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一、默写下列句子,每空一分。

(15分)
1)、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 (《劝学》)
3)、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5)、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6)、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7)、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

氓》)
8)、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9)、_________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

(《京口北固亭怀古》)
10)、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1)、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12)、茕茕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13)、夫人之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14)、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15)、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二、文言阅读题(一)
阅读下文,完成2~5题。

(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曹成王碑
韩愈
①王姓李氏,讳皋,字子兰,谥曰成。

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国曹,传五王至成王。

嗣封在玄宗世,盖于时年十七八。

绍①爵三年,而河南北兵作,天下震扰,王奉母太妃逃祸民伍;得间走蜀从天子。

天子念之,自都水使者拜左领军卫将军,转贰国子秘书。

王生十年而失先王,哭泣哀悲,吊客不忍闻。

丧除,痛刮磨豪习,委己于学。

稍长,重知人情,急世之要,耻一不通。

侍太妃从天子于蜀,既孝既忠,持官持身,内外斩斩②,由是朝廷滋欲试之于民。

上元元年,除温州长史,行刺史事。

江东新刳于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

王及州,不解衣,下令掊
锁扩门,悉弃仓实与民,活数十万人。

奏报,升秩少府。

与平袁贼,仍徙秘书,兼州别驾,部告无事。

迁真于衡,法成令修,治出张施,声生势长。

观察使噎媢③不能出气,诬以过犯,御史助之,贬潮州刺史。

杨炎起道州,相德宗,还王于衡,以直前谩④。

王之遭诬在理,念太妃老,将惊而戚,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⑤。

即贬于潮,以迁入贺。

及是,然后跪谢告实。

②初,观察使虐,使将国良往戍界,良以武冈叛,戍众万人。

敛兵荆黔洪桂伐之。

二年尤张,于是以王帅湖南,将五万士,以讨良为事。

王至则屏兵,投良以书,中其忌讳。

良羞畏乞降,狐鼠进退。

王即假为使者,从一骑,踔五百里,抵良壁,鞭其门大呼:“我曹王,来受良降,良今安在?”良不得已,错愕迎拜,尽降其军。

太妃薨,王弃部随丧之河南葬,及荆,被诏责还。

会梁崇义反,王遂不敢辞以还。

升秩散骑常侍。

明年,李希烈反,迁御史大夫,授节帅江西以讨希烈。

命至,王出止外舍,禁无以家事关我。

大小之战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县,民老幼妇女不惊,市贾不变,田之果谷,下无一迹。

③王始政于温,终政于襄,恒平物估,贱敛贵出,民用有经⑥。

一吏轨民,使令家听户视,奸宄无所宿。

府中不闻急步疾呼。

治民用兵,各有条次,世传为法。

(选自《韩愈集》,有删改)
【注】①绍:继承。

②斩斩:整齐庄重的样子。

③噎媢:嫉妒。

④直:申冤。

谩:讥刺。

⑤坦坦施施:胸怀坦荡、神态自若的样子。

⑥经:常规,保障。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河南北兵作作:兴起
B、及是,然后跪谢告实谢:谢罪
C、从一骑,踔五百里从:跟从
D、田之果谷,下无一迹下:减产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曹成王李皋具有“治民用兵”才能的一组是
①自都水使者拜左领军卫将军,转贰国予秘书
②丧除,痛刮磨豪习,委己于学
③悉弃仓实与民,活数十万人
④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
⑤民老幼妇女不惊,市贾不变
⑥一吏轨民,使令家听户视,奸宄无所宿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皋十岁时失去父亲,在唐玄宗时继承曹王封号。

继位三年后,因战乱他带着母亲逃到四川投奔皇上,被提升做了国子监秘书。

B、李皋因政绩突出遭到观察使的嫉妒和诬陷,被贬为潮州刺史。

杨炎了解李皋冤案真相后,奏明皇
上,将李皋仍调为衡州刺史。

C、李皋带兵以国家大事为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先后招降了在武冈聚众反叛的王国良,轻易铲除了造反的李希烈。

D、李皋为政有方,注意保持物价平稳,派官吏接触百姓,让他们各家各户视察了解,使奸猾之人无所停留。

5、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稍长,重知人情,急世之要,耻一不通。

(4分)
(2)王及州,不解衣,下令掊锁扩门,悉弃仓实与民,活数十万人。

(5分)
三、文言阅读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9题。

(12分,每小题3分)
①鄢①之役,晋伐郑,荆救之。

栾武子将上军,范文子将下军。

栾武子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称晋之德,诸侯皆叛,国可以少安。

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

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讵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诸臣之内相与,必将辑睦。

