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6小题,每题5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而不全得2分,选错或者不选不得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 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 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答案】D
【解析】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如果体积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大,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北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尽管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相同,但火车的长度对时间影响不能忽略,所以不能把它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速度时,自行车整体的运动的速度是一样的,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绝对的体积和质量大小,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能否忽略不计.
2. 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
A. 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
B. 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8:15正式上课
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5s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
【答案】BC
【解析】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指的是时间,选项A错误;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8:15正式上课,指的是时刻,选项B正确;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指的是时刻,选项C正确;5s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指的是时间,选项D错误;
3. 一个小球从距离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离地面1 m高处被接住。

坐标原点选在抛出点下方2 m处,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抛出点、接住点的坐标和该过程的位移、路程分别是( )
A. 2 m、-1 m、-3 m、5 m
B. -2 m、1 m、3 m、5 m
C. 4 m、1 m、-3 m、3 m
D. -4 m、-1 m、3 m、3 m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位移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坐标原点选在抛出点下方2米处,向下为正方向,则抛出点的坐标为﹣2m,接住点的坐标为1m,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x=3m,路程等于运动的轨迹的长度,s=5m.故B 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4. 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150 km。

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
A. 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位移
B. 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路程
C. 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位移
D. 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路程
【答案】B
解: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青岛还有150km,150km 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B正确,A、C、D错误.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以及知道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5.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有()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A、速度变化很大,若所用时间很长则加速度可以很小,故A正确;
B、加速度的方向为速度变化的方向,故B不可能;
C、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物体速度变化越来越大,而加速度越来越小,故C可能;
D、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随着加速度的减小,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只是速度增加得变慢了,故D可能.
故选:ACD.
【点评】理解加速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知道加速与减速由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决定而不是由加速度的大小和大小变化决定.
6. 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初速度为4 m/s,经过4 s速度达到12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
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
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
D. 汽车的位移为32 m
【答案】ABD
【解析】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故A正确.因为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则汽车每秒内速度的变化量为2m/s,故B正确.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汽车的位移为:x=t=8×4m=32m,故D 正确,故选ABD.
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乙两质点在1 s末时相遇
B. .甲、乙两质点在第1 s内反方向运动
C. 甲质点4s内的位移为8m.
D. 甲质点由距原点8m处向正方向运动。

【答案】AB
【解析】由图知,两图象在t=1s末相交,说明两者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故A正确.位移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在第1s内甲沿负向运动,而乙沿正向运动,两者在第1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甲质点在4 s内的位移是△x=0-8m=-8m,故C错误.甲质点由距原点8m处向负方向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AB.
点睛: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
8.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12t-3t 2,则它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刻t为( )
A. 16 s
B. 2 s
C. 6 s
D. 24 s
【答案】B
【解析】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x=与x=12t﹣3t2对比可得:
v0="12m/s" a=﹣6m/s2
根据公式v=v0+at得
t=
故选:B.
【点评】该题目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和速度时间关系公式,要注意其中加速度的方向,负值代表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9.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有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故A正确.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x1:x2=v0t0:v0•2t0=1:2.故B正确.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
考点:v-t图线
【名师点睛】本题只要抓住速度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就能正解作答:斜率等于加速度,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大小。

10.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时间为()
A. 3 s
B. 4 s
C. 5 s
D. 6 s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代入数据解得v=5m/s.根据
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本题也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
11.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以求得:()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答案】ABC
【解析】解: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x1=2m;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x3=8m,则有:x3﹣x1=6m=2at2;则at2=3m;
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x2=x1+at2=5m,故C正确;
但由于闪光时间末知,故无法求出加速度;故B错误;
由于时间及加速度无法求出,则初速度及第一次闪光的速度也无法求出,故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运动学公式的掌握及应用,要注意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有知道至少三个量才能求出另外的两个量,即知三求二.
12. 一物体从高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高度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v=gt,可知在和t末的速度比为1:3,所以在末的速度为.根据公式h=gt2,可知在和t内的位移比为1:9,所以内的位移为,离地面的高度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 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 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当上滑距离x0=30 m时,速度减为v0/4,当物体刚好滑到斜面顶部时恰好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
A. 40 m
B. 50 m
C. 32 m
D. 60 m
【答案】C
【解析】设斜面长度为L,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得:
(v0)2−v02=2ax0
0-(v0)2=2a(L-x0)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L=32m
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4. 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前4 s内( )
A. 乙比甲运动得快
B. 2 s末乙追上甲
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线可知,0-2s内甲比乙运动的快,2-4s内乙比甲运动的快,故选项A错误;2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此时两质点的距离最远,选项B错误;乙的平均速度为:
,甲的平均速度为10m/s,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故选项C 错误;因4s末乙追上甲,此时距出发点的距离为:,选项D正确;故选D.
考点:v-t图线;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v-t图线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线反映的物理意义,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的大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15. 一房檐滴水,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当第一滴水下落到地面时,第五滴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四、五滴水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 m,则此房子的高度是()(g=10m/s2)A. 2 m B. 4 m
C. 8 m
D. 16 m
【答案】D
16. 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 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开始时做匀减速运动,最大位移是80 m
B. 质点的初速度是20 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
D. t=4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答案】A
【解析】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坐标,在时间轴上方,位置坐标为正数,在时间轴下方,位置坐标为负数,即图象中的坐标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所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位移时间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又由于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把它与位移时间关系式:x=v0t+at2相比较,对应的未知数前面常数相同,可以得到:
v0=40m/s,a=-10m/s2,即物体做初速度为40m/s,加速度为-10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图可以看到位移的最大值为80m,故A正确,BC错误.由于在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所以t=4s时,质点的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理解位移-时间图象上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能根据位移的表达式判断物体的初速度、加速度.
二、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 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5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2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位移是多少?
【答案】(1)16m/s(2)5m/s(3)25m
【解析】36 km/h=10m/s;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v=v0+at=10+0.6×10=16m/s (2)若汽车以0.5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v=v0+at=10-0.5×10=5m/s (3)若汽车刹车以2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经过汽车停止,则10 s后位移等于5s的位移,即:
18. 甲乙两物体沿着同一条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甲在前,乙在后,甲物体以速度20 m/s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原来速度为4 m/s,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距甲物体72 m处以大小为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经过多长时间两物体相距最远,最远距离多大?
(2)经多长时间能追上甲物体?追上时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大?
【答案】(1)16s;200m(2)36s;40m/s
【解析】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20m/s,x甲=v甲t
乙做匀加速运动,v乙=v0+at,位移x乙=v0t+at2
(1)乙追上甲前,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关系v0+at=v甲
带入数据:4+1×t1=20
解得t1=16s
此时甲位移为x甲=v甲t1=20×16m=320m
乙位移x乙=v0t+at2=4×16+×1×162=192m
故此是距离为△x=72+320-192=200m
(2)设经t时间乙车能追上甲车,两者的位移关系为:x
乙-x甲=72m;
又根据位移公式得:
x乙=v乙t+at2
x车=v甲t
联立以上三式得:(v乙t+at2)-v甲t=72m
代入得:(4t+×1×t2)-20t=72
解得:t=36s.
追上时乙物体的运动速度v=v0+at=4+1×36=4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