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下语文试卷期末考前模拟四(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二)共3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真题演练卷(四)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粗扩.( guǎng)和蔼.(ǎi)花团锦簇.(cù)
B.抵.达(dǐ)遮敲.(bì) 参.差不齐(cēn)
C.绽.开(zhàn) 怅.然( chàng) 混.为一谈(hùn)
D.称.职( chèng) 余晖.(huī) 畏罪潜.逃(qián)
2.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安祥耸立倒塌崇山峻岭
B.热忱奥密狼狈废寝忘食
C.莅临分歧恭敬人迹罕至
D.烂漫绝别祷告自顾不暇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春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
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
B.2018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不约而同
....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C.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
在我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鹌立鸡群
....、引人注目的可能。
D.拓展的岳阳楼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
每
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B.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六一”期间隆重上映的动漫电影(《功夫熊猫2》,使无数小朋友带来了欢乐。
D.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我养成、自我成长”。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 )。
(2分)
周末,我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二、古诗词积累(每种种类的诗句各写两句)(20分)
1.春景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景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景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景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珍惜时间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于相,则虽皆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将枉.于法枉:白白地
B.则虽.嗜鱼虽:虽然
C.我又不能自给.鱼给:供给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给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敲雪
(1)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2)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ー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花,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ー天一天地长大。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崔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看,守
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读书全靠它。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倏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
(3)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4)走到父亲面前,我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
(5)“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6)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
(7)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8)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9)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
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棱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10)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
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
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
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
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
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1)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2) 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3)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
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4) 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15)“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16)父亲叹了ロ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17)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ロ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6分)
(1)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
..............
敲下来
...…(加点字有事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香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顺序、倒叙、插叙)。
可以把这一段删去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请联系文章分析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五、语言的实际运用(10分)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体育运动开始与经济、社
会、文化、外交等领域融合而发挥多重复合功效,“运动是良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人正在变得更健康,更富有活力
【材料一】10月1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清华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体育部承办的“向上吧,中国!全国全民引体向上大赛”首场高校活动落地清华大学。
组委会现场介绍,本次比赛是“向上吧,中国!全国全民引体向上大赛”首次走进校园,后续活动还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有序开展。
【材料二】10月20日,2018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在成都市成华区圣灯公国拉开帷幕。
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个儿童家庭、200余名青少年,以及500余名自行车运动骑游爱好者,近2000余人参与健康营的比赛和騎游活动,呈现出全家齐参与的欢乐骑行场面。
1.请你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成都举行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之门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要有真情实感;
(3)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D项中的称”应读“chèn”。
2.C
【点拔】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形的辨析。
A项中“祥”应为详”;B项中“密”应为“秘”:D项中“绝”应为“诀”。
3.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4.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5.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1.春景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夏景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秋景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冬景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5.珍惜时间的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三、1.A
【点拔】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
枉”的意思是“徇私枉法”。
2.(1)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2)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的。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3.示例:不是。
如果因为接受人家的鱼而被免职,虽然喜欢鱼,也没法给自己弄到鱼了。
说明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别人替自己打算,不如自己给自己打算。
同时也体现了公仪休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品质。
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就不会被免职,那么自己就永远有鱼吃了。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四、1.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的果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2)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重点词向的理解能力。
3.插叙不可以,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
心照顾以及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弟读书的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点拔】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4.因为父亲怕晚上积雪会把树枝压折,影响收成,耽误我们兄弟几个交学费(上学)。
【点拔】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重点向子隐含的深意的理解能力。
5.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忍,吃苦耐劳。
【点拔】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五、1.材料一向上吧,中国全国全民引体向上大赛清华赛区拉开战幕。
材料二成都举行江停自行车健康营活动。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2.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活动旨在以活动加赛事的形式宣传并普及自行车绿色出行。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六、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双基双测期末测试语文试卷(B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迫不急待守株待兔兴高彩烈梦寐已求
B.一如继往龇牙咧嘴故弄玄虚成家立业
C.不屑一顾蹑手蹑脚永志不忘囫囵吞枣
D.翻来复去感慨良深精致匀称日夜操劳
2.不能与“拼搏”搭配的词是()
A.惊心动魄B.全力以赴C.铺天盖地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年“十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
..。
