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静脉的管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压(mOsm/L) 650 352 610 1400 1030 1100 1190 2102 2526
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
2、静脉治疗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微粒因素:一般指加药时混入的玻璃屑、橡皮屑、金 属屑及各种结晶物质。 机械刺激损伤因素:如静脉反复穿刺、置管时间过长 等 过敏反应:如博来霉素、顺铂、丝裂霉素等均易引起 过敏反应。 与患者全身状况有关。
1
局部封 闭疗法
3
药物 湿敷
5
联合 疗法
紧急 处理
2
冷敷
4
拮抗剂 的应用
6
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输入,保留针头尽量回抽,以尽可能去除
残留液体,拔针并按压。 评估外渗范围并报告床位医生和护士长。 另选合适静脉穿刺输液。
局部封闭疗法
可给予生理盐水5~10ml +1%利多卡因2ml + 地塞米松5mg 沿外渗边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
血栓型:沿静脉走向硬化成条索状,外观皮肤表面沿静脉 走向色素沉着,似大理石纹理,血流不畅伴疼痛; 坏死型:静脉穿刺部位剧烈疼痛,皮肤发黑,组织坏死,形 成溃疡,经久不愈。 红肿型和血栓型多见
静脉炎图片
3、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输注化疗药物首选PICC,次选留置针,不宜使用钢针。 使用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时,应选择粗直、有弹性的 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左右上肢交替使用,因下
目前外周静脉情况 :
)次; 中心静脉(
一般 一般 一般 正常 正常
)次
充盈 弹性好 粗 通畅﹢ 颜色﹢
不充盈 弹性差 细 不通畅 异常
最佳静脉的条件:
有完整、弹性的皮肤支持 血管柔软、粗直,富有弹性 易于触及,充盈良好且不易滑动
2、静脉选择的原则
持续静脉给药
• 某些化疗药物建议选择中心静脉,如
肢易形成血栓,除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不宜从下肢
化疗。
3、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药物预防静脉炎 • 静脉用药:输注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前 后应用0.9%氯化钠2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推 注,输完化疗药物后用≥100ml的等渗液体冲洗管道。 • 药物外敷: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将50%硫酸镁湿纱布 沿静脉走行湿敷在注射的静脉上至化疗液体全部滴完, 拔针后1~2分钟停止湿敷。 • 贴剂的应用:在化疗前将水胶体敷料贴于穿刺点上方 静脉,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起到预防作用。
三、静脉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1、静脉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外渗 血栓形成
2、静脉治疗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污染因素:局部皮肤消毒不严、输液器、针头污染、消
毒液浓度不足、加药针管污染等; 药物因素: • 刺激性强的药物 化疗药物属细胞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 织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如:氮介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4、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药物湿敷
• 临床上常用50%硫酸镁湿敷,每次30分钟,每天2次。 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间隙与细胞内的渗透压,
以达到局部组织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的目的。
• 采用如意金黄散湿敷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
4、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外敷水胶体敷料:
• 透明贴属于水胶体敷料,其优点是可以吸收局部的渗
药物湿敷
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外加保鲜膜包绕。
但50%硫酸镁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渗,此时用硫酸镁湿敷, 组织中的晶体渗透压更高,使血管内的血浆及细胞内水 分进入组织间隙增多,致皮下水疱。 水胶体敷料使用
拮抗剂的应用
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效应,注射盐水稀释渗漏药物或应用特异性 解毒剂。 常用的特异性解毒剂:
脉给药。
3、提高穿刺成功率
提高“一针见血”率,如弹性差、管壁脆者,穿刺的手法要轻、果
断,进针时不要移动。
对于滑动的血管,上端有止血带固定,下端由操作者用手拇指固定, 从中间直接向静脉穿刺。 对较薄的静脉应缓缓刺入,轻轻放置。 对于皮肤较涩,难以刺入者角度要大。进入皮肤后再改变角度进血 管。 输液中滴入停止时要认真了解阻塞的原因及时排除,减少重新穿刺。
二、合理选择静脉
1、静脉的评估
当患者入院时我们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静脉评 估,并了解既往化疗史和既往静脉使用的情 况,将评估结果推荐给医生,根据治疗方案 制定适宜的静脉使用方案。 评估的方法可以参考表1。
表1
病程:化疗疗程( )
静脉评估表
化疗药物使用的既往史(
)
每一次化疗静脉使用:外周静脉(
药物因素
• 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见表2)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均会损 伤静脉内膜;一旦出现化学性静脉炎就有可能导致静脉硬化、 渗漏和血栓形成。 pH值不同的两种药液混合静脉给药容易发 生静脉炎。
pH<4.5时 pH=6.0-8.0 在无充分血流下,静脉内膜组织明显改变; 内膜刺激小
管腔大,血流速度缓慢
静脉中有瓣膜,即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2、静脉的分类
浅静脉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深静脉
3、静脉血管的结构
外膜
中膜