今我战又胜荆与郑,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昵而益妇人田,不夺诸大夫田,则焉取以益此﹖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将与几人﹖战若不胜,则晋国之福也;战若胜,乱地之秩者也,其产将害大,盍姑无战乎!”
②栾武子曰:“昔韩之役,惠公不复舍;邲之役,三军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复命:晋国固有大耻三。

今我任晋国之政,不毁晋耻,又以违蛮、夷重之,虽有后患,非吾所知也。


范文子曰:“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晋国故有大耻,与其君臣不相听②以为诸侯笑也,盍姑以违蛮、夷为耻乎。


③栾武子不听,遂与荆人战于鄢陵,大胜之。

于是乎君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昵,杀三郄③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于是乎国人不蠲④,遂弒诸翼,葬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

厉公之所以死者,唯无德而功烈多,服者众也。

(选自《国语·晋语》)
附注:
①鄢,鄢陵,郑地。

②不相听,谓惠公不与庆郑相听以陨于韩,先縠不与林父相听以败于邲,先轸不与襄公相听以亡于箕。

③三郄,晋大夫,郄锜、郄犨、郄至合称“三郄”。

④不蠲(juān),不满意厉公所为。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晋之德称:适合
B、大其私昵而益妇人田私:私自
C、乱地之秩者也秩:秩序
D、纳其室以分妇人纳:夺取
7、下列各组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
B、称晋之德,诸侯皆叛
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
C、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
则焉取以益此
D、杀三郄而尸诸朝
遂弒诸翼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臣之内相与,必将辑睦。

诸大臣之间相处,肯定会和睦。

B、虽有后患,非吾所知也。

虽然有后患,也不是我的智慧所能达到的。

C、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选择福没有不拣重的,选择祸没有不拣轻的。

D、厉公之所以死者,唯无德而功烈多,服者众也。

晋厉公之所以死,是因为他没有德行而战功多,归服的诸侯多呀。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栾武子率领上军,为晋国“洗雪前耻”是栾武子“欲战”的主要原因。

B、范文子率领下军,担心“战胜害大”是范文子“不欲战”的主要原因。

C、栾武子只知主政者不能增加国家的耻辱,却不能看得更深远,因胜致乱。

D、范文子认为厉公的死根本原因在于“鄢陵大胜”,深谋远虑,令人叹服。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

②楚客,指屈原。

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皇树,即橘树。

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

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0、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11、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7分)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2、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3分)
13、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六、名著阅读(
14、请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5分)
答:
15、《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16、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

宝玉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

黛玉笑他像个渔翁。

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

黛玉笑着说,我戴上不成了渔婆了嘛。

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

B、宝玉生日,妙玉送来贺帖,帖上署有别号“槛外人”,宝玉不知该如何回帖,便去问宝钗。

路遇岫烟,得知她与妙玉有交情,便询问回帖之事。

岫烟说妙玉认为汉以来只有“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句是好诗,所以只要自称“槛内人”便可称了妙玉的心,宝玉听后还是一脸茫然去问宝钗。

C、大观园里出现了代表男欢女爱的绣春囊,引起王夫人的震惊,决定抄检大观园。

园中各房都担
惊受怕,当抄到宝玉的丫头晴雯时,晴雯怒打王善保家的耳光以示反抗;抄到迎春的丫头司棋时,发现了她与表弟潘又安的情书,司棋又羞愧又畏惧,最后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D、贾母八十一大寿将至,贾府为了给他祈福消灾,发动全家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心经》,惜春对这个差事十分愿意;而鸳鸯素日念米佛已经念了三年多了,想等老太太做功德的时候将它衬在里头供佛施食。

E、“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

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这句话是因为宝玉要吃冷酒,宝钗便劝他,“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宝玉便命人暖来方饮。

而恰巧黛玉的丫鬟紫鹃吩咐雪雁送来手炉,黛玉便借此讽刺宝玉。

17、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

陈宫义释曹操,与他一道来到成皋,夜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于是和陈宫一起连杀吕家八人。

路遇吕伯奢,也将吕伯奢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

B、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来。

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又绝自己部队的后路,曹军士兵置死地而后生,勇猛作战,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

袁绍再次退回冀州。

袁绍两次兵败,不由气病交加而亡。

C、蒋干为了立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探视军情。

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使蒋干引导着庞统来到曹营。

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

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

D、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

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瑜。

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E、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出师伐魏,打算割陇西小麦充作军粮。

