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实验课分享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质相连; ➢ 染色质:呈深紫红色块状; ➢ 胞浆:多,因含特异性颗粒不同,被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
胞,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23
24
粒细胞鉴别要点
➢ 原始粒细胞I型无颗粒,II型有少数颗粒,核仁清楚,染色 质细颗粒状;
➢ 出现较大嗜天青颗粒和淡染区,则为早幼粒细胞; ➢ 出现特异性颗粒,核仁消失,则为中幼粒细胞; ➢ 核稍有凹陷,核凹陷程度少于1/2假设核直径,为晚幼粒
16
原始粒细胞II型
➢ 在I型基础上 ➢ 胞浆有少数
细小颗粒 (无具体标准) ➢ 但无Golgi区 (淡染区)
17
2、早幼粒细胞(1~5%)
大小:12~30um,略大于原粒,圆或椭圆形; 胞浆:量增多,淡蓝或深蓝色,出现Golgi区(淡染区); 颗粒:出现大量略粗的嗜天青颗粒,颜色与核的色调一致,形态不规则,
13
干细胞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祖细胞 原红
巨核系 单核系 淋巴系 浆细胞系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骨髓中血细胞根据细胞发育阶段分为 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及成熟细胞三个阶段
14
(一)粒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在正常骨髓约占45%-70%,分 为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 胞。
细胞; ➢ 核凹陷程度超过1/2假设核直径,为杆状核粒细胞; ➢ 核之间仅有细丝相连为分叶核粒细胞。
25
26
(二)红细胞系统
(占骨髓有核细胞15-25%)
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27
原始红细胞(0~1%)
➢ 胞体直径15-20u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或瘤状突起,胞 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胞 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 粒状,比原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15
1、原始粒细胞(0-2%)
原始粒细胞I型:
大小:10~20 um,圆或不规则圆 形;
胞浆:量少,染均匀透明或不透明的淡 蓝或深蓝色,无颗粒;
胞核:大,圆或椭圆,位于中央或稍偏 位,占细胞3∕5~4∕5;
染色质:呈细砂粒状均匀平坦,如一层 细砂,核膜薄,不明显,淡紫 红色;
核仁:2~5个,淡紫蓝色,小而清晰。
10
11
☆ ☆巨核细胞计数 7-35个/片(1.5cm× 3.0cm)
1. 原始巨核细胞(0) 2. 幼稚巨核细胞(0~5%) 3. 颗粒型巨核细胞(10%~27%) 4. 产板型巨核细胞(44%~60%) 5. 裸核巨核细胞(8~30%)
12
☆ ☆ ☆有核细胞分类
➢ 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个有核细 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 数,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
圆形或三角形,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早期早幼粒细 胞出现的颗 粒较少,后期颗粒较多,甚至盖于核上或聚于核的周围。 胞核:圆或椭圆,多偏位; 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始粒细胞粗,开始有些浓集,排列略紧; 核仁:可以残存或已消失;
18
3、中幼粒细胞(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
大小:10~18um; 胞核:圆或椭圆,偏位,占细胞1∕2~2∕3,可有一侧变平或稍凹陷,核膜清
大小:10~16um; 胞浆:量较多,因含特异性颗粒的不同,被分为中性晚幼粒细胞、嗜酸性
晚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胞核:较小、小于细胞的1/2,常呈肾形、豆形、半月形、阔带形或猪肠
等,核一侧开始凹陷,但凹陷程度不到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染色质:更粗糙,紧密; 核仁:消失。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21
楚,呈淡红色; 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常有凝集感或呈小碎块,但较均匀; 核仁:消失; 胞质:丰富,淡蓝或淡粉红色,可见淡染区; 颗粒:中性颗粒细小而密集,呈淡红色,粉沫状;嗜酸性颗粒粗大,呈小珠状,金
红色、金黄色、蓝红色,有折光性,均匀布满胞浆;嗜碱性颗粒最大,大小 不等,数目少,排列零乱,呈深蓝色,易脱落,可覆盖在核上。 注:以颗粒的特性划分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粒细胞,自中幼至晚、杆、分 叶核粒细胞的划分,完全以细胞核的变化为依据。
19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鉴别点 非特异性颗粒 中性颗粒
大小 较中性颗粒粗大
细小
大小不一
大小一致
形态
形态不一
细颗粒状
色泽
紫红色
淡红或淡紫红色
