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3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3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2)说说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托尔斯泰的外貌给人的总 体印象是“失调、崎岖、 平庸,甚至粗鄙”。
五、美读课文,感悟其“神”
➢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 斯泰的眼睛的。
(1)圈画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说明其描写的角 度和内涵。
描写角度:写目光犀利;写目光蕴情丰富;写眼睛的威 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提示他人生的不 幸。 理解句子内涵: 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 ,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将托尔斯泰 的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极言其目光的犀利、敏锐。 )
列夫·托尔斯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鲁迅在文 中提到,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给俄 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一句:“你改悔罢!” 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你知道托尔斯泰是个什么样 的人吗?他身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他吧!
二、助读学习,介绍 作者、背景
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母亲
的传略。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

82岁,他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17卷文
集,是驰骋俄国文坛60余年的记忆,是《战争与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__ppt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__ppt

5.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6.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 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墓志铭
------人生最后的休止符
卢梭: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 的真理。” 贝多芬: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 有的人
禁锢: 束缚、限制。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 鹤立鸡群: 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提 出。
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
默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内容 结构 人物 语言 特色 ……)
还有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分为 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一,(1-5自然段)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 陋——外表。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 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 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 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 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茨威格,奥 地利作家,评论 家,他的传世名 篇之一是《成功 的秘诀》。
托尔斯泰退役后,到欧洲游历,这让他看透了资产 阶级绅士的自私冷酷和虚伪,激起他很大的愤慨。由 作家背景资料 : 此也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他同情 农民,厌恶农奴制,因此招致农奴主的歧视。反对 沙俄暴政,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同情革命者,因 此引起沙俄政府的不满,并企图将他监禁和流放。 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地从事体力劳 动,广泛参加社会活动,深入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 增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他希望放弃私有 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她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 关系紧张,后来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在车站 病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森林中,坟上没 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界最美丽 的坟墓”。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及 里 , 逐
斯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泰
层 深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 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庸 普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麻木不仁: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倒在血泊中的小孩,他们竟然视若无睹,麻木不仁, 真令人愤慨。
黯然失色: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例句:在真理面前,一切华丽的谎言都会黯然失色!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器宇:
气概,风度。
禁锢:
束缚,限制。
粗制滥造: 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例句:如今我们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严禁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例句:公安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黑
网吧,不让它们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郁郁寡欢: 心情苦闷的样子。 例句:地震之后,他虽然活了下来,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 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 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 喻脸部轮廓,生动地描写出托尔 斯泰脸孔的粗劣。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

《列夫 托尔斯泰》ppt课件共29张

《列夫 托尔斯泰》ppt课件共29张


外貌

·
托 (反 衬)



眼睛
须发特点
面部特征 抑
长相平平
令人失望
犀利的目光
丰富的情感 扬
巨大的威力
人生的不幸
深邃的精神世界 (崇敬、赞美)
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 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 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 •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关于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幸福”
1、文章中作者将托尔斯泰的这份信仰、这种追求、这股
使命感,蕴藏在托尔斯泰身上的哪个部位了?
眼睛
2.为这“这对眼睛”,作者茨威格极尽奢华地来描绘它,让它 眸光四射。
跳读第六、七、八自然段,寻找提取出表达 托尔斯泰眼神的比喻句
关于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幸福”
表情: 忧郁、消沉、压抑、愚钝
长相: 普通大众 、土头土脑、 长相平平
富有感情
身材:
矮小敦实
外表丑陋
内在高超
•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 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 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比喻 )
• 2.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 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比喻 对比)
• 3.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 夫· 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 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反问)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PPT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PPT

斯蒂芬· 茨威格: 代表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走近托尔斯泰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以漫 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高峰。
《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 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 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
1889—1899年 发表《复活》(长篇小说)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列宁
1.读准横线上的字。
胡髭(zī) 长髯(rán) 鬈(quán)发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禁锢(gù) 轩(xuān)昂 犀(xī)利
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gà)
锃(zèng)亮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 毛像纠缠不清的树 根,朝上倒竖。”
头发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 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 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 密的须发”。
鼻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 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 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 塌了的样子”。
眼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 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 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 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与人生的不幸
1、作者是怎样揭示 托尔斯泰的内心世 界的?
描写外貌
2、你能找出 多少关于托尔斯 泰外貌描写的句 子呢?
胡子 从
眉毛
哪 几
头发
方 面
鼻子 描
眼睛
写 的

