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管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24 •云南医药2017年第38卷第4期
标准出版社,2012, 07, 01.
[2]金泉,武培彪.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比
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 29 (1): 90-91.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
发《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 395 号).
[4]刁荣华,王泽蓉,黄朴,等.全血室温过夜制备浓缩
血小板制剂的质量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
(11):930-932.
[5]赵晓霞,沈莉,李建民,等.CompomasterG4血液分
离仪制备血小板质量评估J].河北医药,2010,32
(16):2276-2277.
[6]刘成萨,邱悦,周馨茹.两种不同方法制备浓缩血小
板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4):391-392.
•西南采供血交流专栏-
参与式管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中的应用
杨春燕
(重庆市血液中心,重庆400015)
关键词:参与式管理;献血者保留;机采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 (2017) 04-0424-02
采血部门是献血者接触到无偿献血的第一线,尽管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献血相关知识、新闻 等,但第一次献血的体验决定了献血者对血液中心 的第一印象,甚至决定了献血者在今后对无偿献血 的选择[1]。
传统管理模式下,采血工作人员被动接受 工作,停留在按操作规程安全采血层面,对献血者 招募、保留意识不强,导致献血者流失率较高。
参与 式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赋权及建立组织管 理构架,为采血工作人员创造平等的沟通与合作的 工作环境,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组织与决策过程中,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及自我负责精神,提供高质量的 献血体验,从而达到保留更多献血者的目的[2]。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中心内采血点机采成分科15名采血工作人员为管理对象,其中12名女性,3名男性,年龄24~52岁,平均 年龄(35.6 ±2.19)岁;畐拄任护师1名,主管护 师4名,护师5名,护士2名,主治医师3名。
实施参与式管理前(2015年4月-2016年3月),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9 225人,实施参与式 管理后(2016年4月-2017年3月),成功捐献机 采血小板献血者11 930人。
二、方法实施参与式管理前为传统集权式管理,即由科主任、护士长全权管理,工作人员 每天采血小板人数取决于到场人数,每月考核一次。
2016年4月开始实施参与式管理。
组织构架:
将15名工作人员分为3组,每组5人,配备组
长、医生各一名,组长负责组内所有事务管理及
突发事件应对,组员配合组长完成科室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各小组根据医院使用机采血小板数量、
血型比例、库存量进行预约采血,中心每月对采血
量、献血者满意度进行考核,科室每月进行新增献
血者统计,每年进行预约率及献血者流失率统计。
实施方式:3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电话、微信、
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预约[3],定期交流招募与
保留技巧,互相监督。
质量管理:定期召开组长会
议,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正管理方案。
同时接受
质管部和业务部监督检查,将查出的问题反馈到具
体责任人,责其立即整改,提高管理质量。
三、 观察指标1.比较参与式管理前后血小 板采集人次增长比例。
2.新增加机采血小板献血
者流失率。
3.比较参与式管理实施前后献血者初
筛淘汰率。
四、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实施
前后比较采用x2检验,以0.01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_P> 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机采血小板采集人次比较比
较参与式管理前后,血小板采集人数、采集量均
收稿日期:2017-06-05
作者简介:杨春燕,女,主管护师,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专业,医学学士,主要从事机采血小板采集、招募管理工作。
云南医药2017年第38卷第4期• 425 •
有明显提高,见表1。
二、新增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比较新增
机采献血者是指从未参加过无偿献血并首次进行
机采血小板捐献的人;新增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
率是指新增机采献血者在进行首次捐献后,未继续
献血人次与新增人次的比例。
实施参与式管理后,
新增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明显降低,见表2。
三、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淘汰率比较实
施参与式管理前,献血者初筛淘汰率为30.98%,
实施后为21.45%,初筛淘汰率显著降低,见表3。
讨论1.提高了工作人员主动进行献血者
保留的认知能力及工作能力。
随着社会进步,医护
人员学历水平越来越高,采供血机构工作队伍中高
表1实施参与式管理前后血小板采集人数、采集量比较
时间采集人数采集量
2014年4月-2015年3月8 92212 026
2015年4月-2016年3月9 22512130
2016年4月-2017年3月11 93016 494.5
注:2014 年与 2015 年相比较,x2=1.591,P>0.05,
无显著差异;2016年与2015年相比较,P<0.01,有显著
差异。
表2实施参与式管理前后新增加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流失率比较
项目仅献一次再次献血新增献血者流失率人数人数总人数(%)
实施前3145289 3 43491.58实施后 1 864492 2 35679.11合计 5 009781 5 790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1。
表3实施参与式管理前后献血者初筛淘汰率比较
项目初筛合格
人数
初筛不合格
人数
总人数
淘汰率
(%)
实施前11 402 5 1171651930.98实施后13 426 3 66617 09221.45
24 8288 78333 611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1,具有显著差异。
学历成员越来越多,他们需要被认同,被尊重[41。
参 与式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采血人员通 过参与到各种管理活动中,工作不再局限于完成简 单的采血工作,特别是开展预约献血以后,每个人 都开始参与到对献血者的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优 势开展工作。
科室管理的重点转变为引导工作人员 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参与到决策制定中,创造激发 工作人员主动性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认识到这种角 色转变[5],将个人能力与集体协作相结合。
2.增强了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团队建设。
参与 式管理促进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树立,建立起针 对性更强的招募模式,对预约的献血者有更精细化的服务,有利于固定献血者的保留[6,71。
固定献血者
队伍的建设对于血液保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8],
是更安全有效的血液来源,在遭遇重大意外事故 时,固定献血者队伍使应急保障能力得以提升。
对献血者进行了有效的健康宣讲,确保了初筛合
格率的提高,降低了初筛淘汰率,提升了工作效率。
3.不足由于科室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利
于发挥员工的最大工作效率。
保持人事流动可以
使工作人员更好的与职位结合,防止因人设岗,
同时,应鼓励员工主动申请岗位,从而提高员工
工作热情,发掘员工潜力[51。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由
中心统一进行,采用按比例抽取回访模式,机采
成分血捐献人数占总献血人数比例较低,满意度
调查不能全面反映机采献血者诉求。
总之,实施参与式管理对于机采血小板献血
者保留工作的效果是显著的。
在参与式管理的过
程中,工作人员既是招募保留工作计划的制定者,
又是实施者,能更有力高效的执行计划,还能调动
工作人员主动学习、转变观念,做到持续改进[91。
随
着输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采血小板使用量日
益增加,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以人为本进
行精细化招募才能保留住更多的献血者,保留献血
者对于壮大固定机采献血者人群意义重大[101。
[参考文献]
[1]卜昱.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
国伤残医学,2016,24 (2):168-169.
[2]辛霞.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在美国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及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5 (3):259-262.
[3]杨培琴.机采血小板的招募与保留[J].检验医学与临
床,2012,9 (7):895-896.
[4]张松.参与式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当代医学,2016,22 (11):101-103.
[5]郑远强,唐尧平.企业胜任力开发[J].企业管理,2016
(4):70-72.
[6]于波媛.整体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8 (9):235-236.
[7]刘晓宏.无偿献血者招募的探索与尝试[J].基层医学
论坛,2016,20 (15):2080-2081.
[8]梁玉初.无偿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与建设固定献血者
队伍的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6,(3):264-265.
[9]徐敏,沈冬梅,周晓琴.集权式管理与参与式管理对
护理质控指标完成情况的差异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
药杂志:护理版,2009, 5 (12):119-121.
[10]田一,郭桂菊.发展壮大定期无偿成分血献血者人群
的招募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