(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偶像练习生》和《创造营》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
....。
(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C.市场竞争激烈,小轿车的价格会不会高台跳水
..?(指水上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D.他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
..收起。
(这里指顾虑)
4.谚语“莫道君行早”的下一句是( )。
A.一字值千金B.日久见人心C.更有早行人D.近山识鸟音5.人们常用“()”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书写
6.看拼音写词语。
chóu chàng jīng huán g yī wēi
xiāo shìniàn dāo yuán liàng
三、填空题
7.查字典,填空。
用部首查字法,“鼎”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画。
“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脚两耳;②正当,正在;③锅;④大。
“世纪宝鼎”的“鼎”应选第_____种解释。
“三足鼎立”的“鼎”应选第____种解释。
“一言九鼎”的“鼎”应选第_____种解释。
“鼎盛”的“鼎”应选第___种解释。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带“鼎”字的成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帐篷(______)的心情(______)的宴会
(______)的同伴(______)的生活(______)的荒岛
9.辨字组词。
弈(______)俱(______)援(______)盂(______)
奕(______)惧(______)缓(______)孟(______)
10.填空。
(1)《马诗·大漠沙如雪》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
这首诗用_______手法,通过_________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2)《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_______,采用_______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实际_________,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绝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竹石》是清代画家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_____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_______,而是竹的________。
这首诗__________,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
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_____________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11.写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不要放走一个。
”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
(__________)
(2)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与一般的蝎子不同。
(__________)
(3)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__________)
四、连线题
12.把词和对应的解释连线。
似全,全然若你
何当好像等闲高尚的节操
任何时将要清白好像
浑任凭尔平常
五、判断题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模(mó)糊、似(sì)乎、转(zhuàn)身、分量(liàng)这些多音字的读音没有一个是错的。
(______)
(2)“辉”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辉”的“辉”与“辉煌”的“辉”意思一样。
(______)
(3)“焕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褒义词。
(______)
(4)“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______)
(5)“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中所遇到的难题。
”这句话若缩句,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______)
(6)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
分析下面提供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妈妈是夜校教师,每天晚上负责给青年工人补课。
一天晚上,天下大雨,妈妈照样去上课,可回来得比平常还晚。
原来哪天只有一位年轻姑娘来上课,妈妈不仅给她补了课,还送她回家去。
14.针对材料,确定下面哪个中心好?在题后括号里画“√”。
(1)表现妈妈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
(2)表现妈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
(3)表现妈妈关心女青年。
()
1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
(_________)
(2)“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个句子是设问句,意思是“没有什么法来反抗”。
(_________)
(3)《腊八粥》一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_________)
(4)“父亲终于把表盖上了。
”改成被字句是“表被父亲盖上了。
”(_________)16.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____)
(2)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____)
(3)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____)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____)
(5)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____)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
(7)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____)
(8)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____)
六、修改病句
17.修改病句。
(1)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加序号的句子中有三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目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②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要积极响应植树造林、造福子孙的号召,踊跃投身到绿化家乡、美化环境中去。
③人人从植一棵树、种一株草做起,自觉实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④要勇做绿色卫士,敢于制止破坏绿化的行为。
让我们用汗水浇灌绿树,共建美好家园。
A、第__________句成分残缺,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__________句搭配不当,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__________句语序不当,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段,抄在“_____”上。
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的美好节目,被大家吸引住了。
刘明表演单人舞,舞姿忧美,张林表演小提琴独凑,非常动听。
最后同学们尽情歌唱,欢乐的歌声在操场上空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片段在用词、表达、标点上都有错误,请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不超过6处)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德国电影人费特尔被巴基斯坦杰宁地区一位男子把自己孩子的器官捐献给杀害孩子的以色列人的故事,他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杰宁之心”,获奖无数。
他一直希望这部电影能在杰宁地区放映。
他想告诉那个地方的孩子!流血和冲突不是真正的生活,扛着武器杀戮不是童年该做的事情,人与人的真实情感不是仇视和冷漠……仇恨与隔阂可以消化,但是需要彼此的悲闵和宽恕。
七、句型转换
22.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
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句子广场。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来我家住几天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排序题
26.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
(2)旬年时月周日季
________________
(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_______________
27.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在“()”里填序号。
(______)你在哪里?
(______)寻找雷锋的足迹。
(______)顺着弯弯的小路,
(______)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九、信息匹配
28.选出每组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
(1)除夕初五腊八正月(______)
(2)花生干果榛子栗子(______)
(3)剧种豫剧藏戏越剧(______)
(4)服饰饮食民居竹楼(______)
29.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1)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____)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____)
(3)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____)
(4)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____)
十、语言表达
30.仿写句子。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孩说:“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用木头和帆船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嗓子很干。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汤姆说,他觉得他是满不在乎的。
(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口语交际。
学校将举行以“经典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我将向同学推荐《__________》这本书,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口语大舞台。
不久以后,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
你都有哪些话想对他们说,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
..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34.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35.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6.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38.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十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练习。
阅读材料一
特别作业本——怀念我的启蒙老师
这是一页迟交的答卷;这是一幅刻有岁月烙痕的画图;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多年以前,我,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何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里。
何老师,就是我的启蒙恩师。
清楚记得,上学后第一节语文课。
我随着何老师清亮的嗓音诵读:“我们的教室多好啊!正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像……”读完几遍后,布置我们写字。
他又领读三年级语文的第一课。
我不知道写字,也附和着三年级学生跟读:“夏天过去了,可爱的早晨和黄昏,几个孩子在树下捉迷藏……”一个邻桌的女孩子告我的状。
“老师,他不写字,他也念!”我被告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