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 字词积累。(23分)
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7分) (1)古时候,有个小孩学习很qín fèn( 勤奋 )。由于家里 pín kùn( 贫困 ),夏天的时候,他经常捉很多的 yíng huǒ chóng( 萤火虫 )放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里,借 着它们发出的光读书。
× “囊”读音一样,都作动词用,意思也一样。 ( )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和“李大叔忙把墙角
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两句中的“盛”读音一样,
意思一样。
(√ )
(3)“太白感其意”中的“意”指的是“意思”,句意是:李太白明了老媪说的话的意思。(×)
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改为转述句)(2分) ____雨__来__摇__摇__头__,__说__他__在__屋__里__,__什__么__也__没__看__见__。________
三 语文要素训练。(9分)
7 我们可以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来理解《小英雄雨来(节 选)》一文的内容: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读书→③ __掩__护__李__大__叔___→④__智__勇__斗__鬼__子___→⑤__怀__念__雨__来___→ ⑥机智脱险。有人觉得①②部分的内容跟后面的故事 没有联系,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打“√”。(5分)
“他”不好。
(× )
15 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他”先是大笑,是因为 _回__忆__起__和__“__我__”__在__一__起__的__快__乐__时__光__,__感__到__很__开__心___ ; 然后拿起一块毛巾捂住了脸是因为___想__起__往__事__,___ _流__下__了__眼__泪__,__但__“__他__”__的__刚__强__又__使__“__他__”__不__愿__意___ _让__别__人__看__见__“__他__”__哭_______。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 ___重__感__情__又__刚__强_______的男子汉。(6分)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
六 语言实践。(3分)
16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朋友相处秘诀”的讨论,在你最认
同的观点后面画“√”。
(1)天天:朋友间要愿意分享,不能自私,朋友间不能有任
何秘密。
()
(2)梦梦:朋友间一定要相互帮忙,无论什么事,只要朋友
说出来,就要帮忙。
()
(3)华华:朋友做错了事,不能帮他隐瞒错误,要帮助他改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
五 课外阅读。(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就 更少了。 假如爸爸妈妈拌嘴,有时是开玩笑的拌嘴,他也会认 真起来,站在妈妈那一边攻击爸爸,阵线十分鲜明,并且 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
然而,假如家里有什么电器或别的设施坏了,他便说:“等我爸 爸回来修。”有什么人不会做什么事时,他会说:“我爸爸会 的。”在他心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 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 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niè rú)着说: “在安徽。”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从此我 再也不去破坏他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
示__例__:__洗__衣__服__的__顺__序__是:先_将__衣__服__放__进__装__满__水__的__盆__里__浸__泡___, 然后_抹__上___肥__皂__使__劲__搓__,再_用___清__水__将__衣__服__漂__洗__干__净__晾__起__来__。 (2)例:那个逃犯像只老鼠,偷偷摸摸地溜进了村子。
(1)因为雨来擅长游泳,所以才能在敌人的枪口下逃生;雨来
读书接受了爱国教育,才能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前
两部分为后文做了铺垫。
(√ )
(2)文章重在写雨来爱国,前两部分与主题关联性不强,可以
不要。
()
8 文章内容长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 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用这样的方法概括一下《芦 花鞋》的主要内容。(4分) ___青__铜__和__葵__花____采芦花,___爸__爸__、__妈__妈____编织芦花 鞋,青铜到__油__麻__地__镇__上____卖芦花鞋。有一天下大雪了, 青铜仍坚持去卖鞋。挂出来的鞋子卖完后,还有人想买, 青铜便__脱___下__自__己__的__鞋__子__赤__脚____朝那人追去。
(照样子,补充句子)(2分) 敌人像___示__例__:__一__群__凶__狠__的__狼______,在村子里无恶不作。
(3)例:弟弟像只活泼的小猫,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照样子,补充句子)(2分)
她像__示__例__:__一__只__快__乐__的__百__灵__鸟____,唱着婉转动听的歌。 (4)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四 课文主题感悟。(18分)
9 根据《铁杵成针》一文,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写出你
得到的启示。(6分)
磨针溪
磨铁杵
李白
还卒业
示__例__:__学__习__要__有__恒__心__、__有__毅__力__、__坚__持__不__懈__,__不__能__半__途__而__废__。
10 “胤恭勤不倦,__博__学__多__通____。家贫不常得油,_夏__月__则__ __练__囊__盛__数__十__萤__火__以__照__书___,以夜继日焉。”这个故事可 用“____囊__萤__夜__读_____”四个字概括,从中我知道车胤是 一个____勤__奋__好__学_____的人。(4分)
(有删改)
13 请为选文中的两部分各拟写一个小标题,写在每部分前 的横线上。(4分)
示例:他爱妈妈,也崇拜爸爸 他的眼泪
14 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2分)
(1)“他”因为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所以不喜欢爸爸。
(× )
(2)“他”在信中说“我”是个大坏蛋,是因为“我”对
11 《独坐敬亭山》的前两句“_众__鸟__高__飞__尽___,_孤__云__独__去__闲___” 描写了诗人看到的景象;后两句“____相__看__两__不__厌________, ____只__有__敬__亭__山________”将敬亭山比作人,写出了诗人与敬 亭山惜惜相怜的感觉。(4分)
(2)在jìn( 晋 )察冀抗日根据地,每当民兵大演练时,无论是 柜台的老板,还是chóu( 绸 )缎庄的伙计,都抡圆gē bo ( 胳膊 ),迈开大步,拼尽全力训练,好像dí rén( 敌人 ) 就在眼前。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6分)
(1)“囊萤夜读”和“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中的
(1)博学多通. ( B )
A. 达,到达 B. 通晓,明白
(2)未成,弃. 去( A )
A. 放弃
B. 废除
(3)过是. 溪( C )
A. 正确
B. 直,正
C. 流通,交换 C. 忘记 C. 这
4 仔细观察图片,写出与其对应的成语和人物。(4分)
对应的成语 对应的人物 图片① 悬梁刺股 孙敬、苏秦 图片② 程门立雪 杨时、游酢
正。
(√ )
七 快乐习作。(25分)
17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长大。成长, 不仅意味着身体的成长,更多的是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 回顾我们成长的足迹,一个个成长的故事真叫人难以忘怀。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语句通顺,内容要写得有条 理;(3)用词恰当,书写规范,写出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先审题,明白什么叫“成长”以及哪些算是 “成长”。成长是一种变化,有品德方面的成长,会帮助同 学了,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有学习方面的成长, 能自己解决难题了,能主动探求知识了;有能力方面的成长, 学会了某项技能,能独立自主了;有友情方面的成长,会解 决朋友之间的矛盾了,会真心对待朋友了;有在失败与挫折 中的成长,在失败中得到启发,在挫折中得到锻炼……再选 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成长经历写下来。 例文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哭起来眼泪很多。”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每 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拦在眼眶 里打转。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尤其不为挨打哭。打 他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他甚至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 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 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到这句话时, 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毛巾捂住了脸。后来, 他给我回信时写道:“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
12 《我们家的男子汉》主要从“___他__对__食__物__的__兴__趣____、 __他__对__独__立__的__要__求____ 、 __他__面__对__生__活__挑__战__的__沉__着___ ” 这 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个男子汉,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见 证一个小男孩成长的___骄__傲__与__欣__喜______。(4分)
二 句段运用。(10分)
5 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B.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6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那鞋的制作工序是. :先. 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 后. 将它们均匀 地搓进草绳里,再. 编织成鞋。(用加点字词写句子)(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