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联考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无为县联考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为纯净物
B.发射火箭时液氧作助燃剂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3.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D.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4.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合理开发环保洁净能源B.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B.闻药品味道
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
6.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任何可燃性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7.下列现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积土成山C.滴水成冰D.百炼成钢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9.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存在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久置在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氧化钙质量增加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10.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构成世界上最软的矿物质石墨,也能构成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
2017年合成出由碳原子构成的另外一种新物质T-碳。
T-碳是一种蓬松的碳材料,内部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密度非常小(约为石墨的2/3,金刚石的1/2),具有很高的硬度。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A.T-碳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为其作为储能材料提供可能
B.相同体积的T-碳、石墨、金刚石,质量最轻的是石墨
C.T-碳、石墨、金刚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产生二氧化碳
D.T-碳、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食醋除水垢
12.工业烟气脱硫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中有二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B.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OH溶液
C.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吸收SO2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冰雪融化
C.铁生锈 D.液化空气
1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氯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钠元素和氯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
C .氯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7
D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1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不一致的是( )
二、多选题
1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17.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2Cu 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 .H 2O 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C .Fe 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有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D .
中的“-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三、推断题
18.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A 为黑色固体单质,B 为红棕色粉末,F 为黑色粉末,G 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经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F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E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19.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用氨气(NH3)、二氧化碳和饱和氯化钠溶液等原料制取小苏打(NaHCO3),制取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I”是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化合反应,目的是制取“反应II”所需的氨气。
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操作I”所需的玻璃仪器:_________。
(3)“反应II”的条件不同,NaHCO3产量不一样。
不同条件下获取 NaHCO3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A 85.8
B 86.8
C 92.1
D 93.1
②查阅文献获知,“反应II”存在以下两个反应: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
↓+NH4Cl,分析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碳酸氢钠的产率比 35℃时低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副产品 NH4Cl 可用于生产 NH3。
一定条件下,氧化镁和 NH4Cl 反应可获取高产率的NH3 和另外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五、实验题
20.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及收集常见气体的装置图。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用B装置来收集
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填序号。
试管口需要略向下的原因是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
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图乙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补充完整_____。
六、计算题
21.如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
请回答:
(1)富马酸亚铁中含有_____________种元素。
(2)富马酸亚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3)富马酸亚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4)17克富马酸亚铁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多选题
18.C CuO CO2+C 2CO Fe+CuSO4=FeSO4+Cu Fe2O3 + 3CO 2Fe + 3CO2四、流程题
19.N2+3H2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烧杯、玻璃棒、漏斗(只答一种或两种不给分) C 温度较高
时,NH4HCO3发生分解,产生碳酸氢钠的反应中反应物的量减少 MgCl2 H2O
五、实验题
20.C 2KMnO4K2MnO4+MnO2+O2↑ ①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AE
六、计算题
21.24:1 12% 4.8g
七、科学探究题
22. 3Fe+2O2Fe3O4气态沸点有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温度未达到其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