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汽车加气站危险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G汽车加气站危险性分析
1.1 介质危险性
(1)介质组分
注:S.P.T指标准状态参数,即压力为101.35KPa,温度为20℃,热值为低热值。
(2)介质的危险性
①火灾、爆炸特性
液化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液态混合物,储存温度约为-146℃。
泄漏后由于地面和空气的加热,会生成白色蒸气云。
当气体温度继续被空气加热直到高于-107 ℃时,由于此时天然气比空气轻,会在空气中快速扩散。
气态天然气的容积约为液态的570倍,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体积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就会产生爆炸,其爆炸下限为5%,上限为15%。
天然气的燃烧速度相对于其它可燃气体较慢(大约是
0.3m/s)。
②低温特性
由于LNG在压力为1.5bar的条件下,储存温度约为-146℃,泄漏后的初始阶段会吸收地面和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气化。
但到一定的时间后,地面被冻结,周围的空气温度在无对流的情况下也会迅速下降,此时气化速度减慢,甚至会发生部分液体来不及气化而被防护堤拦蓄。
气化的天然气在空气中形成冷蒸气云,此蒸气云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等时的温度是-107℃。
所以,LNG泄漏后的冷蒸气云或者来不及气化的液体都会对人体产生低温灼烧、冻伤等危害。
LNG泄漏后的冷蒸气云、来不及气化的液体或喷溅的液体,会使所接触的一些材料变脆、易碎,或者产生冷收缩,材料脆性断裂和冷收缩,会对加气站设备如储罐、泵撬、加气机、卸车阀组、加气车造成危害,特别是LNG储罐和LNG 槽车储罐可能引起外筒脆裂或变形,导致真空失效,保冷性能降低失效,从而引起内筒液体膨胀造成更大事故。
(3)火灾危险类别
天然气火灾危险性类别按照我国现行防火设计规范如《防火规》划为甲类,《石油规》及《石化规》细划分甲A 类,即它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是最高的。
(4)爆炸危险环境分区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爆炸规》规定,天然气的物态属工厂爆炸性气体,分类、分组、分级为:Ⅱ类,B级,T1组,即ⅡB T1,防爆电器应按此选择。
爆炸性气体环境区域划分为2级区域(简称2区),即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环境。
1.2 装置的危险性
LNG加气站的工艺设施的危险性如下:
(1)LNG低温储罐
LNG低温储罐,通常采用立式或卧式真空粉末绝热低温储罐,双层结构,内筒为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外筒为16MnR容器板材制造,内外筒之间用珠光砂填充并抽真空绝热,最大的危险性在于真空破坏,绝热性能下降。
从而使低温深冷储存的LNG因受热而气化,储罐内压力剧增,安全放散阀开启,产生大量的天然气放空。
其次可能的危险性还有储罐根部阀门之前产生泄漏,如储罐进出液管道或内罐泄漏,但这些事故发生概率很小。
(2)LNG泵撬
LNG泵撬上有两个主要工艺设施,一个是低温潜液泵,一个是增压器,在正常运行时,两设施与LNG储罐之间阀门开启而相通,泵的进出口有可能因密封失效产生泄漏,增压器的进口是LNG储罐或LNG槽车的液相出口,出口是气体,同样因密封失效可能产生泄漏,但在关闭了储罐或LNG槽车
的出液口后,泄漏量很小。
(3)LNG加气机
LNG加气机直接给汽车加气,其接口为软管连接。
接口处容易漏气,也可能因接口脱落或软管爆裂而泄漏。
在关闭了储罐出液口后或低温泵停止工作后,泄漏量很小。
(4)卸车软管
同样LNG卸车软管与槽车连接,危险性同LNG加气机。
但在关闭了LNG槽车出液口后或低温泵停止工作后泄漏量不大。
(5)LNG槽车
LNG槽车危险性与LNG储罐相同,但一般卸车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每天最多卸车一次,时间短,次数少,发生事故机率较小。
1.3 工艺液相管道的危险性
(1)保冷失效
LNG液相管道为低温深冷管道,采用真空管或绝热材料
绝热,但当真空度破坏或绝热性能下降时,液相管道压力剧增,最终通过管道安全阀经统一放散管释放泄压。
(2)液击现象与管道振动
在LNG的输送管道中,由于加气车辆的随机性,装置反复开停,液相管道内的液体流速发生突然变化,有时是十分激烈的变化,液体流速的变化使液体的动量改变,反映在管道内的压强迅速上升或下降,同时伴有液体锤击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液击现象(或称水锤或水击),液击造成管道内压力的变化有时是很大的,突然升压严重时可使管道安全阀起跳,迅速降压形成的管内负压出可能是管子失稳,导致管道振动。
(3)管道中的两相流与管道振动
在LNG的液相管道中,管内液体在流动的同时,由于吸热、磨擦及泵内加压等原因,势必有部分液体要气化为气体(尽管气体的量很小),液体同时因受热而体积膨胀,这种有相变的两相流因流体的体积发生突然的变化,流体的流型和流动状态也受到扰动,管子内的压力可能增大,这种情况
可能激发管道振动。
当气化后的气体在管道中以气泡的形式存在时,有时形成“长泡带”;当气体流速增大时,气泡随之增大,其截面可增至接近管径,液体与气体在管子中串联排列形成所谓“液节流”;这两种流型都有可能激发管道振动,尤其是在流径弯头时振动更为剧烈。
(4)管道中蒸发气体可能造成“间歇泉”现象
与LNG储罐连接的液相管道中的液体可能受热而产生蒸发气体,当气体量小时压力较小,不能及时的上升到液面,当随着受热不断增加,蒸发气体增大时,气体压力增大克服储罐中的静压(即液柱和顶部蒸发气体压力之和)时,气体会突然喷发,喷发时将管路中的液体也推向储罐内,管道中气体、液体与储罐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储罐中液面发生闪蒸现象,储罐压力迅速升高,当管道中的液体被推向储罐后管内部分空间被排空,储罐中的液体又迅速补充到管道中,管道中的液体又重新受热而产生蒸发,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形成喷发,重复上述过程,这种间歇式的喷发有如泉水喷涌,
故称之为“间歇泉”现象,这种现象使储罐内压力急剧上升,致使安全阀开启而放散。
1.4 生产运行中的危险性
(1)储罐中的分层及漩涡现象
LNG储罐内的液体长期静止时,在充装新的LNG液体后,由于新注入的LNG液体密度不同于储罐中现有的LNG液体,就会形成两个液相层。
由于两个液相层之间的热量的交换出现“过热”状态,进而强烈混合出现漩涡现象,使储罐内压力急剧上升,但此种现象在小型LNG储罐中不常见。
(2)LNG设施的预冷
LNG储罐在投料前需要预冷,同样在生产中工艺管道每次开车前需要预冷,如预冷速度过快或者不进行预冷,有可能使工艺管道接头阀门发生脆性断裂和冷收缩引发泄漏事故,易使工作人员冷灼伤,或者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发生。
(3)BOG气体
LNG储罐或液相工艺管道,由于漏热而自然蒸发一定量
的气体,一般情况下生产运行中由于卸车,需要给系统增压,这部分气体也储存于储罐;加气车辆气瓶内如果残压过高,需要在加气之前降低车载气瓶内的压力,此部分气体在加气时又抽回储罐。
这些气体统称为BOG气体,当BOG气体压力过高时需要进行回收或安全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