内膜
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
4、静脉血管长度和直径
长度 管径
-------------------------------上腔静脉 7cm 20mm
药物因素
•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见表3)
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表3
药物 5-FU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TPN 3%NaCL 20%甘露醇 5%碳酸氢钠 10%CaCL 50%葡萄糖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一静脉的解剖结构概述静脉中有瓣膜即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的分类浅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颈外静脉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静脉血管的结构内膜外膜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静脉血管长度和直径长度上腔静脉7cm20mm无名静脉25cm19mm锁骨下静脉6cm19mm腋静脉13cm16mm贵要静脉24cm8mm头静脉38cm6mm肘正中静脉6cm6mm静脉血管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脉95ml分钟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钟锁骨下静脉15l分钟上腔静脉25l分钟静脉的评估当患者入院时我们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静脉评估并了解既往化疗史和既往静脉使用的情况将评估结果推荐给医生根据治疗方案制定适宜的静脉使用方案
氟尿嘧啶连续滴注6小时以上时(如图)
• 静脉给药的条件是需要有可靠的、安
全的、可以长期给药的血管通路。
2、静脉选择的原则
•
•
对外周静脉刺激性大的药物
建议选择中心静脉给药。
刺激性大的药物有去甲长春碱PH3.5、表柔比星PH3、阿 霉素PH4.0~4.5。
•
临床上试用的新药
一期临床实验表明,对外周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建议选择中心静
• 阿霉素:①50~200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纳局部静注,1%氢化可的松霜 外敷②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局部静注,渗漏部位多处皮下 注射。 柔红霉素: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局部静注,渗漏部位多处 皮下注射。
•
联合疗法
渗漏24h后,可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以促进组
织修复。 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者,采取局部用药,应按外 科换药法换药,必要时行植皮手术。 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
小
结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化疗药物多 数是通过静脉给药,不仅对静脉有严重的刺激,而且 还可以产生其他毒副作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静脉管 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肿瘤专科护士必须熟悉
局部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利多卡因可止
痛;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
的扩散,阻滞磷脂酶A2活性。
冷敷
局部间断冷敷或冰敷,时间为6~8小时,冰敷时注意防
止冻疮发生。
草酸铂类药物外渗不可冷敷。
早期使用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药物 的吸收,从而减少局部组织的损害。
pH> 8.0时
使内膜粗糙后,可能形成血栓;
表2
药物名称
常用药物的PH
PH 3.5 3.0 4.0~4.5 9.2 5.0
去甲长春碱(简称NVB) 表柔比星(简称Epi-ADM) 阿霉素(简称ADM) 氟尿嘧啶(简称5-FU) 阿糖胞苷
环丙沙星(Cipro) 氨苄西林(Ampicillin)
3.3~ 4.6 10.0
无名静脉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2.5cm 6cm 13cm 19mm 19mm 16mm
贵要静脉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24cm
38cm 6cm
8mm
6mm 6mm
5、静脉血管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静脉 < 95ml/分钟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300 ml/分钟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1 - 1.5 2 - 2.5 L/分钟 L/分钟
出液和有毒物质,有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的溶解, 减轻疼痛,其表面的半透明膜可允许氧气和水蒸气的 交换,它又具有对外界颗粒性异物的阻隔作用,可防 止感染。
透明贴治疗化学性静脉炎
输注化疗药后引 起局部反应
应用透明贴
数小时后,红线消失,疼痛 减轻
透明贴治疗静脉炎
治疗前
治疗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LOGO
化疗静脉的管理
肿瘤内科 2018-09-11
主要内容
静脉的解剖结构
合理选择静脉
静脉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静脉的解剖结构
1、概述
分布在身体浅处 平时容纳全身70%的血液 静脉管壁薄,平滑静脉多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 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
四、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1、化学性静脉炎的表现
主要表现
局部静脉的红肿、疼痛。 触到条索状静脉或有硬结,有压痛,周围皮肤充血、红肿, 一般持续1~2周左右,而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色素沉 着,呈树枝状、条索状改变,严重时发生静脉闭塞。
2、静脉炎的分型
红肿型:沿静脉走向区域发热、发红、肿胀及疼痛;
专业知识,掌握化疗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预防药物
