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政治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政治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漫画《如此家风》反映了某些家长()
A. 没有尽到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B. 没有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引导未成年子女
C. 没有尊重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D. 存在虐待未成年子女的违法行为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漫画信息可知,孩子的父母痴迷于打麻将,对孩子不闻不问,没有以
健康的思想、品行引导未成年子女,属于家庭保护不到位,故B符合题意;题干父母
是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不是没有尽到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故A不符合题意;漫画未涉及不尊重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故C不符合题意;漫画未体现存在虐待
未成年子女的违法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属于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①宪法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义务教育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依据课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
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专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
长的法律。
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3.下列属于青少年防止吸毒的方法有()
①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入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
③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④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的人,要报告公安机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吸毒违法,贩毒有罪。
毒品是低俗情趣,属于不良诱惑,我
们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了解毒品的危害,懂
得“吸入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等,所以观点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子女“常回家看否”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不得忽视老年人,这是()
①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②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体现法律与道德关
系密切,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误,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在题干中未体现。
故选B。
5.《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
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这一规定是为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效的()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保护。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
这种保护包括在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
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家庭
保护。
6.2020年2月,因野味市场泛滥构成公共卫生安全重大隐患,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定,启动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
这表明()
A. 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 国家安全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基础
C. 良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D. 法治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案】A
【解析】题干表明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A符合题意。
B错误,国家安全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C错误,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D错误,法治的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
7.2020年4月,某校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
下列是同学们对一些试题的解答,其中错
误的是()
A. 2020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称,福建省三明市委原副书记黄某涉
嫌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一案,由福建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
查起诉﹣﹣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B. 2019年12月23日,重庆市万州区举行区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
﹣增强宪法意识,自觉践行宪法精神
C. 2020年2月,小丽对镇政府防控疫情不力的行为向上级部门进行了举报﹣﹣小丽履
行了监督的义务
D. 2020年2月3日,湖北钟祥市柴湖镇某超市员工吴某在“柴湖某购物服务群”散布“柴湖新城某生鲜超市有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谣言,引起部分群众恐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柴湖派出所依法给予吴某行政拘留五日处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
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答案】C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委原副书记黄某被起诉,体现了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A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举行宪法宣誓仪式的目的在于增强宪法意识,践行宪
法精神,弘扬宪法权威,故B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向上级部门举报镇政府的防控
疫情不力行为,体现的是监督权,而非义务,故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散布谣言属
于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是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所以D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
8.2019年3月19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三部委正式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规定》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
餐制度。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司法保护
D. 社会保护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实施保护的主体是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是相关
部门的行为,属于社会保护,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
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也说道:“国皆有法,而
无使法必行之法。
”这主要启示我们()
A. 法律本质特征在于其强制性
B.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有效方式
C.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全民守法
D. 加大宣传提高公民法治信仰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的观点表明,建设法治国家,必须要加大法治宣传,增强公民的法治
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信仰,D符合题意;
A错误,法律的本质特征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错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
故选D。
10.我国颁布的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专门法律是()
①义务教育法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宪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专门制定了两部法律,那就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与题意不符。
11.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2018年8月23日,上海“杀妻藏尸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朱晓东死刑
B.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C. 2018年8月,国务院同意在北京等2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D.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答案】A
【解析】
1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初心与我国的宪法原则相对应。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D. 人民是生产资料所有者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依据教材可知,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我国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禁止向未成年
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不得发布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等。
这些规定()
A.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 能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C. 说明广告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D. 能完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答案】A
【解析】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体现了
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A正确。
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不能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B说法过于绝对。
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错误。
