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溪二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第一、二章】(苏科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第一、二章】(苏科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前3节(苏科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答案】C【详解】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反证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通过转换法证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故C符合题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A.固体固体B.固体气体C.气体固体D.气体气体【答案】B【详解】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角度看,舟中人是静止的,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A.高山B.轻舟C.彩云D.两岸2.机械运动时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下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行星运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3.根据决议,质量,长度,时间等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A.毫秒B.秒C.分钟D.小时4.如图所示,是A,B,C,D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的情形,你认为其中方法正确的()5.数字卫星电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传输信号,同步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三者均可6.关于测量误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误差,说明测量时一定出了差错B.多册测量取平均值,完全可以避免误差C.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是可以减小误差的D.误差是由于测量时的操作不规范造成的7.龟兔赛跑说的是乌龟和兔子比赛谁跑得快,它们同时起跑后由于兔子骄傲,在比赛中打了个瞌睡,乌龟抢先跑到了终点,由此可知()A.在这段路程中乌龟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B.在这段路程中兔子比乌龟的平均速度大C.在这段路程中兔子任何时候比乌龟跑得慢D.在这段路程中乌龟做得是匀速直线运动8.以下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A.放在玻璃罩中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生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对着山崖喊话,过一会听到了回声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生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9.自行车的车铃响后,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C.车铃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传播D.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10.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节奏11.如图,小明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振动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12.我们生活中的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和音调B.响度和音色C.音调D.音色二.多选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机械能的形态?A. 动能B. 势能C. 热能D. 声能答案:C2. 在平视镜中看到的图像是A. 竖直放大的B. 横向放大的C. 跟实物一样大小D. 左右颠倒的答案:D3. 热传递方式包括下列哪几种?A. 对流、传导、辐射B. 浸渍、传导、蒸发C. 对流、冲洗、辐射D. 反射、传导、导热答案:A4. 以下哪种材料是好的导热体?A. 水B. 棉花C. 金属D. 木材答案:C5. 音速取决于哪些因素?A. 声源的频率B. 声源的振幅C. 介质的密度D. 介质的温度答案:D二、填空题1. 加热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分子动能相应地(增大/减小)。

答案:增大2. 机械能守恒是指在一个(封闭/开放)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封闭3. 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耳朵)。

答案:眼睛4. 长途传输电话采用的是(声纳/光纤)通信原理。

答案:光纤5. 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Hz到(20/200)kHz。

答案:20;20三、解答题1. 请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答案: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当有物体沿着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时,它的势能和动能会相互转化。

当物体向上升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当物体向下降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总机械能等于势能和动能的和。

2. 请简要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

答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振动源、空气振动和声波传播三个过程。

首先,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

振动的空气分子会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一个机械波,即声波。

最后,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碰撞传播,最终到达听者的耳朵,使听者感受到声音。

四、实验题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固体导热性质与材料的导热性质有关。

提示:准备两个不同材料的棒状固体,一端加热,另一端测温,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第1页,共8页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三章)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24分)1.(本题3分)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