外渗,保护患者的血管,将损伤降到最低。
Page 43
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
2、静脉治疗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微粒因素:一般指加药时混入的玻璃屑、橡皮屑、金 属屑及各种结晶物质。 机械刺激损伤因素:如静脉反复穿刺、置管时间过长 等 过敏反应:如博来霉素、顺铂、丝裂霉素等均易引起 过敏反应。 与患者全身状况有关。
1
局部封 闭疗法
3
药物 湿敷
5
联合 疗法
紧急 处理
2
冷敷
4
拮抗剂 的应用
6
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输入,保留针头尽量回抽,以尽可能去除
残留液体,拔针并按压。 评估外渗范围并报告床位医生和护士长。 另选合适静脉穿刺输液。
局部封闭疗法
可给予生理盐水5~10ml +1%利多卡因2ml + 地塞米松5mg 沿外渗边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
血栓型:沿静脉走向硬化成条索状,外观皮肤表面沿静脉 走向色素沉着,似大理石纹理,血流不畅伴疼痛; 坏死型:静脉穿刺部位剧烈疼痛,皮肤发黑,组织坏死,形 成溃疡,经久不愈。 红肿型和血栓型多见
静脉炎图片
3、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输注化疗药物首选PICC,次选留置针,不宜使用钢针。 使用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时,应选择粗直、有弹性的 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左右上肢交替使用,因下
目前外周静脉情况 :
)次; 中心静脉(
一般 一般 一般 正常 正常
)次
充盈 弹性好 粗 通畅﹢ 颜色﹢
不充盈 弹性差 细 不通畅 异常
最佳静脉的条件:
有完整、弹性的皮肤支持 血管柔软、粗直,富有弹性 易于触及,充盈良好且不易滑动
2、静脉选择的原则
持续静脉给药
• 某些化疗药物建议选择中心静脉,如
肢易形成血栓,除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不宜从下肢
化疗。
3、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药物预防静脉炎 • 静脉用药:输注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前 后应用0.9%氯化钠2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推 注,输完化疗药物后用≥100ml的等渗液体冲洗管道。 • 药物外敷: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将50%硫酸镁湿纱布 沿静脉走行湿敷在注射的静脉上至化疗液体全部滴完, 拔针后1~2分钟停止湿敷。 • 贴剂的应用:在化疗前将水胶体敷料贴于穿刺点上方 静脉,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起到预防作用。
三、静脉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1、静脉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外渗 血栓形成
2、静脉治疗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污染因素:局部皮肤消毒不严、输液器、针头污染、消
毒液浓度不足、加药针管污染等; 药物因素: • 刺激性强的药物 化疗药物属细胞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 织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如:氮介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4、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药物湿敷
• 临床上常用50%硫酸镁湿敷,每次30分钟,每天2次。 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间隙与细胞内的渗透压,
以达到局部组织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的目的。
• 采用如意金黄散湿敷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
4、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外敷水胶体敷料:
• 透明贴属于水胶体敷料,其优点是可以吸收局部的渗
药物湿敷
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外加保鲜膜包绕。
但50%硫酸镁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渗,此时用硫酸镁湿敷, 组织中的晶体渗透压更高,使血管内的血浆及细胞内水 分进入组织间隙增多,致皮下水疱。 水胶体敷料使用
拮抗剂的应用
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效应,注射盐水稀释渗漏药物或应用特异性 解毒剂。 常用的特异性解毒剂:
脉给药。
3、提高穿刺成功率
提高“一针见血”率,如弹性差、管壁脆者,穿刺的手法要轻、果
断,进针时不要移动。
对于滑动的血管,上端有止血带固定,下端由操作者用手拇指固定, 从中间直接向静脉穿刺。 对较薄的静脉应缓缓刺入,轻轻放置。 对于皮肤较涩,难以刺入者角度要大。进入皮肤后再改变角度进血 管。 输液中滴入停止时要认真了解阻塞的原因及时排除,减少重新穿刺。
二、合理选择静脉
1、静脉的评估
当患者入院时我们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静脉评 估,并了解既往化疗史和既往静脉使用的情 况,将评估结果推荐给医生,根据治疗方案 制定适宜的静脉使用方案。 评估的方法可以参考表1。
表1
病程:化疗疗程( )
静脉评估表
化疗药物使用的既往史(
)
每一次化疗静脉使用:外周静脉(
药物因素
• 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见表2)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均会损 伤静脉内膜;一旦出现化学性静脉炎就有可能导致静脉硬化、 渗漏和血栓形成。 pH值不同的两种药液混合静脉给药容易发 生静脉炎。
pH<4.5时 pH=6.0-8.0 在无充分血流下,静脉内膜组织明显改变; 内膜刺激小
管腔大,血流速度缓慢
静脉中有瓣膜,即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2、静脉的分类
浅静脉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深静脉
3、静脉血管的结构
外膜
中膜
内膜
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
4、静脉血管长度和直径
长度 管径
-------------------------------上腔静脉 7cm 20mm
