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思考
张 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立足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所面对的困境,对高校行政管理如何应对新情况,解决问题,促使其向规范化发展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5-0068-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高校就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一、关于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内涵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一方面越来越精细化,一方面在结构上又出现了互相融合的现象。

高等教育逐渐出现大众化、分类化倾向越来越明确,其专业的设置、教学方式的改变都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国高校能够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资源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高校行政管理主要是指高校为了促使教师和学生以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较好地实现教育目的,而对校内外资源进行筹划、掌握和运用等操作的组织、制度活动以及措施。

其所包含的内容有总务、教学、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管理工作。

而所谓的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就是指高校要针对这些方面、层次的管理工作构建相应的制度法规,以促使秩序的形成,在正式的管理工作中也要遵守所制定的制度和法规。

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存在的问题思考
(一)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部分高校虽然对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细究其建设工作,可以发现,其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理论的研究上,而忽视了制度的构建、落实等具体的操作过程。

这样自然导致广大相关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不能对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也就不能将相关理念内化,真正地作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二)所制定的相关制度法规比较欠缺可操作性
如前所述,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所依的法与章也应当既符合现实基本情
况又有一定的弹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保证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比较明确、具体和简
明的流程、标准、目标。

但是在现实操作过
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研究的
欠缺,最终所构建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和法
规往往较于模糊。

(三)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有始无终
部分高校虽然对于行政管理规范化具有
较好的理解和研究,所构建的制度和规范也
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是其却不能做到有始
有终。

追问根本,则是由我国长期以来逐渐
形成的高校部门结构决定的。

当前我国大部
分高校的资源都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由其
处置,而对其具有制约和监督效果的部门却
长期处于一种空白失位的状态。

三、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如何实现
规范化
(一)构建并落实规范化高校行政管理
制度
如前所述,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规
范化建设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而要做到这点,就要
构建并完善各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制
度。

完善、科学、切实可行的高校管理制度
系统应当是高校的最高法规,应当能够促进
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制
度,如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不
仅要对应各种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
面,其相互之间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系统性。

其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个制度系统
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当是行政工作管理制
度,其中应当具备有比较明确清楚且体系严
密周全的岗位要求、准则和相应的请示报告
制度。

另外,当前部分高校存在虽然构建了
缜密、科学、规范化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
却不能有效执行的问题。

高校在构建规范化
的行政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的时候,就可以大
力引入专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来严格地执
行相关制度。

同时也要加强四风建设,提高
高校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素质,要将“规范化”
这一概念牢牢地植入其心中。

(二)构建并落实责任制、校内津贴制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广大高校工作人员来
说的,其中所谓责任制主要包含目标责任制
和岗位责任制两个方面。

前者是后者的抽象
化表述,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

具体来说,
目标责任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高校中的各个
职能部门和纵向部门,其实施的主要依据是
对高校总体目标的分解。

在实施这一制度时
需要特别注意由于高校的各种工作互相之间
都有很大的不同,其所运用的具体管理方法
也就有较大的区别。

相应地,其各自所适用
的责任制也就有所不同,例如,科研、后勤
方面的工作就分别适用科研合同承包制、后
勤服务目标承诺制两种不同的责任制形式。

为了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
的顺利进行,就要重视对广大高校工作人员
各自工作的监察和督促,而要做到这点,就
要构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

也因为此,所构
建的岗位责任制中就应当包含有岗位职责、
任职资格和考核方式内容。

通过激励、考察、
要求等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
工作质量,最终达到落实目标责任制、促进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目的。

另外,需
要注意的是,岗位责任制所针对的并非是某
一个大类型的岗位,而是具体到高校的每个
工作岗位。

(三)构建并落实学分制、奖学金制
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
培养的人才不仅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也不能
满足学生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有必要
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构建科学、合理、切实
可行的学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
大部分高校虽然都构建了学分制,但是从其
实行的具体情况和效果来看,并不如人意。

这是因为我国高校所构建的学分制度,普遍
存在着名不符实和照搬照抄的毛病。

其中前
者多借学分制之名,行学年制之实,看似学
分制实行的风风火火,其实内里还是老一套,
大学生在学习时仍旧是被动地在接受已经被
高校设定好的知识体系。

而后者则生硬地照
搬外国学分制度,没有顾及我国高校的具体
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不仅没有
达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
(下转第72页)
·68·
教师的个人修养是教书育人工作开展的前提,教师有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做好奉献自己的准备。