见魏军已有防备,诸葛亮装神弄鬼,迷惑魏军,吓得魏军军心大乱。

诸葛亮乘机偷割了陇上的小麦。

李严怕诸葛亮立功,谎称吴兵入侵,孔明急忙撤兵。

张郃引兵追赶,被孔明设计射死于木门道。

六、作文(70分)
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有多好啊!”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请以“生活中的方苹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1
参考答案
一、默写题(15分,每格1分)
1)、独自怎生得黑?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樯橹灰飞烟灭 4)、久在樊笼里
5)、烟光凝而暮山紫 6)、人亦念其家
7)、载笑载言 8)、连峰去天不盈尺
9)、望中犹记 10)、千呼万唤始出来
11)、小学而大遗 12)、形影相吊
13)俯仰一世 14)、此情可待成追忆
15)、亦余心之所善兮
2、C(从,此处用作使动词,使……跟从,带着)
3、D(①表明皇上对李皋的爱惜,②表明李皋痛下决心,改掉豪门习气,努力学习,④表明李皋担心母亲因自己受诬陷而难过,故作泰然自若之态)
4、C(“轻易铲除了造反的李希烈”与原文“大小之战三十有二”不符)
5、(1)李皋稍稍长大些后,非常通达人情,对于处理世事的知识,有一点不通他都深以为耻。

(重点词:稍、重、耻)
(2)成王到温州以后,连衣服都没采得及换,就下令砸开门锁,大开库门,把库里存粮全部发放给百姓;此举救活了几十万人。

(重点词,及、悉、活)
【参考译文】
曹成王姓李,名讳为阜,亭子兰,谥号叫成。

他的先王叫李明,以唐大宗之子的身份被封于曹,传了五代到成王。

成王在唐玄宗时继承曹王封号,当时才十七八岁。

继位三年后,黄河南北乱兵大作,天下震动深为惊扰。

成王带着母亲太妃逃避祸乱于普通老百姓当中,并抓住时机走小路逃至四川跟从天子。

皇子爱惜他,把他从都水使者的职位升到左领军卫将军,继而又任命为国子监秘书。

成王十岁时父亲逝世,他哭得极其悲哀伤心,去吊丧的人都不忍心听。

除去丧服以后,痛下决心,改掉豪门子弟的习气,虚心求学。

稍稍长大些后,非常通达人情,对于处理世事的知识,有一点不道他都深以为耻。

在四川侍奉太妃,跟从天子,极孝顺有忠诚。

处理官务,修养自身,里里外外都很整肃。

因此,朝廷逐渐想要让他去试着管理百姓。

上元元年,任命他为温州长史,处理刺史要做的事务。

当时,江东地区刚刚受过战争破坏,加上天气大旱闹饥荒,百姓争着逃难,死了人都不再吊丧。

咸王到温州以后,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下令砸开门
锁,大开库门,把库里存粮全部发放给百姓,此举救活了几十万人。

奏章上报给天子后,升他为少府。

参与平定袁州贼子叛乱,又迁任秘书,兼任别驾,部告说没有什么事务。

又迁到衡州去任官。

在衡州,成王使得法令齐备,政绩突出,有令则行,名声和地位日见上升,观察使嫉妒他,诬陷说成王冒犯上官,御史帮现察使诬陷。

成王因此被贬到潮州任刺史。

杨炎从道州被起用,任德宗的宰相,让成王回到衡州,来证明早先的罪名纯属诬陷。

成王遭受诬陷时,想到太妃年纪已老,可能会为此惊恐难过。

出门就穿上囚服去接受审问,回家后就换上官服,拿着笏板,泰然自若。

即使是被贬往潮州,他也谎称升迁了,来向太妃报喜。

到杨炎为他申明真相时,成王才跪着向母亲谢罪并汇报实情。

开始,观察使非常暴虐,他派王国良戍守边界,王国良在武冈发动叛乱,带领戍守边界的兵众上万人,聚集荆、黔,洪、桂等地武力讨伐观察使,第二年的时候,气势更为嚣张。

于是天子派成王任湖南地区的军帅,率领五万人马,去讨伐王国良叛军。

成王到了以后,按兵不动,先写了封书信寄给王国良,正中王国良讳忌之事。

王国良羞愧畏惧,请求投降,像狐狸老鼠那样狼狈地进进出出。

成王假装为使者,带着一个骑兵,策马五百里,直抵王国良的营地,用鞭子打门,大叫说:“我是曹成王,来接受王国良的投降,王国良现在在哪星?”王国良迫不得已,惊愕不已地迎接参拜成王,成王招降了王国良全部的军队兵马。