2024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

2024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简介•托尔斯泰作品赏析•茨威格对托尔斯泰评价及影响•托尔斯泰思想内涵探讨•跨文化视角下茨威格与托尔斯泰比较•课件总结与展望01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简介茨威格生平及主要成就生平文学创作文学评论跨文化交流生平世界文学巨匠作品影响深远社会活动家托尔斯泰生平及文学地位两者关系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对后世作家的启示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两者关系及其在文学史上影响02托尔斯泰作品赏析背景人物主题思想030201《战争与和平》背景、人物及主题思想《安娜·卡列尼娜》情感纠葛与社会意义情感纠葛社会意义艺术特色其他经典作品解读《复活》《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03茨威格对托尔斯泰评价及影响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创作风格认识心理分析现实主义风格茨威格赞赏托尔斯泰在作品中运用心理分析手法,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道德批判茨威格在传记中展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精神追求茨威格在传记中详细描绘了托尔斯泰的精神追求,包括他对真理、正义和爱的执着追求。

内心矛盾茨威格揭示了托尔斯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如他作为贵族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作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之间的矛盾。

宗教观念茨威格探讨了托尔斯泰的宗教观念,包括他对基督教的独特理解和在作品中融入的宗教元素。

两者思想交流与碰撞人道主义思想01艺术观念02历史观0304托尔斯泰思想内涵探讨1 2 3基督教博爱思想宗教与道德的融合宗教仪式的象征意义宗教观念在创作中体现人性关怀与社会批判意识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判人类精神追求的呼唤追求真理和自我完善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自我完善与成长文学作为自我表达和自我完善的手段05跨文化视角下茨威格与托尔斯泰比较文化传统差异奥地利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而俄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神秘主义。

这些文化传统差异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时代背景差异茨威格生活在20世纪初的奥地利,而托尔斯泰则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

