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是美国和越南共产党 游击队之间的战争。这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 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 元。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时间长,造成了 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二.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 三.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一.形成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资本主义世界
西欧、日本: 普遍衰落
美国: 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社会主义世界
苏联: 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 军事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 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
美国侵略越南南方 受伤的美军士兵
冷战的影响
积极 影响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消极 影响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补充:美苏争霸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态势: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但战略优势
仍在美国 表现: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① “柏林墙”的修筑 ②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态势: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表现:苏联:军事实力上超过美国,1979年入侵 阿富汗
四国占领柏林图
西 方 占 领 区 合 并
柏林墙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 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 后一次工程竣工。柏 林墙全长169.5公里。 墙高约3.6米。沿墙 修建了253个了望塔、 136个碉堡、270个警 犬桩。此外,还有一 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 铁栅栏119.5公里和 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 的巡逻道119.5公里。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拆毁柏林墙
这幅照片反映了1989年11月 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两德 边界和柏林墙之后,一些年
轻人在柏林墙头跳舞。
1962年 古巴导弹事件
美 国 侦 察 机
装载导弹的苏 联货船
U—2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 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 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 上
经济: 马歇尔计划 军事: 北约的建立
——扶植控制西欧 ——加剧冷战程度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 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 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 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 说是“冷战”的第一枪。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欧洲是二战的主战 场,战争给欧洲国 家带来严重的灾难。 战后欧洲的形势非 常严峻:生产凋敝, 物质奇缺。英国从 往昔的世界霸主降 落为二流国家,法、 德两国经济面临崩 溃的边缘。
经济 军事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二.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
1.奠定框架: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背景: 战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2)依据: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的若干协议
(3)影响: 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最终确立:美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反击措施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含义 ②表现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标志
u-2高空侦察机拍摄出的 古巴一个装备就绪的导 弹基地
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
国家
核导弹
洲际弹 道导弹
潜射弹 道导弹
远程轰 炸机
美国 1000 294 144 600
苏联 300 75
0 190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每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如此巨大的抹掉对方(以及 其他任何国家的能力)----因此而出现了很快被称 之为“互相确保摧毁”的事态
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 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
战 后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万架飞机
苏联:世界一流
五大国中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只有苏联。它 拥有一只数量很多、战斗力很强、装备精良的军 队。 1945年苏军总数达1140万,领土扩大了60万 平方公里。整个东欧在其控制下。反法西斯战争 使其在全世界赢得很高的威望。是名副其实的“ 超级大国”。
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①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②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③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 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国务卿马 歇尔
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是 什么?
1949年北约成立
(2)苏联的反击措施: 政治: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美国:长期陷于越战泥潭,1973年石油危 机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被迫实行战略收缩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苏联解体)
态势: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苏联则全面收缩
表现:苏联:入侵阿富汗带来严重负担,国内经 济出现严重困难。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解体
美国: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提高 核威慑力量,有效复兴美国的经济,重新获得战 略优势
铁幕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 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 苏联合作的政策,标 志着“冷战”的正式 开始。
政治
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独占鳌头
二战结束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经 济上,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 比重为:工业生产量:2/3 ,外贸出口额:1/3 ,黄 金储备:3/4。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债权国。军事上,1945年,美国拥有武装部队总数 达1230万人,军费开支达90多亿美元。美国拥有最强 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三.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全面 “冷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德国的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局部 热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东、西德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德国分别由苏、美、英 、法四国占领。首都柏 林也由四国分区占领。
随着美国“遏制”苏联 的“冷战”政策的实施 ,德国最终被四大国分 裂成东西两个国家。 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自此,德 国被分割为西德、东德 两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