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预习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预习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二)学习重点
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现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著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问刘十九》谐多变。

★背景透视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
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诗歌鉴赏方法:
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填空题。

《钱塘湖春行》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

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之情。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诗句解释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探究案
1.统读全诗,从文中找出诗人的游踪。

2.本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写了哪些景物?
3.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参考答案
一、
2.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提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4.(1)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

湖水刚刚涨起来,水面与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气与湖水相连
(2)有几处地方,黄莺争着栖身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于啄泥衔草,营建新巢?
(3)树上、地上,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已吐艳,渐渐地有让人眼花缭乱之势;遍地的小草,绿绿茵茵,刚刚能遮住马蹄。

(4)我最爱的还是湖东,在那白沙堤上,杨柳吐翠,绿树成荫。

徜徉其间,总让人留连忘返,怎么游也游不够。

二、
1.诗以“孤山寺北起至贾亭西、湖东,以白沙堤”终。

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早春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初春
写的景物有: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
3.“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