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细节描写中巧用动词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2
陈海峰
到底是“僧敲月下门”好,还是“僧推月下门”好,历来是一大
悬案。
但无论是哪个词更好,都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动词是极具
文学表现力的。
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描写的技巧有很多,但巧妙地选
用动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可是怎样选择运用动词呢?笔者认为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在真实的基础上放大细节的动词
“那农民正在向我所在的方向走近,边走边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
擦拭着脸。
……我看时,他的眼睛已快眯成了一条缝,嘴唇没有了一
丝血丝,汗珠在她脸颊上(滚、流)下,(溅、落)在地上。
”(学生
作文)这里“滚”与“溅”的效果明显强于“流”与“落”,因为作者
用“放大镜”放大了这一细节,读者仿佛看到了农民流汗的情景,感
受到他们的艰辛,使细节更具有震撼力。
又如《我与地坛》中:“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落)地(摔、打)
开万道金光。
”这里的“坠”与“摔”放大了露水落地时刹那间情景,
给人强烈的听觉与视觉效果,让人难以忘怀。
二.选择真实再现人物复杂心理的动词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
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
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掏)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
说,‘请你给他……’”(《一件小事》)这里“抓”更表现了作者的愧
疚自责,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批判的精神。
“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他去
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
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
先恐后的(跳、跑)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
字。
”(《白光》)“跳”比“跑”更能表现作者此时焦急的心情。
选择这样的动词,能真实再现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人性中复杂
的一面,进而更真实地塑造人物。
谈细节描写中巧用动词的方法
内容摘要: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描写的技巧有很多,但巧妙地选用动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其方法有:选择在真实的基础上放大细节的动词;选择真实再现人物复杂心理的动词;选择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动词;选择带有修辞效果的动词;选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反映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动词。
关健词:细节描写动词写作
122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12
三.选择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动词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排)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故乡》)这里“横”的表现力更强,既表现农村的萧条,又表现了作者的失望落寞的心情。
“斜阳中,妈妈(拖、拉)着长长的影子,带着一身疲劳,荷锄归来。
我忙迎了上去,从妈妈手里接过锄头,拿到家里放好。
”(学生作文)“拖”字既表现了妈妈的疲惫,也表现了作者的伤心、舍不得。
四.选择带有修辞效果的动词
“况且黑猫害了小兔,我更是‘师出有名’的了。
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的就说出模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造物太胡闹,我不能不反抗他了,虽然也许是倒是帮他的忙……
那黑猫是不能久在矮墙上(高视阔步、独自散步)的了,我决定的想,于是又不由的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青酸钾”(《兔和猫》)“高视阔步”的修辞效果要强于后者,这里生动地表现了猫的趾高气扬,读者看后既好气又好笑。
又如:“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抓)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药》)“捏”比“抓”的效果好,因为
作者把愚昧的大众比喻成鸭,而
“捏”表现了人们脖子尽其所能
地往上抬的丑态,强化了前面比
喻的效果。
五.选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
中反映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动词
“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
不顾女使锦儿,三步做一步跑到
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
楼门,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
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
里?’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
可怜见救俺。
便是铁石人,也告
的回转。
’林冲(立在胡梯上、
奔向胡梯)叫道:‘大嫂开门。
’
那妇人听的是丈夫声音,只顾来
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
楼窗,跳墙走了。
”(《水浒传》)
林冲此时不能冲进房内,只
能立在胡梯上大叫,因为他此时
还是想息事宁人,要给高衙内逃
跑的机会,这里真实地表现了林
冲的妥协的性格和尴尬的的身
份。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
‘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
’
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
庄客拿
一束棍棒来,放在地下。
洪教头
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
(掣、拿)条棒,使个旗鼓,喝
道:‘来,来,来!’柴进道:
‘林武师,请较量一棒。
’林冲
道:‘大官人,休要笑话。
’就
地也(掣、拿)了一条棒起来
道:‘师父请教。
’洪教头看了,
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
”(《水浒
传》)洪教头急于比试,要在八
十万禁军教头面前证明自己,所
以是“掣”;林冲是昔日的禁军
教头,是个中层的军官,此时是
罪犯身分,又一向行事谨慎,故
用“拿”。
下面以学生作文片断为例说
明:
1、一年麦收的季节,黄得
褪了锋芒的小麦收进了仓,徒留
下七倒八歪的麦桩在地里,仿佛
刚经历了一场昏天暗地的打斗
(追求修辞效果),一片苍凉。
2、“轰隆隆”田野里传来
犁地机的怒吼,无情的滚刀所向
披靡地刨(放大细节)着地,时
不时飞出的土块是它对自身强悍
的夸耀,那柔软的麦田只得如待
宰羔羊任其肆虐。
不一会儿,地
刨好了,露出一道道大口子,像
是张大了嘴在嚎啕(追求修辞效
果)。
这是犁地机在麦地里留下
的难以抹去的痕迹。
3、这一天,这片麦地迎来
了一位老奶奶,提着锄头,荷着
钉耙。
她这是理地来了。
她望着
满目疮痍的麦地,露出淡淡的一
笑(再现人物心理),好像在安
慰那受了天大委屈的麦地:“不
要急,我来给你们梳理梳理。
”
她从田头开始,稍弯着有些佝偻
的背,一俯一仰,颇有韵律地让
锄头和麦地做最舒适的接触。
她
深谙锄头的力度,知晓麦地的松
软。
被翻出的土块经锄头一敲就
松动了,再锄上两下,多大的土
块也散落成细小的土粒。
有时会
锄到石头,发出不和谐的音调,
她深邃的目光好像能看穿泥土,
把握石头的准确位置,用锄头一
钩,石头就从土中跳出(追求修
辞效果),再钩起石块侧身一甩
(放大细节),石头便飞到田埂外
边。
有时会锄到青草,她不情愿
用钩石头的方法来锄,她宁愿费
力弯下腰,使出全身的力气将杂
草连根拔出,再细细剥落粘连在
草根上的土块,把它们安稳地送
(再现人物心理)回麦地,她生
怕泥土有所闪失,至少是从她手
里溜走(放大细节)……
巧妙地选用动词能为描写增
色许多,是作文得分的一个亮
点,也是写作与鉴赏的一个基本
功,值得学生好好学习研究。
陈海峰,江苏句容高级中学教师。
123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