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颗粒
粗大
最粗大
大小一致
大小不一
圆形或椭圆形
形态不一
橘红色
深紫红或深紫黑色
数量
少量或中等量
多
多
不一定,但常不多
分布
核上
均匀
均匀
ຫໍສະໝຸດ Baidu核上
20
4、晚幼粒细胞
3
实验内容
➢ 1.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低倍镜) ➢ 2.巨核细胞计数(低倍镜) ➢ 3.有核细胞分类(油镜)** ➢ 4.填写实验报告**
4
☆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 ➢ 增生极度活跃 ➢ 增生明显活跃 ➢ 增生活跃 ➢ 增生减低 ➢ 增生重度减低
成熟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1:1 10:1 20:1 50:1 200: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
骨髓血细胞检查适应症
患者多次检查外周血有异常 患者有原因未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查明恶性肿瘤有无转移 对血液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2
骨髓血细胞检查禁忌症
1.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 病。
2.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3.晚期妊娠的孕妇。
5、杆状核粒细胞
大小:10~15um; 胞核:多种形态,如s形、w形、v形带状核,其凹陷程度超
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染色质:浓集成山丘状,呈深紫红色; 胞浆:量较多,因含特异性颗粒不同,被分为中性杆状核粒
细胞、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22
6、分叶核粒细胞
➢ 大小:10~15um; ➢ 胞核:2~5叶,叶与叶之间由核染色质细丝或呈绳段样染
28
早幼红细胞(1%)
➢ 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或椭圆形, 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 密的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 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 淡染区。
常见病 各类白血病 各类白血病 增贫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慢性再障 急性再障 、急停
5
增生极度活跃(1:1):见于白血病
6
增生明显活跃(10:1):见于白血病、增 生性贫血
7
增生活跃(20:1): 见于正常骨髓象、各型贫血
8
增生减低(50:1):见于造血功能低下
9
增生极度减低(200:1):见于再障
胞,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23
24
粒细胞鉴别要点
➢ 原始粒细胞I型无颗粒,II型有少数颗粒,核仁清楚,染色 质细颗粒状;
➢ 出现较大嗜天青颗粒和淡染区,则为早幼粒细胞; ➢ 出现特异性颗粒,核仁消失,则为中幼粒细胞; ➢ 核稍有凹陷,核凹陷程度少于1/2假设核直径,为晚幼粒
16
原始粒细胞II型
➢ 在I型基础上 ➢ 胞浆有少数
细小颗粒 (无具体标准) ➢ 但无Golgi区 (淡染区)
17
2、早幼粒细胞(1~5%)
大小:12~30um,略大于原粒,圆或椭圆形; 胞浆:量增多,淡蓝或深蓝色,出现Golgi区(淡染区); 颗粒:出现大量略粗的嗜天青颗粒,颜色与核的色调一致,形态不规则,
13
干细胞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祖细胞 原红
巨核系 单核系 淋巴系 浆细胞系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骨髓中血细胞根据细胞发育阶段分为 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及成熟细胞三个阶段
14
(一)粒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在正常骨髓约占45%-70%,分 为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 胞。
细胞; ➢ 核凹陷程度超过1/2假设核直径,为杆状核粒细胞; ➢ 核之间仅有细丝相连为分叶核粒细胞。
25
26
(二)红细胞系统
(占骨髓有核细胞15-25%)
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27
原始红细胞(0~1%)
➢ 胞体直径15-20u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或瘤状突起,胞 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胞 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 粒状,比原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15
1、原始粒细胞(0-2%)
原始粒细胞I型:
大小:10~20 um,圆或不规则圆 形;
胞浆:量少,染均匀透明或不透明的淡 蓝或深蓝色,无颗粒;
胞核:大,圆或椭圆,位于中央或稍偏 位,占细胞3∕5~4∕5;
染色质:呈细砂粒状均匀平坦,如一层 细砂,核膜薄,不明显,淡紫 红色;
核仁:2~5个,淡紫蓝色,小而清晰。
10
11
☆ ☆巨核细胞计数 7-35个/片(1.5cm× 3.0cm)