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 .禁止鸣笛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 .学校周围植树2.(本题3分)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 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 .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3.(本题3分)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A .是次声波B .是超声波C .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 .传播不需要介质4.(本题3分)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试卷第2页,共8页A .B .C .D .5.(本题3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2kg 月壤样品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这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当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表面升空时,说嫦娥五号探测器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A .嫦娥五号探测器B .月球表面C .嫦娥五号上的照相机D .嫦娥五号上的计算机6.(本题3分)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B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D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7.(本题3分)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B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 ,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C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 和圈数N ,则直径L D N=试卷第3页,共8页8.(本题3分)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二、填空题(共20分)9.(本题2分)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中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______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小号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题(带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学用的课桌的宽度接近()A.0.5cm B.0.5dm C.0.5m D.0.5km2.今年“五·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车后退去,由此可知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们乘坐的车 B.房屋 C.路面 D.路旁的电线杆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5.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管的另一端时,会听到两次敲击声,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听见的第一次声音是铁管传播的,第二声是回声B.所听见的第一次声音是空气传播的,第二声是回声C.所听见的第一次声音是铁管传播的,第二声是空气传播的D.所听见的第一次声音是空气传播的,第二声是铁管传播的6.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节奏7.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 B.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C.甲相对楼层是静止的 D.甲相对上一级扶梯上站立的人是运动的8.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9.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教室里的黑板B.教室地面上滚动的篮球C.教室外走过的同学D.教室外飞过的小鸟10.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A.声音越来越大B.声音越来越小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D.音调越来越低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11.一辆电动自行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30s,它通过的路程是 m。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速度B. 力C. 位移D. 加速度2.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小孔成像B. 彩虹C. 平面镜成像D. 海市蜃楼3. 在电路中,下列哪个元件表示电流的单位?A. 电阻B. 电容C. 电感D. 电流表4. 下列哪种能源是不可再生的?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水能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A. 热胀冷缩B. 水的沸腾C. 钟摆的摆动D. 磁铁吸引铁钉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流相同。

()4.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的单位是______。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3.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的______。

4.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5.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

2.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3. 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4.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5. 简述声波的特性。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摩擦力为5N,求物体的加速度。

2.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3. 两个电阻分别为R1=10Ω和R2=20Ω,串联后接入电压为U=30V的电路中,求通过R2的电流。

4. 一个物体从1000m的高空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落地时的速度。

5.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加速度为-5m/s²,求汽车停止所需的时间。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溪二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月球的表面一定会出现中国宇航员的身影。

设想一下未来的情形:两个登月宇航员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__________而不能传声。

2.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小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能表明:__________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声音在介质中是通过形式传播.成语“掩耳盗铃”说的是噪声在__________处减弱,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 m/s4. 2010年春晚,阔别舞台已久的“小虎队”重新站在观众面前,一曲《爱》让人们找到了那熟悉的的旋律。

这是因为他们的声音没发生变化。

5.规格相同的饮料瓶中装有不同深度的水,当你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对着瓶口吹气时,你会听到它们发出不同_________ 的声音。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6.蝙蝠采用发出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它发出的声音人______听到(填“能”或“不能”)。

7.在两个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2s后听到第一声枪响,又经1s听到第二声枪响,则山谷的宽度为_______m。

8。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9.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10.回声是由于声音的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某同学面对高墙后退,边退边向高墙喊话,这时人离墙的距离至少是______________m.11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一个成年人的身高约为170______;我校的旗杆高度是1. 8×104________。

12.故事“龟兔赛跑”中,我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的较快,由于兔子中途睡了一觉,裁判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1. 关于声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声源一定在振动C. 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生D. 不振动的物体也有可能发声2.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3.路旁电话亭大都是用有机玻璃制成的,这主要是因为:A. 能较好的吸收声音B. 能较好的反射声音C. 不能传播声音D. 能较好地透过声音4.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A. 30分贝B. 50分贝C. 90分贝D. 70分贝55.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6.下列4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响度大的是:A. (1)(3)B. (2)(4)C. (1)(2)D. (3)(4)7.下面现象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 医生利用超声波破碎人体内结石B. 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C.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D.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8.关于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次声波最快B. 可听声最快C. 超声波最快D. 一样快9.先轻敲一个大钟,再用力敲这个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10.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B.音色好C.速度快D.响度大.1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A.较高B.较低C.一样D.无法比较1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降低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三.解答题(11分)1 .(3分) 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__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这一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4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罩敲响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题1. (7分).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上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 _____ __。

2. (6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__ ____ ,② ___ 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上 / 下)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上 / 下)拐弯。

3.(6分)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五.计算题(23分)(10分)1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在汽车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鸣笛2s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有多远(声速是340m/s)?)(13分)2.某雷雨天的晚上,王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