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2:2.3.1城市化及其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
训练1城市化及其进程
[基础过关]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3.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国家中国* 印度德国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8.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图中的时段是()
A.P、N
B.N、P
C.M、N
D.P、M
9.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10.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国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城市化进程特点
[能力提升]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1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
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
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
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
D.1997年之后,建城区的平均绿化面积在减少
14.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论很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
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
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
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

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

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图甲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图乙为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图甲
图乙
(1)分析京津与冀之间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

(2)有专家建议把B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

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

(3)分析北京城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16.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乙是该城市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该市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盛行风向最可能是__________风。

A.西南偏西
B.西北偏西
C.东北偏东
D.偏北
(2)由此可知,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城市()
A.上海
B.孟买
C.新加坡
D.伦敦
(3)该城市道路分布有明显不合理之处,表现在哪里?
(4)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____,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__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_____。

(5)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发展特征。

答案精析
1.B
2.B
3.C[第2题,阶段Ⅰ表示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说明为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第3题,由于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和小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镇迁移,因此阶段Ⅱ属于逆城市化阶段。

]
4.D[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 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
5.D
6.A[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

第6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

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
7.C
8.A[第7题,P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N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8题,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处于P时段;英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处于N时段。

]
9.C[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②所示的中期加速阶段,而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③所示的后期成熟发展阶段。

]
10.(1)11亿20亿
(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发展中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4)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据图分析,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11亿,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20亿。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只要基础知识扎实,不难解答。

11.B12.A[第1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的城镇化率。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最高为66%左右,对应的乡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约34%左右,B项符合题意。

第12题,结合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

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判断为我国。

此期间,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A项符合题意。

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期间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但发展速度最快。

]
13.B14.D[第13题,图中显示1997年以后,城市数目没有增加,但平均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较快,说明平均每个城市面积都增大了,则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郊区城市化。

第14题,一般而言,大城市产业密集而土地利用率高,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但环境质量较差;而小城市产业活动较分散,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但环境质量较好。

]
15.(1)京津:城市化起步早(或起步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发展规模大(或过大)。

冀:城市化起步晚(或起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规模小(或城市数量多但规模小)。

(2)靠近北京、天津,三者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或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适当);靠近北京、天津,利于承载京津疏散的功能和人口;位于北京-石家庄发展轴的中间地带,(或位于城市圈中南部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对外有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发展基础较好。

(3)北京城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功能和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建设不够合理。

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或疏散城市功能和
人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

解析第(1)题,城市化进程差异可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发展快慢等角度分析,注意图中提供了城市规模大小的信息,也要表达出来。

第(2)题,可从地理位置、交通、现有基础等角度分析。

第(3)题,北京城市问题主要是规模过大、规划不合理造成的。

16.(1)自西南流向东北A(2)D(3)高速公路穿越老城区。

(4)A E B(5)老城区向四周扩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与工业区迁移;可能形成新的卫星城(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1)由自来水厂的位置,可断定该市河流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

由图甲中工业区的位置,可知该地常年盛行偏西风,再据该地南北两侧工业区的位置进一步断定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2)由(1)题分析,该地最可能为伦敦,因其终年处于西风带内(北半球西南风)。

(3)该城高速公路穿过城区,严重干扰了城内交通。

(4)由图乙分析可知,A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小且为负值,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故人口不断减少。

E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大且为正值,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故其人口增长最快。

B城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相互抵消,人口数量不增不减。

(5)据图中城区的变化特点即可分析出其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