药物因素
•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见表3)
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表3
药物 5-FU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TPN 3%NaCL 20%甘露醇 5%碳酸氢钠 10%CaCL 50%葡萄糖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一静脉的解剖结构概述静脉中有瓣膜即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的分类浅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颈外静脉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静脉血管的结构内膜外膜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静脉血管长度和直径长度上腔静脉7cm20mm无名静脉25cm19mm锁骨下静脉6cm19mm腋静脉13cm16mm贵要静脉24cm8mm头静脉38cm6mm肘正中静脉6cm6mm静脉血管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脉95ml分钟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钟锁骨下静脉15l分钟上腔静脉25l分钟静脉的评估当患者入院时我们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静脉评估并了解既往化疗史和既往静脉使用的情况将评估结果推荐给医生根据治疗方案制定适宜的静脉使用方案
氟尿嘧啶连续滴注6小时以上时(如图)
• 静脉给药的条件是需要有可靠的、安
全的、可以长期给药的血管通路。
2、静脉选择的原则
•
•
对外周静脉刺激性大的药物
建议选择中心静脉给药。
刺激性大的药物有去甲长春碱PH3.5、表柔比星PH3、阿 霉素PH4.0~4.5。
•
临床上试用的新药
一期临床实验表明,对外周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建议选择中心静
• 阿霉素:①50~200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纳局部静注,1%氢化可的松霜 外敷②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局部静注,渗漏部位多处皮下 注射。 柔红霉素: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局部静注,渗漏部位多处 皮下注射。
•
联合疗法
渗漏24h后,可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以促进组
织修复。 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者,采取局部用药,应按外 科换药法换药,必要时行植皮手术。 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
小
结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化疗药物多 数是通过静脉给药,不仅对静脉有严重的刺激,而且 还可以产生其他毒副作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静脉管 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肿瘤专科护士必须熟悉
局部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利多卡因可止
痛;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
的扩散,阻滞磷脂酶A2活性。
冷敷
局部间断冷敷或冰敷,时间为6~8小时,冰敷时注意防
止冻疮发生。
草酸铂类药物外渗不可冷敷。
早期使用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药物 的吸收,从而减少局部组织的损害。
pH> 8.0时
使内膜粗糙后,可能形成血栓;
表2
药物名称
常用药物的PH
PH 3.5 3.0 4.0~4.5 9.2 5.0
去甲长春碱(简称NVB) 表柔比星(简称Epi-ADM) 阿霉素(简称ADM) 氟尿嘧啶(简称5-FU) 阿糖胞苷
环丙沙星(Cipro) 氨苄西林(Ampicillin)
3.3~ 4.6 10.0
无名静脉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2.5cm 6cm 13cm 19mm 19mm 16mm
贵要静脉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24cm
38cm 6cm
8mm
6mm 6mm
5、静脉血管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静脉 < 95ml/分钟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300 ml/分钟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1 - 1.5 2 - 2.5 L/分钟 L/分钟
出液和有毒物质,有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的溶解, 减轻疼痛,其表面的半透明膜可允许氧气和水蒸气的 交换,它又具有对外界颗粒性异物的阻隔作用,可防 止感染。
透明贴治疗化学性静脉炎
输注化疗药后引 起局部反应
应用透明贴
数小时后,红线消失,疼痛 减轻
透明贴治疗静脉炎
治疗前
治疗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LOGO
化疗静脉的管理
肿瘤内科 2018-09-11
主要内容
静脉的解剖结构
合理选择静脉
静脉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静脉的解剖结构
1、概述
分布在身体浅处 平时容纳全身70%的血液 静脉管壁薄,平滑静脉多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 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
四、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1、化学性静脉炎的表现
主要表现
局部静脉的红肿、疼痛。 触到条索状静脉或有硬结,有压痛,周围皮肤充血、红肿, 一般持续1~2周左右,而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色素沉 着,呈树枝状、条索状改变,严重时发生静脉闭塞。
2、静脉炎的分型
红肿型:沿静脉走向区域发热、发红、肿胀及疼痛;
专业知识,掌握化疗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预防药物
外渗,保护患者的血管,将损伤降到最低。
Page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