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毕业复习研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的教科书又将出台
修改以后的标准中 内容表达和组织的特点
• 以核心科学概念来组织内容
运用了叙述和分级表达的方式 运用了新的知识分类方式 考虑了教师的需要
• 学习科学对学习的共识
• 更深刻理解概念的重要性
仅仅学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却不一定能 胜任工作。只有学习者知道何种情形运用何种知 识,并能在新的情况中对原有知识做出恰当修正,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才是有用的。当学生对 概念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时,他们就会为了使用, 用更加深刻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实于教材,考的是 基础的概念加适当的运用
• 一要学生真正把握科学概念,还要 联系生活实际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的复习与 联系实际的思维训练
•教师工作重点
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的性质与特点。 2、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和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即对学生 的学习状态分析。 1、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2 、学生在学习之后应具备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2009》
• 注重教,也注重学 新的科学学习关注教学技巧,也关注学生 的学习过程。 1、创设学习环境 2、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上的重要性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建立在基于原有知识基 础的环境中学习;如果教学没有包含学生的已有知识,那 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仅够其通过考试,而在课堂之外,持有 的依然是错误的前概念
• 六(上)复习
• •
• • • • • • •
大英县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素质教育测试 一、填空:(10分)
1、细菌、霉、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叫 2、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 和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 6、细菌有 、 、 三种基本形态。 7、细菌繁殖一代大约需要 分钟。 。
•
• • • • • • • • • •
三、选择5分(每个1分)
1、太阳是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2.虽然各种污渍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 )发生反应,就能被洗干净。 A合适的洗涤用品 B水 C油 3、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 )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 A、5.9 B、6.9 C、7.9) 4、西红柿、橙子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 )。 A酸性物质 B碱性物质 C酸碱指示剂 5、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 )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
(1)学生在学习前已经从不同途径获得了与教师 头脑中和教科书中的观念完全不同的观念。 (2)有些学生尽管受过一些科学教育,也还存在 着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日常概念。即:他们的这 些日常概念在接受科学教育时很顽固,没有得到 改变。 (3)有些概念虽然通过教学有所改变,但并未全 部改变没有达到教师的计划要求。
•
• • • • • • • • • • • • • • •
二、选择题(5分)
1、下列环境中最容易使物体发霉的是 。 A、干燥阴冷的地窖 B、温暖潮湿的厨房 C、通风干燥的走廊 D、温度很低的冰箱 2、植物体的衰老、死亡是 。 A、由植物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开始与终结造成的 B、植物体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C、由外界对植物体营养供给不均衡造成的。 3、下列食物中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发霉的甘蔗 B、霉菌制的酱 C、豆腐乳牛 D、腌制的鱼 4、我们受伤时,伤口上往往会有脓,这是 。 A、伤口处腐烂的肉 落石出 B、伤口的渗水 C、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D、死亡的病菌 5、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青霉素的人是 A、列文虎克 B、胡克 C、弗莱明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
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 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 的想法,洞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
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 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 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 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 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 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 • • •
楼梯式 拼图式 训练式 ………
• 提效率,出成绩,如何 抓。
• “ 重点知识必须考,重点知识年年考”是命 题的基本原则,只是在不断变换而已
• 掌握高频考点,就掌握了分数的总钥匙,分 数肯定不会太差。
• “ 常考点”、“易考点”、“必 考点”
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易考点?哪些年年考、 次次考?哪些几乎不考?
