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技工院校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考高婉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技工院校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考高婉宜
发布时间:2023-06-16T10:27:28.41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6期作者:高婉宜
[导读] 在各个行业的人才选聘上,企业首先注重的是人才的品行修养,越是好的企业越重视企业员工的品行培养,将人才的品德放在聘用的第一标准上。

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中,对于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能力培养以外,更要注重道德的培养。

技工院校作为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担负着非常大的社会责任,要输送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人才,就需要重视德育教育。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各个行业的人才选聘上,企业首先注重的是人才的品行修养,越是好的企业越重视企业员工的品行培养,将人才的品德放在聘用的第一标准上。

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中,对于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能力培养以外,更要注重道德的培养。

技工院校作为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担负着非常大的社会责任,要输送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人才,就需要重视德育教育。

关键词:技工院校;创新德育;措施
1技工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近几年,我国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且大多都存在厌学情绪,因此很难管理。

针对这一问题在技工院校开展德育教育极其重要。

首先,从社会环境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创新改革,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德育教育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点项目。

德育教育是一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改变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诱惑太多,青少年特别容易被诱惑,价值观念会受到影响。

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行为,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从学校教育来看,国家给技工院校的任务是培养一批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高新技术人才,但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加之外界对他们的认同不够,导致他们也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开展德育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树立信心,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并且学会朝着自己规划的目标,踏踏实实地向前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2现阶段我国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2.1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过于死板
纵观我国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部分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其内涵、文化并没有过多深究,使得其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对于工匠精神的涉及内容非常少,而且对其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其次,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事业发展与其存在一定差距,加之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情感认知、思想道德发展受限,进而影响日后身心健康发展。

2.2工匠精神和德育工作衔接存在断点
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价值观、情感认知的培育,而工匠精神对其未来就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本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

但如今传统技工学校德育工作教学体制下,教师过于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工匠精神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导致教学工作过于倾向专业实训、职业规划等方面。

3创新德育教育的策略
3.1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育
新时期,新方法。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开展教育,实践新方法,创新新理念。

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要重视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2]。

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学习。

德育教育本身是一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培养其健全人格的课程教育,因此更加注重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从中学到德育知识,健全自身的人格。

而信息技术就是新时期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3.2运用意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分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存在厌学情绪。

教师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前应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可以将教学主题以故事的形式展开。

例如,教师在讲解“奉献”时,可以引入古代传说故事,将精卫填海故事
讲述给学生们听。

当学生们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奉献”这个主题的理解,设计出与其有关的故事情景,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将所设计的故事情景演绎出来,最后再评出一个最符合主题的故事情景。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主题的理解。

在演绎结束后,教师还应对各个小组演绎的故事情景进行点评。

对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情景要给予肯定;对偏离主题的故事情景要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为辅,并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此外,在每一节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为下一个主题内容做好铺垫。

例如,讲一个传说故事,只讲开头不讲结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故事结尾,这也可以为下一节课的主题埋下伏笔,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3.3立足社会发展,打造层次人才培养制度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将“工匠精神”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对人才市场的深度分析,构建分层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全方位感受不同层次的工匠精髓,并以其为榜样,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工匠精神”的核心设计多个培养方案,从产品品质到产品创新,每一阶段所对应的教学情境都各不相同。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依托校企深度融合的优势,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融合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内容,构建“集团”教学体系。

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对企业发展,专业定位等方面产生更加具体的印象,也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精髓,从而对日后深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4做好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
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学校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的成果却并不好,其中有一点缘由就是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不完善。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了解清楚,德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的一种影响式教育,要影响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德育,就需要对环境做出改变,让学生身处德育教育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可以在学生行为手册上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日常的行为准则上改变自己,同时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影响校园的文化氛围。

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德育周”活动,以德育的形式开展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由教师领导学生来参与活动,能够很好地营造德育氛围;在学校善于发现品行优秀的学生,在“德育周”活动中进行正面宣传;再者,学校还可以组织德育文章征集活动,活动形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的学生可以报名参与活动进行文章投稿,内容围绕如“生活中的德育、德育教育之我见”等德育主题去写;或者可以在班级举办以德育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活动,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设置德育专栏,存放优秀德育文化作品;还可以进行德育班级排名,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从学生行为规范、言行举止等各方面进行分数的加减,每周或者每个月进行一次统计,年段排出一、二、三名。

这样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专栏作品的展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荣誉感,并且能够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

4结论
综上所述,新形势背景下,技工学校教师要秉持生本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有效融入到德育工作中,结合现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制定多元化教学情境,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其工匠精神的培育。

但从目前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理念渗透上的不足。

为此,教师要时刻将学生发展作为工作准则,紧扣工匠精神,优化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为其日后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添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合申,赵淑艳.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J].语课内外,2021(12):272.
[2]莫创才.核心素养视角下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深度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21(18):3.
[3]何银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