1. 原始巨核细胞(0) 2. 幼稚巨核细胞(0~5%) 3. 颗粒型巨核细胞(10%~27%) 4. 产板型巨核细胞(44%~60%) 5. 裸核巨核细胞(8~30%)
12
☆ ☆ ☆有核细胞分类
➢ 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个有核细 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 数,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
圆形或三角形,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早期早幼粒细 胞出现的颗 粒较少,后期颗粒较多,甚至盖于核上或聚于核的周围。 胞核:圆或椭圆,多偏位; 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始粒细胞粗,开始有些浓集,排列略紧; 核仁:可以残存或已消失;
18
3、中幼粒细胞(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
大小:10~18um; 胞核:圆或椭圆,偏位,占细胞1∕2~2∕3,可有一侧变平或稍凹陷,核膜清
大小:10~16um; 胞浆:量较多,因含特异性颗粒的不同,被分为中性晚幼粒细胞、嗜酸性
晚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胞核:较小、小于细胞的1/2,常呈肾形、豆形、半月形、阔带形或猪肠
等,核一侧开始凹陷,但凹陷程度不到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染色质:更粗糙,紧密; 核仁:消失。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21
楚,呈淡红色; 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常有凝集感或呈小碎块,但较均匀; 核仁:消失; 胞质:丰富,淡蓝或淡粉红色,可见淡染区; 颗粒:中性颗粒细小而密集,呈淡红色,粉沫状;嗜酸性颗粒粗大,呈小珠状,金
红色、金黄色、蓝红色,有折光性,均匀布满胞浆;嗜碱性颗粒最大,大小 不等,数目少,排列零乱,呈深蓝色,易脱落,可覆盖在核上。 注:以颗粒的特性划分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粒细胞,自中幼至晚、杆、分 叶核粒细胞的划分,完全以细胞核的变化为依据。
19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鉴别点 非特异性颗粒 中性颗粒
大小 较中性颗粒粗大
细小
大小不一
大小一致
形态
形态不一
细颗粒状
色泽
紫红色
淡红或淡紫红色
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颗粒
粗大
最粗大
大小一致
大小不一
圆形或椭圆形
形态不一
橘红色
深紫红或深紫黑色
数量
少量或中等量
多
多
不一定,但常不多
分布
核上
均匀
均匀
ຫໍສະໝຸດ Baidu核上
20
4、晚幼粒细胞
3
实验内容
➢ 1.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低倍镜) ➢ 2.巨核细胞计数(低倍镜) ➢ 3.有核细胞分类(油镜)** ➢ 4.填写实验报告**
4
☆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 ➢ 增生极度活跃 ➢ 增生明显活跃 ➢ 增生活跃 ➢ 增生减低 ➢ 增生重度减低
成熟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1:1 10:1 20:1 50:1 200: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
骨髓血细胞检查适应症
患者多次检查外周血有异常 患者有原因未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查明恶性肿瘤有无转移 对血液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2
骨髓血细胞检查禁忌症
1.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 病。
2.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3.晚期妊娠的孕妇。
5、杆状核粒细胞
大小:10~15um; 胞核:多种形态,如s形、w形、v形带状核,其凹陷程度超
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染色质:浓集成山丘状,呈深紫红色; 胞浆:量较多,因含特异性颗粒不同,被分为中性杆状核粒
细胞、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22
6、分叶核粒细胞
➢ 大小:10~15um; ➢ 胞核:2~5叶,叶与叶之间由核染色质细丝或呈绳段样染
28
早幼红细胞(1%)
➢ 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或椭圆形, 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 密的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 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 淡染区。
常见病 各类白血病 各类白血病 增贫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慢性再障 急性再障 、急停
5
增生极度活跃(1:1):见于白血病
6
增生明显活跃(10:1):见于白血病、增 生性贫血
7
增生活跃(20:1): 见于正常骨髓象、各型贫血
8
增生减低(50:1):见于造血功能低下
9
增生极度减低(200:1):见于再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