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期末满分冲刺卷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满分冲刺卷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
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度,AB的________是空气(左边/右边)。
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
4.如图所示,在教室的讲台上放有两个音叉,各有一个泡沫塑料球靠在旁边,现用橡皮锤敲击右边的音叉,会发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
若此实验放到月球上进行,现象会有什么不同?_________
5.某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那么它的振动频率是___________Hz,人类
___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够”或“不能”)。
6.如图所示,小聪和小明能从不同方向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是由于光射到书上时发生了______,小聪认为书把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这种现象一定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小明认为这种现象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请你判断并作出解释:______。
7.如图所示,是感动了无数人的“冰花男孩”,他的吃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头上的“冰花”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该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
8.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鱼②中午树阴下的亮斑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冰透镜取火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
(填序号)
9.小明乘车从永州到长沙,图中看到如图(a )所示路牌。
路牌中里的“100”表示_____;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还需要_____h 才能到达长沙。
如图(b )所示为甲、乙两车的路程﹣时间图像,若甲车和乙车运动时间之比为2∶3,则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之比为_____。
10.已知甲、乙两种金属的m ﹣V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得到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若用相同质量的甲、乙材料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A 、B ,则A 、B 的体积之比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空3分,共30分)
1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s v t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与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1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水壶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B.灯泡用久变黑是汽化现象
C.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现象D.樟脑丸变小是蒸发现象
13.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星车在远离平台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C.祝融号在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向外伸D.祝融号后置照相机工作时一定满足u>2f 14.像的成因有三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
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15.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发现:只敲击一下音叉,却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听到音叉一直在响,其原因是()
A.发声虽停止,声音还在传播
B.音叉还在振动
C.两个叉股之间的空气还在振动
D.产生了回声
16.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中的水均不沸腾
B.A杯中的水不沸腾,B杯中的水沸腾
C.A、B中的水均沸腾
D.A杯中的水沸腾,B杯中的水不沸腾
17.如图所示是小桂做的有趣的实验,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他慢慢向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下列是眼睛接收到了硬币反射出来的光的路径是()
A.B.
C.D.
18.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是()
A.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
B.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C.考试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1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为20cm 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 .乙物质的密度为33
0.510g/cm C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20.小巴乘坐爸爸骑的电动自行车从家出发去市场购物,途中接到妈妈的电话说没有带钥匙,小巴决定跑回家给妈妈开门。
爸爸继续前行,175s 后爸爸到达市场,购完物后便马上按原路回家,到家时恰好小巴也同时到家。
整个过程路程与运动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小巴下车时间忽略不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去市场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8m/s
B .点a 处对应的路程为2600m
C .爸爸到市场时与小巴相距1968.75m
D .755s ,爸爸与小巴相距1397.5m
三、作图题(21题4分,22,23每题2分,共8分)
21.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1、图2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2.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2∶1,图中已经画出了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请在图中画出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
23.如图有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画出相应的平面镜。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4)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2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同时还能够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3)实验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______(选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26.小亮在河边捡到了一小块玛瑙石,利用如下实验步骤测量它的密度。
(1)在实验时,小亮把天平放在______工作台上,如图甲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指到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直到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3)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玛瑙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玛瑙石的质量是______g;
(4)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量玛瑙石的体积为______cm3;
(5)通过以上测量数据,可计算出该玛瑙石的密度为______kg/m3;
(6)如果将实验步骤(3)、(4)互换一下,测出玛瑙石的密度将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五、计算题(27题6分,28题8分,29题12分,共26分)
27.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mm2的铁丝,质量为15.8kg。
(已知ρ铁=7.9×103kg/m3)求这捆铁丝:
(1)总体积为多少m3?
(2)总长度为多少m?
28.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门“W86式122毫米”榴弹炮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发射
(声音的速度为340m/s,后战士通过望远镜看到炮弹击中目标爆炸,过了15s听到爆炸的声音。
不计光传播的时间)求:
(1)战士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其原因是什么?
(2)战士离目标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29.如图a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小球分别位于A、B两点,同时开始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匀速运动,已知AC=50cm、BC=80cm,甲的速度为0.2m/s。
(1)求甲小球由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t;
(2)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求乙小球的速度;
(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现将乙小球换成长30cm的滑块MN(宽度很窄),N端放于B点,如图b所示,为使二者相碰,求滑块的速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