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苏州园林—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嶙峋(xún)鉴赏(jiàn)着眼(zhuó)
B.琢磨(zhuó)丘壑(hè)镂空(lóu)蔷薇(qiáng)
C.轩榭(xuān)庸俗(yōng)模样(mú)松柏(bǎi)
D.斟酌(zhēn)一幅(fú)对称(chèn)檐漏(yán)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胜景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D.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困难,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文章第3~6段采用逻辑顺序,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的图画美。

C.根据第4段可知,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只靠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术天赋,而不靠技术水平。

D.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B.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了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C.文中“大多”“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5.读完《中国古代园林》后,某班同学写了读后感,下面是从部分同学作文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囿”,至今大约2000余年的历史。

B.中国园林南北风格不一,南方多为清秀婉约,北方多为宏伟壮丽。

C.中国园林中,颐和园成为布局完整、建筑完好的造园特色。

D.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园林》,让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园林又称文人园林,因其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文人是造园的主体。

若追溯中国园林的源流,则既非始于文人,亦不止于文人,而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庶民百姓,莫不有园。

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园林设计也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建筑散置在山水花木之间,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虛,与周围景致交汇为和谐的整体。

中国人通过建筑的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到自然的大空间。

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

A.“追溯”是动词,“源流”是名词,“帝王将相”“园林设计”都是并列短语。

B.“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这个句子中,“发展”作谓语。

C.“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

”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和谐”与“整体”互换位置。

7.江苏园:春来江水绿如蓝
于丽爽
①江苏园是北京园博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最大的江南园林。

荟萃了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瞻园等江南名园的经典景观和造园技法,由苏州市和南京市联手建造。

②从5号门区进入园博园,对面小山坡上有一大片樱花树,四月底五月初,一树树粉色的樱花中夹杂着几棵白色樱树,微风一吹,落英缤纷。

就在这花树婆娑中,若隐若现着白墙灰瓦。

高墙之外,露出屋角、树梢。

这里,就是又名“忆江南”的江苏园。

③进正门一步踏入门厅,有方方正正一小院。

对面墙下种着一棵松,一株梅,一丛竹。

还有苍劲古朴的龙爪槐和体态多姿的太湖石假山。

地面铺装五只蝙蝠围绕着铜钱的圆形图案。

④展园施工负责人束卫东介绍,和北京的皇家园林不同,江南园林都是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

门厅是停轿出轿的地方,植有岁寒三友,代表主人品格高洁,五福临门的地面铺装则寓意福在眼前。

一个小小的门厅,就有这么多设计,苏州园林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可见一斑。

⑤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粉墙、黛瓦、栗柱、灰砖。

从门厅右转进入园内,迎面是屏山堂,通透的空间,四面暗红色的柱子,最能体现栗柱的特点。

据介绍,这种接近栗子皮颜色
的漆又被称为中国漆,是用漆树的枝叶熬制后配上颜色调制的,整个江苏园中的建筑用的都是这种漆,与北方园林惯用的朱红色漆截然不同。

⑥屏山堂由前厅、天井、后厅组成。

一望名字便知,起的是障景的作用:杵在门口,把后面的景观隔断,让游客在此不能一览全园,因此充满期待。

江南园林这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被全世界沿用至今。

⑦做足了这些文章之后,左转进入园中,眼前真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这里有山有水、有亭有榭、有舫有阁、有楼有斋,心情刹那明亮起来。

⑧水,是江南园林的灵魂。

整个江苏园中,水面积占了三分之一,水中主种荷花,求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

水岸四周,点缀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建筑。

⑨荷花厅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典型的四面厅,四面都能开门。

荷花厅前是开阔的赏荷平台,从这里望去,眼前的景色层层递进,山水楼榭尽收眼底。

左右两侧的揖峰轩、曲楼是近景;方亭、芙蓉水榭是中景;扇亭、舒啸亭是远景。

高低错落,浑然天成。

这,也是江南园林的一大特色——强调自由配置以创造奇巧的景致。

虽是人工产物,却要把大自然的野趣呈现在人的眼前。

⑩江苏园的正门匾额上写着“忆江南”,出口门的匾额上则写着“江南”。

入园时,游客带着对江南风光的回忆和想象,一番游览,一一亲见之后,出园时,就只会在心中默念:这,就是江南!
(有删改)
7.第①段中,加粗的“浓墨重彩”一词应如何理解?
8.第③段画线句子意在说明江南园林的什么特征?
9.文章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第⑤段中加粗的“据介绍”能否删去?请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镂空”的“镂”应读作“lòu”。

故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D项,望文生义,“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A项,使用正确,“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B项,使用正确,“沧海一粟”意为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C项,使用正确,“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答案:C
解析:C项,“只靠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术天赋,而不靠技术水平”说法有误。

根据文章第3段中的“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可知,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故选C。

4.答案:D
解析:文章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5.答案:B
解析:A.成分残缺,在“至今”后加“已有”;重复赘余,“大约”与“余”删去其中一个。

C.搭配不当,把“成为”改为“具有”。

D.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让”。

6.答案:C
解析:A.“园林设计”是偏正短语。

B.“融”作谓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交汇”改为“融汇”。

故选C。

7.答案:“浓墨重彩”的原意是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在这里指“江苏园”在众多园林中堪称经典,醒目笑出,令人青睐、瞩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作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意,然后再结合上下文语境,答出此词在句中的意思。

8.答案:意在说明江南园林对细节精益求精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通过阅读可以发现,第④段末尾有一句总写的话:“一个小小的门厅,就有这么多设计,苏州园林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可见一斑。

”由此可知,第③段画线句说明了江南园林对细节精益求精的特征。

9.答案:作比较。

将江南园林与北京的皇家园林进行比较,突出江南园林是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具有追求细节、精益求精的特点,从而更有力地表现江南园林的与众不同,使读者对江南园林有更加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由文章第④段的“和北京的皇家园林不同,
江南园林都是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和第⑤段的“整个江苏园中的建筑用的都是这种漆,与北方园林惯用的朱红色漆截然不同”可知,文章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强有力地表现了江南园林的与众不同,加深了读者对它的印象。

10.答案:不能删去。

“据介绍”说明“接近栗子皮颜色的漆又被称为中国漆,是用漆树的枝叶熬制后配上颜色调制的”这种说法仅仅是听来的,不是作者自己从确切资料中得来的。

“据介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

解答时,一方面要明确加粗词语的意思,“据介绍”表明此说法仅仅是听来的;另一方面可将加粗词语删去,看看语句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

另外,分析时要明确指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如严密性、生动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