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03
临床经验
86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柳绿奎
湖北省崇阳县石城镇卫生院 湖北省崇阳县 437500
【摘 要】目的:对我院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年龄分布在20-75岁,平均年龄为45.5±5.5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中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消化性溃疡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
消化性溃疡,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消化系统受到细菌的感染,胃酸过度分泌,胃粘膜功能失调,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消化性溃疡包括两种,一种是十二指肠溃疡,另一种是胃溃疡。

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中,对胃酸进行有效的抑制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疗法逐渐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主要对我院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年龄分布在20-75岁,平均年龄为45.5±5.5岁。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分布在2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5.3岁;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分布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5.0岁。

排除严重并发症患者、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服用奥美拉唑,剂量每次服用20毫克,每天服用两次。

同时还对该组患者进行禁食、胃肠道减压、防止感染与酸中毒等等措施,给予胃黏膜的保护剂、止血、抑制胃酸等对症治疗的措施。

治疗疗程为一周。

观察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中医药物治疗,采用健脾汤药,药方主要包括:党参、枳壳、茯苓、黄芪、法半夏,量各为15克;延胡索、丹参,量各为10克;甘草、黄连,量各为5克。

水煎,每天一剂,治疗疗程为一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疗效判断标准如下: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疼痛感消失;有效:临床症状获得明显改善,疼痛感有所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恶化,疼痛感愈加强烈。

2 结果
根据表1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由于消化道粘膜受到损伤,导致自身的抵抗能力下降,修复能力失调。

导致消化道粘膜受损的原因主要包括了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以及患者的胃酸分泌失调,因此针对消化道粘膜受损的因素,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向主要在于防止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抑制胃酸分泌过多以及对胃粘膜进行保护等方面。

在消化想溃疡患者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时候,细菌会释放出有害的分泌物,对消化道粘膜造成破坏,导致消化道粘膜受到胃酸的侵蚀,因此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同时改变消化系统内部局部强酸性的状态,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有效地消灭,缓解强酸性对消化道粘膜的腐蚀。

本文研究采用西药——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该药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服用奥美拉唑后,该药物可以深入到人体消化道粘膜细胞内部,在酸性的环境中进行转化,促使亚磺酞胺进入活性状态,促成亚磺酞胺和质子泵形成复合物,对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对胃酸分泌产生影响,
减少胃酸的分泌,促使胃酸酸碱度提高。

此外,奥美拉唑有利于促进胃粘膜电位的提高,让胃细胞处于稳定的状态,从而促进消化系统溃疡部位的修复。

导致胃溃疡的原因和门螺杆菌的感染、胃酸分泌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方向在于防止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抑制胃酸分泌过多以及对胃粘膜进行保护等方面。

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同时改变消化系统内部局部强酸性的状态,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有效地消灭,缓解强酸性对消化道粘膜的腐蚀。

同时结合中医疗法对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进行调整。

根据中医理论,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因此,以此为依据,建议采用健脾汤药对患者的机体进行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脾胃功能。

本药方含有党参、枳壳、黄芪、茯苓、丹参、延胡索等等药材,具有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消炎、促进粘膜再生的作用。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对比,观察组患者经过中西药联合治疗后,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消化性溃疡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
的现代理念[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3):189-190.
[2]李岩.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4-25.
[3]熊瑛,陈嘉熠,吴丽虹等.幽门
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抗炎药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26):2744-2745,2754.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50例20例(40%)25例(50%)5例(10%)45例(93%)对照组50例
10例(20%)25例(50%)15例(30%)35例(70%)
X 2 6.2500P 值0.012P
<0.0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