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不能完全净化
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D错误。
故选A。
14.2020年1月24日,湖南益阳一名女大学生要求父亲在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外出,
没想到被脾气暴躁的爸爸拒绝并怒怼斥。
这位父亲()
①没有履行好对子女的家庭保护
②是违法犯罪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③缺乏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
④既对自己不负责,也对他人不负责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爸爸怒怼斥责要求他在疫情期间戴口罩外出的女儿,是不负
责任的表现,既对自己不负责,也对他人不负责,是缺乏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表现,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家庭保护是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女大学生已经
是成年人;②错误,这位父亲缺乏规则意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没有违法犯罪。
15.“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这句话说明()
A. 违法犯罪难逃法律制裁
B.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C. 法律教育人向善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答案】B
【解析】“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
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B是正确的选项;
AC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16.2014年以来,从演员张默、歌手李代沫到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歌手尹相杰、毛
宁,明星吸毒被抓的丑闻持续不断。
明星吸毒被抓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有()
①不良诱惑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法律对明星具有特殊约束力
④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题干“明星吸毒被抓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有不良诱惑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有③ABC被排除,
17.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不论是至亲挚友还是陌路相逢,不论是富翁大腕还是一介贫民,不论是权贵还是草民,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是指()
A. 政治地位的平等
B. 经济地位的平等
C. 人格尊严的平等
D. 社会地位的平等
【答案】C
【解析】不论大腕还是贫民,不论权贵还是草民,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主要是指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选项A、选项B、选项D三项与题意不符。
选项C符合题意。
18.以下属于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是()
A. 对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吸毒是时尚和高级享受
B. 与多个朋友一起玩,尤其是熟悉的朋友,易软化拒毒的立场,在从众心理驱使下,碍于面子,尝试毒品
C. 好奇,抱着玩玩的心理,以及一两次吸食不会上瘾的侥幸心理
D. 以上选项全是
【答案】D
【解析】青少年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青少年吸食毒品,主要原因是交友不慎,或盲目崇拜明星,不明是非,好奇心强等。
ABC说法都正确,但是不完整;D选项观点全面,符合题意,ABC选项都是于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之一,不完整。
19.民法总则规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等行为的,人民法院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根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这有助于()
①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③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④保护未成年人永远不再受到伤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是对监护人的要求,因此是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这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①②③
是对的;
④不对,永远不再受到伤害的说法太绝对了。
故选A。
20.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离开法治是难以想
象的。
下面对于法治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既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善治
B. 法制与法治没有本质区别,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D.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法治的理解,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既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善治,法
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法治要求任何组
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ACD是正确观点;B选项不符合实际,法制与法治具有本质的区别,有了法律制度不一定就是法治,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21.(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21.(2)从积极举报上看,群众不再只是环保工作的旁观者与指责者,更是参与者与
贡献者。
请举两例你最关注的环境问题。
21.(3)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
请结合本年
度《时事》,试举两例依法治国的实例。
【答案】1
【解析】1
【答案】1
【解析】1
【答案】1
【解析】1
22.(1)运用“法律的特征”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哪些特征?
22.(2)由材料可以看出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颁布对我们的生活带
来很大影响,在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进行阐释?
【答案】(1)①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民法典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我国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
实施的民法典中规定了惩治网络侵权、禁止高利贷、治理高空抛物坠物等,说明民法典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
人的受它规制说明民法典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解析】(1)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可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等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2)①民法典适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与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民法典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③民法典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④民法典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
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⑤民法典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⑥民法典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行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等。
【解析】(2)结合材料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法
典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民法典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等角度分析作答。
23.(1)【法律常识】法律有哪些特征?
23.(2)【法治思考】依据材料,说说民法典与我们生活有何关系?
23.(3)【落实行动】学校将开展“《民法典》进校园”宣传活动,请你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答案】(1)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解析】(1)本题为分析类主观题,问题指向是【法律常识】法律有哪些特征。
具体
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法律的特征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2)①民法典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②《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相伴如影随形一生。
【解析】(2)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问题指向是【法治思考】依据材料,说说民
法典与我们生活有何关系。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
息息相关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3)例如:主题班会、讲座、黑板报等。
【解析】(3)本题为开放类主观题,问题指向是【落实行动】学校将开展“《民法典》
进校园”宣传活动,请你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树立法治
观念等角度来分析。
24.(1)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是什么?
24.(2)材料中王某的老师、父亲以及厂长的行为分别违反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24.(3)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答案】(1)《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解析】(1)此题要求回答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依据教材知
识可知,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答案】(2)老师——学校保护;父亲——家庭保护;厂长——社会保护。
【解析】(2)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题文材料中王某老师公布了班级排名的做法违反了学校保护,其父殴打他的行为违反
了家庭保护,厂长雇佣未成年人的做法违反社会保护。
【答案】(3)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
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解析】(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
健康较容易受到侵犯。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未成年人
自身的发展需要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