。
•
• • • • •
三、判断:(5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了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学六年级(上)科学综合测试题(二)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填空10分(每空0.5分) 1、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八大行星是:( )、( )、( )、( )、( )、( )、( )、( )。 3、(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 )接触。 5、地球的内部分为:( )、( )、( )。 6、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 的过程叫做( )。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 )季,另外半球就是( )季。 8、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 )。 9、物体在( )和(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二、选择5分(每个1分) 1、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 A、自来水 B、橘子汁 C、洗发水 2、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 )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 A、5.9 B、6.9 C、7.9) 3.虽然各种污渍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 )发生反应,就能被洗干净。 A合适的洗涤用品 B水 C油 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5、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 A、乳酸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 三、 判断5分(每个1分) 1、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2、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 3.自制的紫甘蓝汁遇到酸性物质时变红,遇到碱性物质时变绿。( ) 4、假设不需要证据来验证,所有的假设都正确的。( )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
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研讨
夏晓玲
大英实验学校
2011 – 4
• 关注科学课改的
前
沿
信
息
院士建议
关于大力推进和正确引导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韦 钰 母国光 甘子钊 葛墨林 刘盛纲 彭堃墀 严陆光 周立伟 周 恒 龙以明 李正名 叶善专 刘唐育 (2008年4月1日)
• 小学一二年级将开设科学 课程
• 教师策略
• 1、让学生暴露思想阶段 教师要据此来考虑后面的复习安排。教师要 考虑、设计一些情景,使学生暴露自己的观 点。
• 2、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重建 A、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让他们 在交流中明辨是非。 B、重建新的概念: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相 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去伪存真。强调 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No Image
• 目前在新教改推行的某些建构主义中,低估了儿童的学习 能力和发展水平,以固定、僵化的概念发展模式设置学习 标准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又强调儿童“自我探究”、 “自我发现”,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片面强调所谓 “过程比知识重要”,人为割裂知识和过程的联系;甚至 宣传否认客观规律存在、否认科学知识相对真理性的极端 建构主义等等。这些错误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必将严重影 响我国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出现这些错误倾向 的根源正在于我们缺乏教育的科学研究。
3、反思的重要性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2009》
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 思维和语言能力 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
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 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 康的生活态度
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什么? 科学课程要围绕重要的科 学概念和模型组织教学
在学习内容中应该包括: 关于科学知识的概念
• 3、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观念上的变化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 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学生反思:对自我的思考,对自我活动的 思考,对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感受的思考, 对自己的体验的理解和表达。
知识点的处理
教材中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目标, 更要具体到学生如何处理这些 知识点,重点放在学生在学习 之后到底能做什么的陈述 。
教师要做的事情作为教学目标 来表述,更要明白学生知识方面 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效果常常不能达到教 师所预期的结果,主要有 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内容上的问题。这些 问题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 (四)教育理论方面持有不正确的认识:(1)不了解 近十几年学习科学研究的进展,低估了儿童学习科 学的能力;(2)杜威教育理论提出于1900年前后认 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已经不适合21世纪教育的 发展;(3)把皮亚杰科学研究所得出的具体结论, 视为不可逾越的教条,是对科学本质的错误理解。
• (五)重视科学教育,恢复一、二年级科学课,也是一 些科学界人士的共识。
科学事实、 科学定律、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
关于科学本身的概念 以核心概念来组织
No Image
•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 定良好的基础。
——引自《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送审稿)
• 关于小六毕业复习一些粗浅 的探讨
从题型上来看: 填空、选择、判断
(二)我们对国际科学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 无论是国际组织如欧盟,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提 出的明确建议;还是在西方美、英、法、德、加 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韩国、南非等国的国家 标准中,科学课程的安排都至少从5岁儿童开始, 连续进行到12岁
(三)从我国多年《自然》课实践和七年多《做中学》 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情况看,小学一、二年 进行科学教育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对学前教育和 早期教育有益。
• 请求考虑恢复一、二年级科学课的理由如 下:
• (一)经过资料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小学科学教 育始于上世纪初,中国的科学教育和中华民族强 国之旅相伴相随。无论在清末,还是在民国时期, 小学课程设置中科学教育在低年级都占有一定比 重,其受重视程度不亚于算术。文革之后,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 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于1992年得以通过, 重新又确立了科学类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
• • • • •
二、判断5分(每个1分)
1.给土壤施肥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土壤施用酸碱性不同的肥料。( ) 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 ( ) 3、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 4、作对比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 ) 5、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
•
•
小学六年级(上)科学综合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 • • • • • • •
一、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 3、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 )、( )、( )、( )、( )。 4、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 )。 5、许多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用( )、( )、( )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6、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 7、荷兰的( )发现微生物,英国的( )发现青霉素,英国 的( )发现细胞。 8、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和( )接触。 9、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 )‘它是由各种( )构成的。 10、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 )倍。
•老师的教学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 为自己的思考对象。 我们一线老 师一定要想我们的复习课要具备的 特征:
• • • • • •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师生活动的有效性 对知识处理的灵活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复习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 帮助学生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些 活动,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科学知识)。 1、确认正确的概念; 2、丰富不够完整的概念; 3、纠正错误的已有概念,帮助学生重建新 的概念;
其二是:在认知策略上, 学生具有的策略与教师认 为他们应该具有的策略不 同。
• 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策略上看,学生实际的认 知结构与教师认为他们应该有的认知结构不 相同,造成教学工作中达不到理想的结果。每 个学生带着他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听课,而未能 同化新的信息,或者说新的信息未能与长时记 忆中原有的信息成功地建立联系,从而达到意 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