒百姓就行了。

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在夺取它。

”皇帝心里不高兴。

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

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

”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

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舌乙、,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

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

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

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

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日: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城堡不偿失(或: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

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

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