部编八年级7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

部编八年级7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
部编八年级7茨威格《列夫托 尔斯泰》优秀课件
目 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分析 • 重点难点解析 • 拓展阅读 • 课堂练习与作业 • 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导入
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成就
托尔斯泰的生平
介绍托尔斯泰的出生背景、家庭 状况、成长经历以及重要的人生 转折点,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 成长环境和个人发展。
03
重点难点解析
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手法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 特征,如“脸庞像田野一样宽阔,浓密的胡须像泡沫一样膨胀”。
肖像描写目的
通过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的矛盾与复杂性。
VS
茨威格
作为奥地利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茨威 格的写作风格独特,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 界,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 度。
对肖像描写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肖像描写的基本技巧包括细节描写、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人 物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刻画来 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茨 威格的肖像描写,学会了如何运用这 些技巧来刻画人物形象,提高了自己 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02
课文分析
文章结构和特点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 ,先总述托尔斯泰的 平凡,再分别从面容 、眼神、须发等方面பைடு நூலகம்细致描述,最后总结 全文,强调托尔斯泰 的伟大。
特点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 喻和夸张手法,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托尔斯 泰的外貌特征。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 描写,使读者对托尔 斯泰的形象有了深刻 的认识。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PPT课件
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负盛名的大文豪,在当 时几乎家喻户晓。据说成名后的托尔斯泰到当 时俄国的首都彼得堡,有数千人聚集在火车站, 想一睹其风采;而当时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公 开露面的时候,仅有几百人捧场而已。你想知 道托尔斯泰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 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 语言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 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 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合作探究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 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 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第7段开头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合作探究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 双眼睛”,作者从“这对眼睛”中捕 捉到了哪些感情?
喜悦、热情、满足、忧郁、好奇。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第7段结尾“托尔斯泰这对眼 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
合作探究 本文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
出重点的?
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 他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中的伟 人平庸、粗陋的一面,那与普通人毫无两样 的一面。但联系全文就可以发现,作者写托 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 他眼睛的无比精美的,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的。 第一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 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 相互衬托,欲扬先抑,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第后一段“作为一个始终具 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 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 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句话?
托尔斯泰看透了现实社会中的暴政、 丑恶和虚伪,也看清了人间种种罪恶的 原因,但他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因而对 社会充满了失望。这一切使他成为矛盾 的综合体,他无法中解脱出来,因此他 缺少属于自己的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PPT优秀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优秀课件
• 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 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 文豪的不凡之处。
作业:
1.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品味它的妙 处。
2.查找托尔斯泰和茨威格名言各一条, 最好有关同一主题的。
知识回顾
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文体:传记。 出处:《三作家》之《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斯蒂芬•茨威格
-.
•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 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 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 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 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 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 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 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 奋创作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自传体小说三 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 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 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高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 实主义”的标志。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 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的大胡子 。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 树根,朝上倒竖。
头发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来刻画人物肖像,更有力的突出 人物的特征,反应人物的精神世界。
招风耳
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须发特点:面部多毛 须发浓密 面部轮廓:十条崎岖,平庸粗鄙 面容表情:消沉忧郁 丑陋可憎 长相平平:普通平常 大众一员 令拜访者失望:期望眼见 巨大反差
托尔斯泰长相平庸普通,他拥 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 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初读感知,评托尔斯泰外貌的“丑 ”
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 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 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植被多于空地 ”来 比喻“多毛的脸庞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他脸部的 总体特征——
作者的这种写法叫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同点: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甚至丑陋, 后者高度赞美托尔斯泰的眼睛,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 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 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先抑后扬,写托尔斯泰外貌的 丑陋是为了突出其眼睛的美,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 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笑容。
对人民,朋友,和蔼可亲。
(3)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间的物 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 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 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人,他的 一生可以用“矛盾 ”一词来总结。这个人,他活着 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 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 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一 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世袭贵族,却抛弃贵族的 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茨威格的《列夫 ·托尔斯泰》,来看看他究竟是一 个怎样的人吧!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完美版】教学实用(共81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完美版】教学实用(共81张PPT)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 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 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问题探究
外貌丑陋
眼睛精美
(反衬)
崇敬赞美
形 (欲扬先抑) 神
形和神相衬托,相反相成,使人物的外 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 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 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 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 深邃的精神世界。
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

【奥地利】茨威格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分析理解肖像描写及所用的比喻、 夸张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
3、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

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
手法。(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 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我们看不到一点世界文豪的光彩,我 们看到的好似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
作者为什么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如此不 堪的描绘?
问题探究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 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品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
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珠宝”指托尔斯泰的眼睛。
头发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 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 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
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鼻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 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外貌
神态 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处可见,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身材 矮小敦实

眼睛
目光犀利 情感丰富 有洞察力
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
活动二、一“鸣”惊人
1.借思维导图还原外貌描写中的喻体,把握惊人之语中体现出的人物 特征。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 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 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 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灰白的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 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 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 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第6—9段:聚焦托尔斯泰的眼睛,渲染其目光敏锐、极 富洞察力的特点,凸显传主“天才灵魂”深邃、伟大的 一面。
活动三、独具“匠”心
3.齐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组合材料?
这是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运用大量新奇的比喻,极 力表现托尔斯泰长相的平庸普通,这既是对他外貌做真实的刻画, 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作者极尽铺陈,渲染 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不仅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反而衬托出他灵魂 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犀利、敏锐、极富洞察力的特点,而这种洞 察力往往是“能够看清真相的人”。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 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用尽毕生努力 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字里行间,洋溢 着作者茨威格对传主托尔斯泰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眼睛

额头
皮肤
活动二、一“鸣”惊人
2.学以致用:请品味“脸”与“低矮的陋屋”这一组新奇比喻的表达 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