太妃去世,成王离开部下,随着丧葬队伍去河南安葬母亲,到荆州时,天子下了诏书责令他赶紧回去,当时正逢梁崇义造反,成王不敢推辞,回去了。

升官为散骑常侍.第二年,李希烈造反,成王升迁为御史大夫,被授以旌节到江西任军帅来讨伐李希烈。

命令到了以后,成王到外舍居住,禁止下人拿家事问他。

大大小小的战斗有三十二次之多,夺取了五州十九县。

百姓们老人弦子和妇女都没有经受惊扰,市场上买卖未受影响,田野里谷物粮谷不减分毫。

成王开始从政是在温州,最终的从政之地在襄阳。

他一直注意保证物价平稳,贱的时候,官府就提价收进,贵的时候,官府就降价售出,百姓日用有了保障。

派官吏与百姓接触,让他们各家各户视察了解,使得好猾之人无所停留。

官府中听不到徒步走和大声叫的声音。

治理百姓管理军务,都有条有理,世代相传奉为法则。

6、B(私,动作名,近臣,与昵构成联合词组,充当宾语)
7、D(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于”;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第二个“之”是取独;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意为“把”,“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8、B(本句是假设关系,而非转折关系;“知”的意思是“想”,引申为顾及,而非“知道”之意)
9、D(D项错误有二:一是此句为作者所评,而非范文子所言;二是归因不对,从文意看,应是“无德”。

(“无德而服者众”,“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参考译文】
在鄢陵战役中,晋国讨伐郑国,楚国发兵来救。

栾武子统帅上军,范文子统帅下军。

栾武子想出战,
范文子不同意,说:“我听说,只有德行纯厚的人能够享受大福,没有德行而归服的人众多,肯定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衡量晋国的德行,如果诸侯都背叛了,国内才可以稍微获得安宁。

正因为有些诸侯归附我们,所以搞得纷纷扰扰,这些诸侯,是祸乱的根源。

况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如果不是圣人,没有外患,必有内忧,我们何不姑且撇开楚国和郑国,把它们作为外患呢!大臣之间相处,肯定会和睦。

如今我们攻打并且战胜了楚国和郑国,那么我们的国君就将会夸耀自己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赋税,增加宠臣俸禄,多赐爱妾田地,那么不夺取诸大夫的田地,又能从哪里获取而赏赐给宠臣、爱妾们呢?大臣们肯交出田地而白白引退的人,能有几个呢?如果仗没打胜,那是晋国的福气;如果打胜了,那么分配土地的常规就要被打乱了,这将产生变乱危害大臣,何不姑且别打呢。


栾武子回答道:“以前在韩原之战时,惠公被俘不能回国;在邲之战中,三军溃不成军;在箕之战时,先轸不能生还复命。

这是晋国原先的三大耻辱。

现在我主持晋国的大政,不能为晋国洗雪耻辱,反倒再避开蛮夷楚国来加重耻辱,即使有后患,我也顾不了那么远了。


范文子说:“选择福没有不拣重的,选择祸没有不拣轻的,福不能要轻的,祸不能要重的,晋国本来有奇耻大辱,与其君臣不相一致而失败被诸侯们耻笑,何不姑且选择躲避蛮夷楚国这个耻辱呢。


栾武子不听范文子的意见,就与楚国在鄢陵交战,大获全胜。

于是这样一来,国君夸耀自己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赋税,增加宠臣的俸禄,杀了三郄并陈尸于朝,收取了他们的妻妾,将财宝分给爱妻。

这样国人都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于是在翼城杀了他,埋葬在翼城的东门外,只用一车四马陪葬。

晋厉公之所以死,就是因为他没有德行而战功多,归服的诸侯众多的缘故。

10、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表明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

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

11、示例1:我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

无论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领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

示例2: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人被贬柳州,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

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

(两种答案都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2、“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1分)
13、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2分)
14、请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5分)
答: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

15、《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5分)
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

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

不久诸葛亮病危。

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

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荐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之后死去。

时年五十四岁。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16、B、宝玉是去问黛玉,宝玉听后如醍醐灌顶。

C、①晴雯是愤怒地倒出了自己的东西,并没有打人;②被查出了情书,司棋是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

17、C、徐庶没有教庞统用连环计,而是在事后见到时揭穿此计。

E、李严因军粮不济,恐诸葛亮问罪,谎称吴兵图川的消息,向祁山大寨告急。

18、写作提示:构思时须认真审清题意,所谓“生活中的方苹果”,即指“生活中的新事物”。

如何对待新事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比如“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追求自我,张扬个性”、“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另类”、“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等。

本话题写议论文较好,写作时可运用发展、辩证的观点,并结合典型的事例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