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教学内容: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法律,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在考场作弊,老师该怎么办?(批评教育)学生受到什么规则的约束?(纪律)
如果某同学总在教室乱吐痰,大家该怎么办?(舆论谴责)该学生受到什么规则的约束?(道德)
张庄镇人民群众发现镇内有个“神秘的农业园”,园内没有瓜果蔬菜,却在不断的挖煤,他们该怎么办?(向有关部门举报)他们用的维权武器是什么呢?(法律)教师板书:(法律)
他们的这个武器管不管用呢?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二、新授
(一)、法律的含义,特征。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区别。
探索新知
学生精读教材P82-83第一段,认识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含义。
思考:什么是法律?
学生个别回答,教师板书(国家制定,强制力保证,普遍约束力。
)并小结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一种特称的行为规则,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教师:前面我们提到了道德,法律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规则,你认为“神秘的农业园”问题该用什么来解决呢?简单说说理由。
(虚问,只为引出以下知识内容)教师:还是让我们先搞清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再做进一步的讨论吧。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讲解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如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
我国宪法第24 条、第46 条、第51 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
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
法律和道德确有什么区别呢?读教材P83相关链接,填表:
道德法律
形成方式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
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
必须由专门的立法机构和
立法人员,用严格的文字制
定出来。
起作用的手段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来起作用,靠他人或
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精神力量来起作用
国家机关的强制力,靠奖
惩,靠精神的力量更靠物质
的力量来起作用
思维拓展
“神秘农业园”问题该用什么规则解决呢?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尝试引导学生达成以下共识:
在国家治理中:
1.法律道德都起一定的作用。
2.法律是最有效的手段。
3.必须法治德治相结合。
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以下阅读提纲:(板书形式)
1.我国的立法机关
2.我国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3.国家强制力的内容。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P83,84页相关链接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合理引导。
实践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P83-84页材料,回答:
1.胡长清被判死刑说明了什么?(答案略)
教师可根据情况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问题降低难度,如:
①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②这么大的官为什么还要受处罚?等。
2.为了杜绝以上情况的出现,请你给出两个金点子。
(答案略)
学生个别回答。
如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道德这两个基本武器。
再次深化“国家的治理要法治、德治相结合”这一观点。
(二)、法律的本质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法律可以治理贪污,可以治理国家。
法律其实就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它反应的是谁的意志呢?我国法律反映的又是谁的意志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5页材料一,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①我国宪法第二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②我国刑法第二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③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第二条的规定首先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即人民是统治阶级;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总之,宪法的规定表明,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刑法第二条的规定,明确了我国刑法的任务,我国刑法的任
务同样是我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
民法通则是国家的基本法。
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民法通则的规定表明,民法通则是我国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我国宪法、刑法和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法律都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说,我国法律则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认为“神秘的农业园”问题到底能否用法律武器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总结或让学生总结原因:即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的后两个特征)让我们共同期待法律的公正裁决,也让我们为张庄镇人民群众的高度法律意识喝彩,更让我们每个同学现在以至于将来也能勇做“维权卫士”。
三、作业
练习册选择题1-3
四、课后记
板书设计:
法律
国家强制力
.....保障(最主要特征)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
国家制定(立法机关)
含义
(特征)
本质
法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