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 散文诗二首 PPT配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散文诗二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第1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了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
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
现在我将这首散文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阅读课文,说说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明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明确: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目标导学二:朗读语言,体会感情
感情朗读诗歌,思考: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1.这首诗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依恋之情。
2.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该用喜悦、舒缓、温馨、深情的感情基调,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结合诗歌的感情基调,请同学们用心揣摩:看看以下这几个句子如何读?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明确: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里呀?”
明确: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明确: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
明确: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4.通过对以上句子感情的把握,你能感受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5.再读诗歌,小组合作交流: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明确: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
(2)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明确: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3)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明确:孩子懂得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6.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明确: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7.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说“你这坏孩子”?这什么口吻?
明确:因为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这是嗔怪、惊喜的口吻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明确: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首诗美在亲情美,人性美,有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
9.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明:《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诗人借助想象,设计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儿童与他母亲“嬉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三、课后练习
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第2课时《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和主旨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从父亲的朋友送我们的莲花写起?
明确:为了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引出下文。
2.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了莲花的象征意义。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朵凋谢一朵盛开,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4.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完成以下表格:
明确: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
阴的天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大荷叶慢慢地倾
侧了下来
(雨肆意地下
着)
雨势并不减退,勇
敢慈怜的荷叶上聚
了些水珠
红莲开满亭亭(白
莲已经凋谢)左右攲斜在大荷叶的覆盖
下
不摇动
5.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明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6.大声朗读以上主旨句,并用心思考:
①“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明确: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②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明确: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③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目标导学二:探究写作手法
总结这首诗用了什么典型的写作手法,并结合内容说明。
明确: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
“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三、对比阅读
本文和《金色花》都是表达母爱的,请从情感、语言、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比较两首散文诗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红莲---------我荷叶---------母亲母爱象征
可取之处
通过自主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知内容和情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色。
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
诗歌优美,课堂语言也要优美,才能把学生的感情煽动起来。
今后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摘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