教师的师风构建可以分为正侧两面同时进行。

正面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认可自身的教育能力。

让幼儿学生和教师进行频繁性的沟通,从而能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努力学习教学能力。

侧面是传授学生正确和错误的认知,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其可以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帮助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念。

在出现教师不公平对待时,孩子能知道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告知家长或其他负责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学生懂得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也会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不会打着为孩子好的观念,去做一些伤害孩子的行为。

现在是法治
型社会,讲究人文化教育,不能依据老旧“棍
棒教育”来实行教育。

只有师生一体的良好
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做好早期教育专业课
的传授工作,培养更多的早期教育型人才。

五、结论
以上内容让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专业
课的现状,并知道早期教育专业课存在着一
些缺陷问题。

专业课的重点内容不明确、课
时安排不具备合理性、教师的素质等因素影
响早期教育的发展。

所以协调好课时的安排、
做好重点知识的讲解、并打造师生融洽的教
学氛围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打造更加专
业性的人才,构建良好的教育设计蓝图,是
早期教育专业课的发展性目标。

【作者简介】王颂(1986-),男,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课题项目】2018年菏泽市社会科学
规划课题:菏泽市早期教育现状调查和行业
发展对策研究及课程建设,(课题编号:一
般201819)。

【参考文献】
[1]罗小琴.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
程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T高职学院实践
[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12.
[2]张永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
程设置的问题与建议[J].齐齐哈尔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24-25.
[3]张敏.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
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H校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
报,2016(4):38-42.
(上接第68页)
目的,反倒丢失了原本还过得去的培养体系,最终落得一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高校在构建学分制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研究,在构建之后,也要重视落实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高校就要构建完善的奖学金制度。

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合理地运用经济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引导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鉴于奖学金制度的重要性,高校在构建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对导向原则、德育为首原则等重要分配原则的支持,也要注意制度的严密性和公正、公平、公开,以确保奖学金能够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时期,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规
范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
问题,影响到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针对于此,
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高校行政管
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具体来说,就要在对
新时期的分析研究之后,结合过往的工作经
验教训,构建并不断完善、落实行政管理工
作的相关制度,其中特别要注意对责任制、
校内津贴制、学分制和奖学金制等与师生紧
密相关的制度的构建和落实。

【作者简介】张玲(1988-),女,硕士,
助教,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国华.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行政
管理工作改革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17(6):86-87.
[2]白文翔,陆健.高校行政管理中的
反馈机制建设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7,33(2):132-134.
[3]王莹.“放管服”视阈下的高校
行政管理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7(10):203-204.
[4]魏朝阳.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创新[J].艺术科技,2017(6):317.
[5]罗强.关于如何创新高校行政管理
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7):264.
(上接第67页)
的内容。

不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再次,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数字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人的感官和四肢,跨越了空间和时间,一次次实现了人对自然的超越,一次次见证了人类的自我解放,也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网络是祸是福成为现代性问题的一大症结。

对网络的重度依赖,导致了人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迷失。

四、顺应网络生态环境规律,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在结合和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方面有天然优势。

在网络生态环境中,隐性思政教育因其隐蔽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成为在网络生态环境中经过“优胜劣汰”的严酷竞争,所保留下来的“顶级物种”。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在教育场域中,受教育者是具有特殊“需求”的受众。

出于技术进步的生存主题、时
代主题、个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革命性
变化,受教育者的“需求”也随之改变,这
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和疏导的深度和
强度。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教育主
体的自主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没有绝对的
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二元对立,应当是在多元
主体的多向互动中实现教育目标。

在网络生
态环境中,社会迭代更新的速率空前高涨,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对于每个生
存体验主体而言,都是全新的,思想政治教
育者也未必具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分
析。

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尊重
受教育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引导其积极参与
公共表达和社会互动。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教育过
程的愉悦性
网络生态环境中,信息泛滥,注意力是
稀缺资源,一切不被选择关注、记忆、接受
的信息,都只能成为没有意义的噪音。

高校
思政工作者要努力成为网络生态环境中的名
人红人,通过有效地运作管理把思政教育内
容转化为网络热点,增加曝光率,引发讨论。

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纷繁芜杂、良莠不
齐的信息潮里“脱颖而出”,被受教育者“抓
取”,才有可能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进行
“交互”。

【作者简介】侯晓晨(1989-),女,硕士,
讲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实践。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
目“网络生态视域下的隐性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Y201738676)。

【参考文献】
[1]邵培仁等著,媒介生态学:媒介作
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
学出版社,2008:296.
[2]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
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
·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